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军区2009—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2013-08-02 02:05:32李秀芹赵进沛杨新芳史玉兰孔雪梅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热释光核医学工种

李秀芹,陈 亮,赵进沛,杨新芳,史玉兰,孔雪梅,闫 妍

某军区2009—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李秀芹,陈 亮,赵进沛,杨新芳,史玉兰,孔雪梅,闫 妍

目的:分析某军区2009—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方法:使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定期监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对监测结果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工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本区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人数为789人,年人均剂量当量1.75 mSv;2010年本区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人数为851人,年人均剂量当量1.49 mSv。这两年介入放射和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高于其他工种。结论:该区域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较低,相应的放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同时应强化相关法规的落实和人员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统计分析

[Key worrds]radiation worker;individual dose;monitor;statistical analysis

新型影像设备和电离辐射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水平,也使广大患者受益匪浅。但电离辐射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不当,管理不善,忽视防护,不仅会伤及放射工作人员,而且还会殃及接受放射诊断、治疗的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以及环境的安全。目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多,工种复杂,工作量大,受照人群覆盖面广,涉及放射科、放疗科、核医学科、肿瘤科、心内科、骨科等诸多科室,造成放射防护工作任务繁重。为了解本区域放射工作人员受射线照射情况和防护效果,最大限度地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本文对2009—2010年本区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军区驻军以上医院和旅以上部队卫生队中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为了突出医用辐射个人剂量与防护状况,对医用辐射所包含的介入放射、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和核医学4类工种进行研究,2009年、2010年实际监测人数分别为789人和851人。

1.2 监测仪器与方法FJ-373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核仪器厂),BR2000A型热释光退火炉(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LiF-GS型LIF(Mg、Cu、P)玻璃管热释光探测器(φ2.0 mm×12 mm,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IDB-Ⅲ型探测器盒(60 mm×20 mm×10 mm,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探测器退火温度为240℃,10 min。每个剂量计(TLD)放2个探测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周期为90天,同时跟随本底值。热释光剂量仪测量,140℃预热20 s,270℃测量25 s,读数X1、X2,计算平均值,扣除本底值,用刻度因子修正,得到放射工作人员本周期个人剂量值(2009年刻度因子为0.73,2010年刻度因子为0.67)。当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小于探测下限(MDL0.05mSv/a)时,记录为0.5 MDL。剂量值的不确定度来源于测量人员、测量理论、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和测量环境等方面,结合本实验室实际,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即探测器分散性、读出器计数偏差和发光系统的偏差。本研究测量不确定度为8.2%[1]。

1.3 监测与评价依据 国家有关法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2006)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2007)。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和《个人与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系统》(JJG 593-2006)。

1.4 质量控制措施 本研究质量控制措施贯穿于从制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计划,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测量溯源,探测器筛选、退火,剂量计下发、回收,热释光剂量测量,数据处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到监测报告下发、归档的全过程。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检定时应严格控制平衡条件,附带剂量计平衡。对于放射诊断、介入放射照射群体,应用低能X射线刻度因子,对于放射治疗、核医学照射群体,应用γ射线照射刻度因子[2]。

2 结果

2.1 2009—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2010年与2009年相比,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总和及平均个人剂量当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差别较大,其中介入放射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高于其他工种。见表1。

2.2 2009—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分布 人均年剂量分布,通常将职业照射水平划分为9个水平:(1)人均年剂量位于探测下限(<MDL=0.05 mSv/a);(2)可忽略水平,0.05~1.0 mSv/a;(3)最优化水平,1.0~5.0mSv/a(;4)5.0~10.0mSv/a;(5)10.0~15.0mSv/a;(6)15.0~20.0mSv/a;(7)20.0~30.0mSv/a;(8)30.0~50.0 mSv/a;(9)≥50.0 mSv/a。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当量主要集中在3个水平范围内,分别是1.0~5.0 mSv/a,0.05~1.0 mSv/a,<0.05 mSv/a;而5.0~10.0 mSv/a、15.0~20.0 mSv/a占少部分;20.0~30.0 mSv/a占极少部分;30 mSv/a以上则没有。见表2、3。

3 讨论

3.1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人数明显增多2009—2010年本区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实际监测人数分别为789人和851人,相比2002—2008年实际监测人数分别为189人、341人、307人、318人、348人、352人[3],提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人数明显提高。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放射诊疗项目不断开展,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日益增多。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医院疾病诊断的首选条件,计算机X线成像(CR)、全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DR)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X射线诊断机;16排螺旋电子计算机X线射线断层扫描(CT)、64排螺旋CT逐渐替代了单排普通CT;新型核医学和放疗大型射线项目不断增多,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ECT)、头部和体部伽玛刀、60Co远距离治疗机、医用加速器、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机治疗等设备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介入放射学已经从传统的放射科扩展到心血管科、骨科等需要影像引导下手术的科室;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已从传统的操作技师扩展到医师、物理师、技师和护理人员。随着放射防护监督工作的深入和放射工作人员对自身健康的要求,本区域放射工作监测率明显提高,已明显高于地区监测率[3,6-7]。

