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荣妹 熊芳梅 郑 芸
(连州市中医院,广东连州 513400)
产后尿潴留是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本病以初产妇、难产、产程长及手术助产者多见,是产后常见病之一。相当于中医学“产后小便不通”[1]。是产科的一种并发症,其一旦发生,严重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可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加,并增加了女性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几率[2],给产妇造成痛苦。临床上多采用药物、听流水声、腹部热敷、腹部按摩等处理,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艾箱灸是将艾绒或艾条点燃后置于特制的艾灸箱内,通过艾灸的温热及药物效应刺激局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耳穴贴压是采用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3]。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0月对产科产后尿潴留患者采用艾箱灸中极、关元、气海等三穴,联合耳穴磁珠贴压膀胱、交感、皮质下、外生殖器、肾等穴位,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产前排尿正常,产后排尿不畅,诊断为产后尿潴留的患者80例,年龄最大36岁,最小20岁,自行分娩18例,行会阴侧切分娩55例,胎吸5例,臀牵引助产2例。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分娩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的诊断标准:小便不利,或小便闭塞不通,小便胀痛,尿道无涩痛,判断为尿潴留。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现代中西医妇科学》中尿潴留诊断标准:产后6-8h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残余尿量﹥100 ml,并且应用腹部叩诊-尿意法评估为尿潴留阳性病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诊断为产后尿潴留立即给予干预。按尿潴留常规护理方法诱导排尿,同时采用热水袋盛放50℃水致2/3满,排气旋紧袋塞致不渗水,用布包裹至于下腹部热敷20 min,观察病人排尿情况。以上措施无效后给予导尿。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艾箱灸联合耳穴磁珠贴压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2.1 准确定穴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5]中的穴位定位:选取中极、关元、气海。三穴均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耳穴定位参照《耳穴贴压疗法治百病》[6]选位,在耳廓上选取膀胱、交感、皮质下、外生殖器、肾等穴位。膀胱:在肾与艇角两穴之间;交感:在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外生殖器:在于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耳轮部(在与交感同水平的耳轮处);肾: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
1.2.2.2 艾箱灸 用物:艾箱一个、艾条、酒精灯、火机,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操作:打开艾灸箱上面的盖子,将一整根艾条分成四小截,插入艾条孔,里面的格子可以固定艾条不松动,然后倒置点燃艾条,再把盖子盖上。患者取平卧位,暴露下腹部,注意保暖,取腹前正中线,从脐部下方开始平放艾箱,置于中极、关元、气海三穴上方一起施灸,艾条燃烧到一定程度,患处感觉稍烫时,可在艾箱及皮肤之间放一条毛巾隔开。按常规进行热烫20 min,以患者感温热舒适,皮肤略为潮红为宜。治疗结束30分钟内无效或效果不理想再次干预。施灸过程中尽量创造隐私环境,操作人员离开床旁,但需要加强巡视,观察局部皮肤及患者的主诉,如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适,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终止治疗。
1.2.2.3 磁珠贴压耳穴 遵医嘱选择穴位,取膀胱、交感、皮质下、外生殖器、肾等耳穴,手持探棒自耳轮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消毒局部皮肤,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消毒时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顺序进行,然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中华耳贴A型,规格Q1.8mm磁珠,固定在耳穴部位,轻轻按压,使患者感到局部热、胀、麻、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嘱患者保持局部皮肤不湿水,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耳穴感染。
1.2.3 疗效判定标准 在首次治疗后1h开始进行疗效评价。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内容拟定评定标准。显效:干预后1h内能自行排尿,且能排尽尿液;有效:干预后1h内能自行排尿,但膀胱内尿液排不尽或干预后1-2h能自行排尿且能排尽尿液;无效:干预后2h仍不能自行排尿。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产妇在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疗效比较,干预组观察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例,%)
艾箱灸联合耳穴磁珠贴压对治疗产后尿潴留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效,疗效显著。产后尿潴留属祖国医学“癃闭”范畴,相当于中医学“产后小便不通”。《景岳全书:癃闭篇》指出:“小便不通是为癃闭,最危最急症也”[7]。病位在膀胱与肾,病人以气虚为本。,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或心情紧张致,或生产时由于产妇过度屏气用力,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而使膀胱气化无力,括约肌麻痹,小便不通。或难产时由于胎头对膀胱压迫时间长,致筋脉瘀滞,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排便困难,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致尿液潴留。小便的正常排出,有赖于膀胱气化的调节。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为其主要病机[8]。本病多发生于产后3日内,尤其在产后12h内最常见,为产后常见病。治法宜通调膀胱气机,理气行滞,活血祛瘀。本研究选取的穴位:气海能促进元气通达三焦,可温补肾元;中极为膀胱募穴,两者合用能益肾气,利下焦,通调水道,温通利膀胱,通尿闭的功效[9];关元穴别名“丹田”,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本草正》:“艾叶,能通十二经脉,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10]。艾叶性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艾草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为妇科要药。艾灸借艾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在关元、中极、气海等穴施艾箱灸,作用温和而持久,使艾的药力直透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调畅气机,促进膀胱气化,通利小便的作用。艾火的热力及通阳功效,可使热透皮肤,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舒缓括约肌,加强传导功能,使排尿通畅。
祖国医学认为,耳通过经络与人体脏腑、肢节、器官产生联系。《灵枢·口问篇》就说过:“耳者,经脉之所聚也”。“耳为宗脉之海。”耳穴与对应的穴位部位之间存在着迅速、特异和精确的信息传导机制。同时,耳穴能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而调节脏腑功能,根据现代全息生物理论,刺激耳廓相关部位也可以调节机体,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耳穴贴压就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耳廓上分布着较丰富的神经,具有躯体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相吻合重叠形成的神经从,刺激耳穴,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本研究是应用磁珠作为介质贴压耳穴,磁珠颗粒较大,刺激作用较强。在耳廓上的膀胱、交感、皮质下、外生殖器、肾等穴位上施以贴压,能有效调节脏腑和器官的功能活动,促进排尿通畅。本研究应用艾箱灸联合耳穴贴压疗法具有较好的协调作用,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的目的。两者联合应用,共奏通调下焦经气,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而通利小便之功。本研究结果证明,干预组对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艾箱灸联合穴位贴压法应用于产后尿潴留在临床实践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操作较为简单,价格低廉,避免了打针、导尿等痛苦,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对患者无痛苦,能及时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造福病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彭炜.社区中医诊疗实用教程[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黄丹.预见性护理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20(3):253-255.
[3] 张广清,彭刚艺.中医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3.
[4]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4.
[5] 国家技术监督局.经穴部位[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21.
[6] 温木生.耳穴贴压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2.
[7] 刘小力.电针治疗导尿管拔除后尿闭3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6(10):1271-1272.
[8]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
[9] 邓得平,王一征,宁红秀,等.穴位和下腹部按摩治疗肛肠术后患者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7B):64-66.
[10] 许焕芳,赵百孝.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