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作业效能初探

2013-08-02 02:16浙江省青田中学323999杨苏平
地理教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作业探究

浙江省青田中学(323999) 杨苏平

作业是学生温故知新的途径,是检测学习效果的平台,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渠道,也是纪录学生成长的履历,因而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但现在不少学校将这一环节过渡强化,许多课堂的导学案均由一道道作业题构成,形成了以“练”代“讲”、以“练”代“学”的满堂“练”局面。造成学生疲于应付,没有自主学习和消化的时间,使作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地理作业效能问题谈一些浅见,与同仁商榷。

一、精编精选是提升作业效能的关键

高质量的地理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现学习中存在问题、巩固学科重点知识、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因而精编精选是提升作业效能的关键。精编一道作业题的前提是优选材料。选取的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反映社会现象,利于开展实践活动、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其次是科学地设计问题。要充分运用“图表”设计地理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问题应多角度、有梯度,或温故知新,或启发理解,或比较综合,使作业不仅能起到自我检验学习效果、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而且还能起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迁移的作用。第三是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不应局限于单纯的书面练习,还应重视除书面形式以外的其它形式,如:采用小论文写作、绘制并分析地理图表、参与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探究等。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例:在学习人口迁移内容时,结合“青田是历史悠久的侨乡,外出人口与外来人口均很多”这一学生感受深刻的当地社会现象,编制社会调查作业(见下表)。

信息来源:查阅派出所、档案馆等单位相关资料,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问卷调查。调查内容 人口数量迁移时间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或来源年龄从事职业去向结论人口迁移特点 影响因素 造成影响

显然,以上选材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对人口迁移的相关问题设计也较科学合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通过查阅本地户籍人口变化的资料及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青田人口迁移的方向,迁移人口的年龄、从事职业,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等情况;通过对本地人口迁移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教材相关章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归纳出青田县人口迁移的一般特点、原因及其影响。这样的作业,改变了机械模仿教科书、被动接受教师听讲的传统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内外结合的新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科学精神,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中地理现象、善于发现地理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很好地达成了新课程关于“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和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一“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要求。

二、控“量”强“思”是提升作业效能的前提

学生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高中段课程多、难度大,每个学科作业累加往往造成作业量过多,使许多学生“多而生繁、多而生厌”,以致没有看书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思考的作业过程及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这是造成目前作业低效的主要因素。所以,控“量”强“思”是提升作业效能的前提。首先,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要针对阶段性教学内容,对作业的次数与时间做出合理的周、月计划;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协调,依据课程表调控学生一天的总作业量。当然,还要依据学段特点控制作业所需的时间,如高一课后大致15分钟,高二和高三课后大致30分钟。其次,强化自主与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要在“精讲”上下功夫,多采用问题式探究教学,将学习内容问题化,设置的问题与多形式的作业结合,或先讲后练、或先练后讲,把作业尽量安排在课内完成。比如:洋流一节的课堂教学就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展开,教材活动内容中就有洋流分布规律的三个问题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四个问题,学生如能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掌握洋流分布的三大规律和四大影响,将会达到较高的效率。第三,编制分层次作业。符合大部分学生实际水平的、与本堂课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作业列为每生必做,使学生“练有所获”,综合性、技能性、探究性较强的作业列为选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练有所悟”。比如:洋流的三大规律每生都需掌握,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探究印度洋的季风环流。第四,教师一定要做下水作业。即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不论难易教师都要先做,只有亲自实践,才知作业的深浅、难易、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等信息。这样才能控制作业的量与作业时间,保证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反思学习得失,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切实提升作业的效能。

三、适时布置是提升作业效能的保障

作业布置应该注意符合不同学段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做到针对性与时效性的统一。高一要侧重于兴趣培养和扎实基础;高二要侧重于地理知识结构的建构与学科能力提升;高三应侧重解决地理问题与提高解题能力,让作业走进学生“最近发展区”。

学生天生好奇好玩,尤其是高一学生很难接受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与作业量。在此,要将学生喜欢的又能增长地理知识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比如:自然地理中的等高线绘制、等高线模型图制作、简易星空图制作、简易天文伞制作、观察星空、观察月相、测太阳高度等内容均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作业;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见前例)内容布置社会调查的作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地理学习方法的形成。

随着高中生的学习目标逐渐明确,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对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之时,要让作业呈现在思维的碰撞点、问题的探究点。比如:“锋面内容的学习”,该知识学习的时间正好是冷锋天气频繁过境的时期,所以把当地某次冷锋天气数据实时生成呈现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性作业(见下实例)。

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画出日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观察近几天的阴晴、云雨等天气现象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探究其原因。

(3)归纳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此题通过现实、鲜活的地理问题情境设计,把学生带进探究知识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日平均温与画变化图,有效提高了地理图表的制作能力,也为图表分析能力提升奠定基础;通过分析温度变化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联系,并分清因果、主次等逻辑关系;通过归纳冷锋天气特征,构建天气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及冷锋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作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同伴的合作获得成果,基础知识掌握会更扎实,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能力提升更快。

当然,高三学生能力培养首推解题能力与应考能力。在高三学段,教师要依据平时课堂提问或练习中发现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和能力薄弱处布置题目,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容易引发争论时布置题目,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检测问题、解决问题之效果,从而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做完浙江2011年高考文综卷36题,若学生对雪区的分布及原因答不完整时,教师可以再编制渤海湾地区雪区分布及原因的作业加以巩固;若圣劳伦斯河上下段水文特征比较使因学生不能有效获取图表中信息而不能正确地比较描述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对读图技能归纳总结,形成基本技巧后再布置类似题目。

例:读我国部分区域图,简述L河①河段到②河段水文特征的显著变化及原因。

参考答案:因冰川积雪补给为主到降水补给为主且降水量丰富,而且支流增加流域面积增大,汇水多,所以径流量增大;因地形起伏变大,流速变快;因流速变快侵蚀能力增强,而且②河段多地震,地表疏松物质多,所以含沙量增加;因海拔降低、气温升高,而且②河段流速快不易结冰,所以结冰期从有到无。

显然本题对审题与读图能力要求较高,题干中的“水文特征的变化及原因”是让学生分析①河段到②河段水文特征(水量、流速、含沙量、冰期)的显著变化,而不是两条河的水文特征描述;两幅降水柱状图的纵座标数值不一样也容易造成学生审图的纰漏;还有图中①河段位于海拔4000米的第一阶梯,②河段位于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及板块边界的暗示条件。学生只有解读出这三个主要信息,才能在已有的知识背景下答好题。类似让学生在对错误原因分析整理后重新布置作业,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实现了知识迁移,又可提高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科学评价是提升作业效能的动力

对作业的评价首先应注重专业的科学性,在评价作业的时候认真地给学生指出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答题策略;第二,作业评价时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多作鼓励学生的积极评价,少作消极评价,激发其兴趣与求知欲;第三,作业的评价既要强调结论性和鉴别性,又要考虑形成性与发展性等多种评价策略,如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知识整理和错题整理,建立错题集,鼓励学生自己编写题目展示问题进而主动解决问题等。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地理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要促使学生在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地理知识的不断运用、地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地理作业应成为学生课内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只有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研究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学生形成对待地理作业的态度就是生活态度的观念,使地理作业真正有效地发挥促进学生科学发展的功能。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作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作业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我想要自由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内容详析
“人口的迁移”教学设计(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