表1 2009—2010年实际监测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

表2 2009年实际监测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分布

表3 2010年实际监测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分布

3.2 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和集体有效剂量稳中有降2009年和2010年本区域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集体有效剂量分别为1.75mSv/a和1.49 mSv/a,与2002—2008年的年集体有效剂量1.9 mSv/a、3.4mSv/a、3.4mSv/a、3.6mSv/a、3.7mSv/a、2.0mSv/a、2.1mSv/a相比较[3],放射工作人员年集体有效剂量值下降并趋于平稳,但与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年集体有效剂量1.3 mSv[8]仍有差距,这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保护。在人均有效剂量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2010年仍然存在超过年个人剂量限值的人员,相比较往年有下降的趋势[3],与近几年大部分地区的监测结果呈现的趋势相同[4-5]。虽然2009年人均有效剂量高于2010年,但放射工作人员人均有效剂量均集中在最优化剂量水平1.0~5.0 mSv/a范围内;5.0 mSv/a以上占少部分;30 mSv/a以上则没有。充分说明,防护措施的改善,人们防护意识的加强,以及放射防护监督工作的强化,在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安全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3.3 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仍是防护的重点对象 从不同工种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工种。2010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到较大剂量的射线照射。介入放射学操作是在X射线透视导向下进行,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由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辐射场内近台操作,透视曝光时间长,不可避免要受到射线照射,而电离辐射看不到、摸不着,内科医师放射防护知识相对缺乏,防护问题更容易被忽视。介入手术时,对完全防护条件下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辐照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年工作量超过181例,其个人剂量就很可能超过年剂量限值[9]。核医学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未发生较大的变化,但与其他工种相比,剂量值偏高。究其原因,主要与核医学的工作性质有关,临床核医学使用多种射线装置、放射源以及放射性核素,为非密封型放射工作场所,主要危害因素为外照射、空气污染和表面污染。放射性药物制备过程会产生活化物、放射性气溶胶,应用放射性药物的患者为活动性放射源,工作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放射性废弃物及患者排泄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放射隐患,核医学所用放射性核素均有一定的半衰期,这些都决定了核医学放射防护的特殊性。因此,介入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仍是放射防护的重点对象。

[1]李秀芹,赵进沛,杨新芳,等.放射工作人员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08-1609.

[2]李秀芹,赵进沛,米 宁,等.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检定的质量保证及刻度因子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2,28(18):2191-2193.

[3]李秀芹,谷 悦,赵进沛,等.北京军区2002~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1):59-60.

[4]吴 敏,陈军军,苟于强,等.兰州军区2004~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J].职业与健康,2009,25:2686-2687.

[5]寇庆河,鄢立刚,董 玉,等.某军区2006~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J].中国辐射卫生,2010, 19(1):43.

[6]胡爱英,徐 辉,孙全富.我国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与健康监护[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7,27(2):212-214.

[7]陈军军,王愉臻,张继军,等.某军区放射防护监督监测工作情况[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2):150-151.

[8]白 光,韩华峰.我国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回顾与思考[J].辐射防护通讯,2009,29(4):1-7.

[9]Hidajat N,Wust P,Kreuschner M,et al.Radiation risks for the radiologist performing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J]. Br J Radiol,2006,79(942):483-486.

(收稿:2012-12-27修回:2013-01-18编校:齐 彤)

The monitoring status of personal doses from occupational exposure from 2009 to 2010 on a Military Region radiiation workers

LI Xiu-qin,CHEN Liang,ZHAO Jin-pei,YANG Xin-fang,SHI Yu-lan,KONG Xue-mei,YAN Yan.Bei-Jing Military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Beijing 100042,China

Objecttiivee:To analyze the basic status of radiation workers’personal doses received from occupational exposure from 2009 to 2010 in Beijing Military Region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Metthodss:LiF(Mg,Cu,P)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ers(TLDs)were used in the regular data collection.All personal doses data were appraised according to corresponding national code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These individual dose results were st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and type of work.Ressullttss:Seven hundred and eighty-nine radiation workers in 2009 were monitored,the average effective doses were 1.75 mSv annual per capita;and 851 radiation workers in 2010 were monitored;the average effective doses were 1.49 mSv.The personal doses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 workers were higher than in others.Conclussiion:The majority doses level of local radiation workers was low and their working environment was safe.Indeed,both strengthening on personal doses monitoring and individu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regular working practice,and fulfilling correlative cod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radiation protection

R 141

A

2095-3496(2013)01-0017-04

100042北京,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秀芹,赵进沛,杨新芳,史玉兰,孔雪梅,闫 妍);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学员旅13队(陈 亮)

猜你喜欢
热释光核医学工种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问题探析
石英热释光年代测定中测量条件优化研究
全国核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能按照从事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吗
人事天地(2017年6期)2017-06-12 18:07:50
新形势下如何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
耀州窑瓷器的热释光特性研究及年代测定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日本南海海槽IODP C0004C岩芯样品热释光信号特征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中美临床核医学现状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