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国,丁静波
(1.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2.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轨道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55)
城市轨道交通常用DC1500V/DC750V直流供电,牵引电流经接触网/钢轨送给车辆(组),然后经轨道(钢轨)流回牵引变电所。三轨供电时,轨道钢轨不可能完全绝缘,必然会产生杂散电流。影响钢轨对地绝缘主要有2个方面:(1)轨道设计绝缘值可达108Ω以上,但随运营时间的延长,环境逐步恶化,电阻值会逐步减小;(2)从轨道安全和稳定考虑,钢轨距道床面高度无法达到300 mm以上完全隔离的要求,因此回流磁场影响道床钢筋结构[1-4]。在运营期间,定期清扫线路,清除粉尘、油污等,保持道床清洁干燥,有利于杂散电流防护。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钢轨回路及腐蚀见图1。
图1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钢轨回路及腐蚀
杂散电流对轨道及周围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腐蚀破坏,设计时不容忽视,应采取防护措施。轨道钢轨是供电回路的一部分,回流时产生电流I,钢轨有一定的电阻R值,就产生电位差V,使得钢轨对大地有电压(又称轨道电位)[5]。轨道电位异常波动,轨道结构受到破坏无法正常工作,威胁列车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钢轨是供电回流轨的一部分,供电应结合沿线轨道部件布置情况,做好电连接设计,确保回流顺畅,防止回流不均匀造成的轨电位异常波动而电灼伤钢轨。特别在道岔区,结构设计复杂,应加强道岔区电连接设计。图2为分期开通的终点车站,列车站前折返,道岔只开通侧向,并在同侧站台出站。运营初期,未考虑道岔结构的特殊性,回流走行轨①、②、③、④均在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位置断开,左右股钢轨不能同时回流,引起列车出站时回流走行轨⑤轨道电位异常大,导致钢轨⑤被反复放电灼伤。车辆在即将通过和刚刚通过不远时电击钢轨,车辆离远后则不放电,而却经常是同侧同股钢轨的反复灼伤,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后增补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电线,轨道电位基本平稳。
图2 道岔区电连接跳线设计
轨道设计应加强绝缘,实施过程中也应有绝缘意识,有效保护绝缘不被破坏,避免似接非接现象,更应杜绝钢轨直接接地问题。如绝缘破坏,易导致过量杂散电流接地,长期以往,腐蚀道床内钢筋,严重时也造成电击伤轨道及其他设备,影响运营安全,与回流问题不同,大多为突发事件。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和南京等地铁均发生类似问题,多在减振地段、人防门、道岔转辙机、屏蔽门等区域发生。
另外,供电电连接有焊接和胀钉栓接2种方式。焊接时由于局部高温造成焊接热影响区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在气温骤降时,北方冬季易导致钢轨断裂,影响安全。因此,北京地铁管理部门要求钢轨与电缆采用胀钉栓接,但若栓接局部腐蚀或松脱时,也会导致回流不畅问题,发生电击伤钢轨问题[2]。
通过对此类问题分析,逐步意识到轨道与供电接口设计的重要性,本文重点从轨道设计这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和优化措施。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1]要求:(1)新建线路钢轨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5 Ω·km,运营线路不应小于3 Ω·km;(2)回流走行轨应焊接成长钢轨,若采用短钢轨,应使用绝缘铜芯电缆联结。
钢轨通过扣件与混凝土轨下基础联结在一起,并为钢轨提供绝缘性能。扣件按绝缘数量不同,分单层绝缘和双层绝缘2种。如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ZX-3型扣件,采用双层绝缘,见图3。其中绝缘层(一)由塑料套管和板下垫板组成,属于钢轨基础绝缘层;绝缘层(二)是由轨下垫板和绝缘轨距块组成,属于双保险绝缘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绝大部分扣件如ZX-2、ZX-3、DTⅢ2、DTⅥ2型及国铁 WJ-7、WJ-8型扣件均采用双层绝缘,优点是调整量大,适用于整体道床上铺设。单层绝缘扣件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便于运营维修更换,在国铁和地铁应用也非常普遍,大部分应用于碎石道床,如弹条Ⅰ、Ⅱ、Ⅴ型扣件、石龙桥小阻力扣件、WJ-2型扣件均为弹条直接扣压钢轨,只有基础的绝缘层,属于单层绝缘扣件。
国内外设计经验表明,通过控制扣件单个绝缘部件性能,能保证钢轨对地绝缘的要求。扣件绝缘电阻可采用500 V兆欧表,其中正极接钢轨,负极接螺栓进行简单测量,见图3[2]。但铺设无缝线路后,由于钢轨电气联通,可参照CJJ49技术规程,在停电并断开电气连接后测量。
