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拖热处理厂 (河南洛阳 471003) 李忠亮
20CrMnTi是一种低碳合金钢,工艺性能优良,广泛用于截面小于30mm承受高速、中等或重载及受冲击载荷和摩擦的重要渗碳零件,如汽车、拖拉机中的变速箱齿轮或凸轮,以及矿山机械使用的重载齿轮等, 但往往由于渗碳淬火变形问题,零件互换性较差,影响后续整车装配。下面就我厂生产的大轮拖同步器啮合套渗碳淬火变形问题作一探讨。
零件产品示意见图1,内花键参数见表1。
图1 零件示意
表1 内花键设计参数
该零件材料为20CrMnTi,技术要求: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0.5~0.8mm,表面硬度58~64HRC,心部硬度31~44HRC。根据齿轮厂外检对零件的变形检查要求:热火大径113.16~113.20mm为合格。该零件工艺路线:毛坯→锻造→正火→粗加工→半精加工→插内花键→渗碳、淬火→清洗、回火→喷丸→磨外圆、端面→检查、入库。该零件在新产品研制之初,为了实现在连续渗碳炉的批量化生产,“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0.55~0.85mm”更改为“渗碳层深0.8~1.2mm”,同时渗碳淬火后就出现内花键变形、端面翘曲超差等热处理变形,根据生产统计,产品合格率不足30%。
随着大轮拖产量的不断增加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该零件质量已严重制约产品品质提升和产量不断增加的需求,据此将该产品满足产品符合性质量列为工艺研发改进项目。
根据一拖的产品需要,20CrMnTi材料的啮合套类产品,在连续渗碳炉上渗碳后直接降温淬火已经较成熟。但是,我厂在进行批量化渗碳淬火加工时,连续渗碳炉的工艺控制渗碳层深为:0.8~1.2mm、1.0~1.4mm、1.1~1.6mm、1.4~1.7mm、1.8~2.2mm,也就是说工艺控制渗碳层深下限在0.8~1.2mm。按照使用要求,我厂对于大轮拖产品渗碳层深一般控制在技术要求的中上限,大轮拖同步器啮合套图样规定渗碳有效硬化层深0.55~0.85mm,我厂在连续渗碳炉生产控制的渗碳层深大于该零件的图样规定。
为便于组织生产,满足批量化要求,我厂与主机厂共同向一拖技术中心申请更改产品技术要求,将“有效硬化层深0.55~0.85mm”更改为“渗碳层深0.8~1.2mm”,在公司质量部进行随机抽查切检过程中,该零件一般渗碳层深为1.0~1.2mm,但大轮拖同步器对该零件要求精度较高,渗碳后内花键收缩变形、零件端面翘曲超差,互换性较差,严重影响装配,三装厂多次因该零件而影响装车进度。
大轮拖同步器啮合套的变形超差,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厂成立攻关小组,期间专门到西安法士特传动器总厂调研学习,了解到法士特此类啮合套零件材料为8620H,零件工艺路线为:毛坯等温正火→粗加工→半精加工→插内花键→渗碳缓冷→转炉加热→淬火压床压淬→清洗、回火→喷丸→磨外圆、端面→入库。而一拖公司该类零件材料均为20CrMnTi,毛坯预处理只作普通正火。一般渗碳钢的淬透性好,相对渗碳淬火后变形较大。常用渗碳钢的淬透性20CrMnMo>19CN5>20CrMnTi>8620H,特别是对于大轮拖同步器啮合套类零件,渗碳淬火后变形较大,因农机产品价格较低,采用价格稍贵的8620H或渗碳后压淬,成本就会增加。另外,若选择渗碳后压淬,需要重新规划投资,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技术和生产的需求。针对一拖热处理厂现有工艺及设备条件,分析大轮拖同步器渗碳后变形原因。
(1)零件材料成分分析 从表2来看,该零件基本符合20CrMnTi材料标准。
