才女自古多薄命?

2013-08-05 07:36李原昭
读者欣赏 2013年8期
关键词:才女

李原昭

月华清·梨花

/朱淑真

雪压庭春,香浮花月,揽衣还怯单薄。欹枕裴回,又听一声干鹊。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除却,是江梅曾许,诗人吟作。

长恨晓风漂泊,且莫遣香肌,瘦减如削。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拌着,向花前时取,一杯独酌。

梨花胜雪,月影憧憧,美人斜倚枕,凉风透窗棂。此刻若有一位风流倜傥的男子将她揽入怀中,卿卿我我一番,或许才不辜负如此良辰美景。然而,美人却只能粉泪几滴伴长夜,一杯独酌聊解愁。这位“幽栖居士”的伤春之作,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命运,更弹奏出古往今来多少才女的幽怨之曲。她们吞食了才情的“禁果”,收获了“此花不与群花比”的自信,却也种下了“鸳帏梦展转,珠泪向谁弹”的寂寞,甚至落得个“枫冷乱红凋”的惨局。才女,这些令古往今来多少才子渴慕的佳人,却成为人世间最大的牺牲品。

才女,是孤独的。

钱塘才女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十三四岁就已在诗词上崭露头角,远近闻名。少女心扉初开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书生,相互爱慕,暗生情愫。然而,她有爱慕的权利,却没有选择的自由,终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嫁给了一位落第后凭借捐输而获得小小职位的“公务员”。出嫁之前,她曾自我安慰似的写下了“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阿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幻想着能和未来的先生吟诗唱和,尽享闺房之乐。

然而当花轿落地之后,她却发现自己的丈夫才情稀缺,便诘问自己“供谁裁剪入新诗”。梦碎了,于是秋夜里,她“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被心灵的巨大孤独笼罩着、折磨着。在巨大的孤独之中,她或许想起了少女时代的爱慕对象,于是一首《清平乐·观湖》便应运而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无遮拦的情愫在这首词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并不见得是实景,但让人浮想联翩的描写还是引起了丈夫的妒火,道学家们也认为她“失妇德”、“太纵”。她死后不能葬入夫家墓地,诗稿也被父母付诸一炬。一代才女朱淑真不仅身前承受了孤独,身后也被“消音”,成为孤独的游魂。幸有后人辑成《断肠集》,才让她终于有了一二知音。

才女,是凄婉的。

“一瓣红妆逐水流,不知香艳向谁收。”这两句诗中飘荡的是明末吴江才女叶小鸾的郁悒之气。她的姐姐叶纨纨17岁出嫁,24岁殒命,成婚7年间,归宁时从未诉过半点苦,但叶小鸾感觉到了姐姐无言背后的隐痛。《西厢记》《牡丹亭》中女主人公的美丽爱情让她如痴如醉,她曾写下“微点秋波溜浅春,粉香憔悴近天真。玉容最是难摸处,似喜还愁却是嗔”的诗句,情爱中少女善变的心理和其中荡漾的甜蜜让她向往。然而,正当这美丽的爱情根芽在她的心中滋长的时候,父母却将她许配给了昆山缙绅之子。素未谋面的公子、姐姐失败的婚姻,让17岁的叶小鸾恐惧莫名,甚至到了“陶令一尊酒,难消万古愁”的地步。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婚期迫近的压力,终于压垮了这个孩子。就在出阁前五日,她溘然长逝,酿成了才女的极端悲剧。

晚唐才女鱼幼薇虽出身市井,却“生长良家颜如玉”。她的父亲饱读诗书但未能及第,就把精力放在了女儿身上。在父亲的培养下,她7岁能作诗文,十一二岁就声名远播,有“诗童”之称。花间词人温庭筠慕名而来,命题作文,结果鱼幼薇一挥而就,令他叹服,两人也成为忘年交。当温飞卿盛赞鱼幼薇这个袅袅婷婷的少女时,少女却在一个冬日给他写来了“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的诗句,爱慕之情隐约可见。温飞卿没敢接茬,鱼幼薇没变成温夫人,却成了贵公子李亿的妾。不料李亿的夫人是一只河东狮,对鱼幼薇棍棒相加,非要将她赶出家门。无奈之下,李亿将她偷偷送入道观,并表示一定会回来接她。改名鱼玄机的少妇盼星星、盼月亮,最后却得到了李亿早已偕夫人赴扬州上任的消息。受骗的鱼玄机写下“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的句子后,索性艳帜半开,“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在道观里放浪形骸,最后因争抢男人杀死侍婢,自己被判斩刑,那年她27岁,以青春书写了凄婉。