图3 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ZX-3型扣件绝缘设计及实测方法
道床结构配筋即应满足强度要求,又应作为杂散电流收集网一部分,配筋量及钢筋联接满足杂散电流防护要求。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要求基本相同,如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对道床结构钢筋要求:(1)上、下行轨道下的收集网钢筋截面总和不小于3 600 mm2,每股道收集网钢筋截面不小于1 800 mm2;(2)每个道床结构段内,在伸缩缝两端和每隔5 m选一根横向结构钢筋与所交叉的所有纵向钢筋焊接,形成一个横向钢筋圈;(3)在伸缩缝两侧分别设置排流网连接端子,再用2根横截面面积为150 mm2电缆与收集网钢筋可靠焊接,使收集网纵向贯通,见图4。
图4 房山线道床结构杂散电流收集网钢筋焊接及电缆连接(单位:m)
扣件绝缘对杂散电流防护有十分重要作用,应加强设计。扣件绝缘材料按材质分橡胶(天然橡胶、氯丁橡胶等)、塑料(聚乙烯、聚酰胺等)、纤维材料(聚氨酯TPU、聚醚脂TPEE等)三大类型。房山线ZX-3型扣件用垫板均采用氯丁胶(CR),体积电阻率可达到106Ω,塑料套管体积电阻率可达到1014Ω,其绝缘值可达到108Ω。若采用热塑聚酯类弹性体(TPE),其体积电阻率可达到108Ω,可增加10倍及以上绝缘性能[3]。
由于钢轨回流不畅时,电位异常升高可达到60 V,甚至超过120 V,电击钢轨缓慢灼热绝缘材料,进而导致燃烧。房山线采用的ZX-3型扣件[8],其塑料套管采用玻纤增加聚酰胺66(PA66)属于热塑性材料,其熔点达到260~290℃,按《机车车辆阻燃材料技术条件》(TB/T3138)[7]方法检测45℃燃烧达到极难燃;参照文献[6],一般橡胶都是属于易燃,只有氯丁胶氧指数(IO)可达到38~41,属于难燃类橡胶,建议加强材料阻燃性要求。
热塑聚酯类弹性体(TPE)由于加工简单、性能优越,有逐步取代传统橡胶的趋势。在不损失各项力学性能前提下,热塑聚酯弹性体(TPE)一般氧指数(IO)仅16~20,最大氧指数(IO)可提高至22,属于可燃类高分子材料,因此建议开展高绝缘性、耐阻燃性的热塑聚酯弹性体材料(TPEE)研究,增强安全防护储备。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增大,沿线通过许多振动敏感点,轨道必须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厂家设计的减振产品往往强调减振性能,忽视绝缘等接口设计,当轨电位异常升高时,易导致钢轨对地产生很大的泄漏电流电击伤轨道部件,如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最早常采用直埋式结构,有利于配筋设计,且方便施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结构设计钢筋多,不便于施工振捣,易造成扣件套管歪斜及损坏,局部绝缘破坏;直埋式结构轨底净空高度不足,易导致浮置板钢套筒与钢轨发生电击伤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进行了优化,采用短枕式结构,并在浮置板钢套筒上加装了绝缘盖板,见图5。通过优化,提高轨道绝缘性,有利于杂散电路防护,但也增加施工难度,应加强施工后养护,防止短轨枕出现裂纹。
图5 钢弹簧浮置板优化设计对比
轨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作为供电回流的一部分,应重视与供电设计接口,加强绝缘设计及施工过程控制,以提高杂散电流防护等级。供电也应结合沿线轨道部件布置情况,加强电连接设计,确保回流顺畅,电压均匀。只有通过轨道和供电专业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防护杂散电流,避免轨电位异常波动,破坏轨道及相关设备,确保地铁安全、平稳、快速、舒适的运营。
[1]北京市地下铁道科学技术研究所.CJJ49—1992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苏光辉.钢轨电位过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电气化铁道,2007(1):38-39.
[3]尹鹏.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性能与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6,34(3):76-77.
[4]付连著,范季陶.城市轨道交通中杂散电流的危害及防护[J].铁道通信信号,2012,48(1):50-52.
[5]朱孝信.地铁的杂散电流腐蚀与防止[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7,12(5):40-47.
[6]何道纲.高聚物的燃烧性与阻燃性[J].塑料加工与应用,1989(6):22-36.
[7]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TB/T 3138机车车辆阻燃材料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8]丁静波,王菁,任树文.北京市轨道交通房山线轨道结构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