表2 零件20CrMnTi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2)渗碳淬火工艺参数及装炉方法 我厂现用天津鼎元双排渗碳炉,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渗碳炉工艺参数
装炉方式:平装,9件/盘,将零件平放在料盘上,见图2。
图2 零件装炉方式
淬火:835℃,北京华立等温淬火油淬火。渗碳检查金相报告见表4。
表4 金相报告
针对渗碳工艺分析,渗碳温度930℃属较高的渗碳温度,淬火温度835℃也稍高于一般20CrMnTi的淬火温度。因此,零件淬火后应力较大而引起变形超差。
(3)渗碳淬火前的预备热处理选择不当 该零件的预备热处理为正火,通过日常零件进厂的毛坯切检检查,发现该零件毛坯经常出现混晶、大量索氏体、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超级等原材料的缺陷,这些都会使内孔变形增大。
(4)零件结构分析 该零件结构复杂,属薄壁类啮合套,很容易在渗碳淬火过程中受相变应力和热应力的影响,而出现内花键孔变形。特别是在该零件的中部还有拨挡槽,无疑给控制变形的精度带来了很大难度。
(5)机加工影响 该零件在机加工过程中,有车削加工、内孔拉花键等工序。一般热处理的变形量随机加工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机加工工艺不当,如拉削速度过快,刀具磨损切削时造成的残留应力,拉削过程中基准面不平,存在铁屑异物,以及齿轮拉花键孔时出现孔方向不当等,都可能使热处理变形量增大,在后续的渗碳淬火过程中会不断地释放,且与渗碳淬火过程产生的应力非线性叠加,从而导致零件发生无规律的畸变。
(6)毛刺问题 渗碳淬火后检查,发现有部分零件内花键孔毛刺影响了综合塞规的检查。齿轮厂现对该零件大径热前尺寸控制在113.20~113.25mm,但由于机加工的毛刺未去除干净,热前测大径尺寸时误差很大。因此,若不做好热前毛刺的去除,渗碳淬火后,毛刺变的很硬且更不易去除,会最终影响零件的精度。
(1)机加工应力消除 为消除零件在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采用渗碳前加一道高温回火的处理工序。高温回火工艺参数:井式回火炉,25件/炉,580℃加热,保温4h,出炉空冷。
进行工艺试验,取50件零件(其中25件作高温回火处理,25件未作高温回火处理)进行对比试验,双排连续渗碳炉渗碳淬火,随0.8~1.2mm渗碳层深零件搭装。试验数据见表5。
表5 测量数据对比 (mm)
从以上数据来看,零件渗碳淬火前进行高温回火处理有利于控制零件变形。渗碳淬火后,经高温回火处理的零件端面翘曲明显小于未作高温回火处理的零件,25件中仅有4件端面翘曲>0.10mm,占16%。未经高温回火的25件零件中有10件端面翘曲>0.10mm,占40%,且变形量较大。虽然本批50件在渗碳淬火后用相配件检查,全部能通过相配件,但未经高温回火处理的零件手感有些紧。按检验标准及实际生产控制,大径尺寸φ113.0mm,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可知,零件作高温回火处理对于大径尺寸有一定影响,但差别不明显。若通过试验解决该零件端面翘曲、内花键变形问题,可以说是用最低的成本解决了现场生产难题。为此我厂技术人员按此工艺方案进行了一次重复试验,结果如下:①50件零件相配件检查均不能通过。②端面翘曲基本合格,但零件圆度较大(0.15mm左右),大径φ112.90mm左右。可见,单靠对该类啮合套作高温回火处理虽然可以减小机加工的残留应力,但不能完全解决啮合套类零件的综合变形问题。