才女,也曾与命运抗争。

“忧危只有客心微,赢得湖光蔽竹扉。囊有千诗聊寄赏,家无四壁亦怀归。”能够如此豁达的才女,恐怕也只有明末清初的女诗人、书画家黄媛介了。她出生于嘉兴,家庭虽非大户,但也算殷实。她的哥哥是有抱负的学者,姐姐是诗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她很早就开始接触艺文。父亲也着力培养她。她十三四岁便才名远播。由于才学出众,复社的创始人之一张溥曾有意纳她为妾,但她以“良驹不配双鞍,好女不事二姓”作答,最终嫁给了早就定下娃娃亲的同乡失意学者杨元勋为妻。

然而不幸的是,当时正值明末,社会动荡,黄杨两家都在此起彼伏的战乱中衰败。嫁给杨元勋之后,由于丈夫无力供养妻儿,黄媛介就在西湖畔出售诗、画、字来维持生活。抛头露面不免招来麻烦,有些纨绔子弟便调戏说要娶她,帮她脱贫,她就写下“著书不费居山事,沽酒恒消卖画钱。贫况不堪门外见,依依槐柳绿遮天”来表明自己的安贫之心。

1645年,在清朝征服南方的骚乱中,黄媛介曾经被绑架。获释之后,她游历江苏吴县和江宁,通过别人的资助、卖文和充任闺塾师过活。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她出外赚钱,丈夫居家,颠覆了传统的夫妻角色,享受着如男子般的自由。她与名妓柳如是成为朋友,与名媛王端淑、商景兰等成为闺中密友,与吴梅村、施愚山、钱谦益等人有过交往。

由于她不拘泥于良家与风月场的界限,很多人指责她有“风尘之色”。面对非议,她以“虽衣食取资于翰墨,而声影未出于衡门”回应,以其纯洁之心对抗着世俗流言,成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自由职业女艺术家,并著有《南华馆古文诗集》《越游草》《湖上草》《如石阁漫草》《离隐词》等。她曾在写给钱谦益的诗中说:“懒登高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淡墨遥传缥缈意,孤峰只在有无间。”以平淡悠远之心,在诗、书、画中过完了一生,也以漂泊一生的实际行动,表达了才女对命运的抗争。

才女,也曾有过圆满。

才女苏蕙是前秦陈留县令苏道质的女儿。她天资太聪颖了,3岁就学书识字,5岁习画写诗,7岁引针刺绣,9岁穿梭纺织,15岁时描龙绣凤、纺纱织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14岁就写过一首相当老气横秋的诗:“贞物知始终,颜丧改华容。仁贤别行士,寒岁识凋松。”不知是否因早慧催熟了心智,16岁时,她跟着父亲去法门寺上香,看上了年少英俊的窦涛,最终结为夫妻。

然而,令苏蕙始料未及的是,窦涛只是一介武夫,很快便对终日以诗书为娱的妻子失去了兴趣,结识了能歌善舞的赵阳台并纳为小妾,导致夫妻关系降到了冰点。后来窦涛出守襄阳,带着小妾,把苏蕙这位正妻丢在了长安。苏蕙闺中寂寞,便用841字写成情真意切的回文诗《璇玑图》,连夜送给窦涛。武夫竟也看懂了,并被深深打动,夫妻重修旧好,成为破镜重圆的典范。

然而,抗争也好,圆满也罢,都如星星之火,偶或在夜空中闪一下,而才女们书写不尽的始终是哀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尽管唐代“女冠诗人”李冶被称为“女中诗豪”,与多名才子交往密切,浪漫潇洒,但这首《相思怨》仍暴露了浮华背后的凄苦。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丈夫的离世让李清照从此与孤寂凄婉相伴。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痴做人妾的明代才女冯小青,在幽怨中于18岁时孤零零地告别了世界。“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垣悲咽。西山在,愁容惨淡,如共人凄切。”丈夫降清,自己思故国,却又不能与丈夫抗争,才女徐灿在矛盾中发出了这“幽咽”之声。

才女自古多薄命,这薄命的根由从何而来?细细品味起来,恰恰是要挣脱束缚、追求美好所致;是受压抑的心灵得到知识的滋养,却不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所致;也是理想的根芽不能成长为现实的参天大树所致。她们有独立的个性、独立的见解、独立的品格、独立的趣味,然而,在男权社会中,“才女”只是给女色消费增添一层光环,要想将“才”单独拉出来与男性比肩,那是难上加难。即使已经获得了社会认同的才女,她们也需在既有的社会规范中谨小慎微地过活,否则很容易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流传千古而难以洗脱。也正因为如此,才女们的幽怨之声源源不绝,让后人扼腕。幸而昔日的羁绊都已过去,才女们可以不用再为“才”而枉赔许多性命了。

猜你喜欢
才女
观薛涛井感赋
吟三八妇女节
“乔”与“影”之情感呈现
福州的人间四月天
才气英英蔡文姬石小英
浅谈晚明两大才女创作的成就与不足
古代流行“蜀女多才”说法探析
书写古代才女的陕北才女
才女请假等2则
美女、才女和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