(2)对零件毛坯作等温正火预处理,提高组织均匀性 据相关文献介绍,由于该零件锻造毛坯的预备热处理,不仅对切削加工性能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对最终渗碳淬火变形影响较大。为了消除锻造应力,使组织均匀化,目前国内对20CrMnTi齿坯普遍采用正火处理。但大轮拖同步器啮合套加工复杂,精度要求高,相对热处理质量要高,显然,普通正火已不能满足该零件的预备热处理要求。为提高机加工精度,毛坯的正火处理不仅要求硬度在一个较窄的范围之内(钢件切削时易断削、表面光洁),而且要求获得稳定的显微组织(较细的铁素体+较细的珠光体),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及稳定渗碳淬火后的变形规律。对于20CrMnTi材质的啮合套进行大批量渗碳淬火的生产,我厂外委进行毛坯等温正火处理。等温正火工艺要点:等温正火线930℃×2h、650℃×3h,正火组织≤2级,硬度160~180HBS。经金相试验室对等温正火后的毛坯检验,硬度、金相组织均符合工艺要求,齿轮厂也反映毛坯等温正火后,切削加工性能明显提高,在产量提高的情况下,刀具损耗也降低了1/3,且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了废品率。
(3)工艺和技术要求调整 在对该零件毛坯进行等温正火处理后,我厂技术人员从工艺上和技术要求上进行调整。按照产品图要求,零件有效硬化层深控制在0.55~0.85mm。工艺调整前、后双排连续渗碳线的主要工艺参数对比见表6。
表6 渗碳炉工艺参数
工艺上降低渗碳温度和渗碳碳势,因渗碳温度影响奥氏体晶粒度,降低渗碳温度,减小奥氏体长大的倾向,从而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有利于控制内花键的淬火畸变。降低碳势,可防止渗碳后表面形成碳化物,使淬火组织优化,减小淬火变形。另外,通过对连续渗碳线四区温度的调整,保证零件在渗碳淬火后,扩散阶段后期很容易达到温度均匀,从而有利于做到渗碳后预冷温度一致性,从而能够减少渗碳淬火变形。
按照上述试验方法,本批次零件渗碳检查金相报告见表7。
表7 金相报告
由表7可见,本批次满足渗碳技术要求,为检查变形情况,从渗碳淬火前零件随机各抽50件,进行测量对比,部分试验检测数据见表8。
表8 测量数据 (mm)
工艺试验一:共68件,其中合格62件,不合格6件。合格率91.1%,相配件检查能顺利通过。
工艺试验二:共242件,其中合格232件,不合格10件,且有1件内花键收缩变形超差不合格,合格率95.9%。相配件检查能通过。
综上所述,本批试验共生产310件(包括工艺试验一、工艺试验二两套方案),其中1件内花键收缩变形孔超差不合格,15件端面翘曲≥0.11mm,零件圆度均≤0.10mm,合格率94.8%。
对比原工艺(普通正火处理),在现场随机抽取测量50件未等温正火的零件,渗碳淬火后大径尺寸均<φ113mm,用相配件检查仅有14件能通过,合格率只有28%。
由此可见:①预备热处理为等温正火的零件,渗碳淬火后其变形统计数据的分布比较合理,概率密度曲线近似正态分布。②采取合理的渗碳工艺,有利于保证薄壁复杂类零件在连续渗碳炉的渗碳淬火变形。
另外,将各批次试验零件送试验室切检,金相检测报告见表9。
表9 三种工艺试验金相对比
从报告来看,本批零件降低了有效硬化层深度,渗碳淬火后零件表面的碳化物级别和残留奥氏体级别≤3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比较分析和工艺试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内花键孔零件的渗碳淬火变形进行控制:
(1)严格控制毛坯的正火金相组织,保证带状组织≤3级。
(2)增加零件毛坯的等温正火工序,可消除或改善锻造毛坯组织缺陷,使渗碳淬火过程中奥氏体化均匀,有利于渗碳淬火变形的控制。
(3)增加零件渗碳前去应力回火工序,消除机加工内应力,有利于控制零件渗碳淬火变形。
(4)有效地控制零件的渗碳有效硬化层深度,有利于渗碳淬火变形的控制。
(5)合理的装炉方式,能够保证渗碳淬火的变形量最小。
(6)加强对渗碳前零件热前尺寸检查,尽量去除内花键孔内毛刺,消除机加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