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丁,张 翔
(1.国家大剧院 舞台技术部,北京 100031)
2012年末,国家大剧院在本院五周年院庆前夕推出了德国歌剧巨匠理查德·瓦格纳的里程碑之作——歌剧《罗恩格林》。这是该剧首次在中国上演,也是国家大剧院为2013年瓦格纳诞辰200周年献上的致敬之作。
该剧由意大利导演强卡洛·德·莫纳科执导,威廉姆·奥兰迪担纲舞美设计。有别于国家大剧院此前原创歌剧《托斯卡》和《漂泊的荷兰人》中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强卡洛将《罗恩格林》打造为一部“最具有传奇、神话色彩的篇章”,其舞美设计风格震撼而恢宏,带有强烈的浪漫色彩。在长达210分钟的演出里,观众在一幕幕梦幻般的布景中见证着故事中的爱恨情仇,体会着瓦格纳最为宏大的歌剧作品。
《罗恩格林》讲述了“天鹅骑士”罗恩格林与邪恶势力交锋的悲壮的寓言故事。黑暗时代,埃尔莎被控谋害她的弟弟戈特弗里德,也就是布拉邦特公爵的继承人。神秘骑士在天鹅带领下出现,愿意为维护埃尔莎的贞洁而战。他要求埃尔莎保证绝不问起他的姓名、出身与过去。决斗中,骑士打败了指控埃尔莎的泰拉蒙伯爵,并赢得埃尔莎的以身相许。泰拉蒙的妻子奥特鲁德邪恶且刻薄,她使埃尔莎心中埋下怀疑骑士的种子。埃尔莎在新婚当晚忍不住违反承诺,问了禁忌的问题。此刻,骑士必须离去。临走前,他当众宣布自己是圣杯骑士罗恩格林,并将化成天鹅的戈特弗里德从奥特鲁德的魔法中解救出来。最终,埃尔莎含悲而逝。
这部歌剧是当今全球各大歌剧院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此前却无缘在中国上演,原因之一便是表现剧中磅礴的场面和几幕间布景的迁换非常困难。同时,由于中国普通观众尚未对该作品形成真正概念或充分了解,还需要设计者把作品最本真的质感风格展现出来。此次,舞美设计者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在瓦格纳作品与中国观众间搭建一座桥梁,将经典重现并升华,为该剧展现了宏大、深邃、华美、浪漫风格的画卷。
第一幕开启,两座石山和一片荒漠映入眼帘,中世纪的武士们威严地站立在岩石上,注视着荒漠中对埃尔莎的审判和罗恩格林的决斗(见图1)。这与原作中略显乏味的开场场景(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波拉班德平原)不同,设计者回避了故事的发生地,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场景。
宏大山石是该剧最重要的艺术视觉形象之一,其设计概念来源于一幅画作“死亡之岛”(见图2),演出中使用两座小山(左山高6.3 m,右山高5.3 m)和两座高山(左山高11.3 m,右山高11.7 m),形成一座代表审判的“元老院”。山体的肌理形式感则来源于约旦圣城那座从岩石中“生长”出来的城市(见图3)。为了表现出圣城岩石的质感,布景的细节纹理需要依靠良好的技术工艺和艺术感觉完成,剧组前后更换了两批雕刻师,才成功雕刻出理想的效果。
巍峨的山石承载着武士,营造出威严、审判的场面。武士由90名合唱团成员扮演,其站立位置经由剧组反复推敲:每座山站立40人(底层平台20人,中层平台10人,上两层平台各5人),地面站立10人。不同区域的武士们服装颜色分别为棕、青、蓝、红、黑5种,不同颜色配合站立位置构成立体的视觉效果。这种合唱团的阵形效果有别于通常的合唱队形,为观众提供了更为立体的听觉效果。
庞大的阵形增加了布景制作的承重和安全难度。制作中首先需考虑山体的受力情况。由于山体有立面与平面,前者不受力,而后者需承重。制作者在布景内先搭钢架,在钢架外裹一层帆布。对布景的立面处理时,帆布外粘上苯板(最厚处达1.5 m),雕刻师在苯板上浮雕出岩石的形状;针对布景的平面,在架子上搭一层厚1.8 cm的板,其上粘厚度为0.4 m的苯板做浮雕处理,完成承重要求。此后,山体的外面裹上豆包布,用乳胶糊在苯板外(让苯板碎末不会脱落)。为了让布景变得坚硬,制作者又在外层喷一层聚脲,最后上色完成岩石效果。经过一个多月,庞大、安全而又轻便的山体制作完成,成功达到了承重的要求。只是布景使用中要防止金属撞击,山体一旦磕碰容易破裂,而且不好修补。
山前荒漠使用帆布制作,制作者用苯板碎屑混合乳胶、木屑,涂在帆布外,然后喷聚脲硬化,制作出纹理。地布被固定在舞台面上,演员踩在上面不易滑动。如此一来,荒漠的肌理、形象与岩石的背景很好地吻合起来(见图4)。
随着剧情的展开,埃尔莎在山石前的荒漠中申诉和祈祷,提及梦中的骑士将随天鹅前来。此时,山体向两边打开,天鹅载着罗恩格林从遥远的天际翩然飞来。设计者在每座大山的前端安装了1个轴,在山体下根据转动的弧线轨迹安装定向轮,由人力推动山体后部,分别向左右打开。由于制作材料轻,山体内部空,整个重量很轻。在武士站立的情况下,10名工人即可推动。
在世界各地上演的《罗恩格林》中,主人公乘天鹅而来的这种极具神话色彩的出场方式,总让观众充满期待。演出中,设计者在山体后面设置了3块PVC背投投影幕(后部高24 m、宽16 m,两侧各高16 m、宽15 m)。罗恩格林出场时,设计者采用比利时巴可公司的设备将天鹅投影在后部的PVC幕上,并使用18台TERBLY LED变色灯渲染侧幕(见图5)。随着天鹅降临,扮演罗恩格林的演员由升降小车送至舞台后部,而后跨过1 m高的山石,至前方为埃尔莎力证清白,并与泰拉蒙伯爵决斗。
虽然大剧院的道具制作倾向于经济、轻便、可重复利用。但为了真实呈现决斗的紧张与真实,设计者还为武士们定制了具有强烈中世纪风格的圣剑与盾牌,其中仅盾牌就重达20 kg。导演要求当剧中人挥舞刀剑时,观众亲耳听到的是冷兵器真实的金属音效。制作者采用厚度达40 cm的铸铜,雕刻花纹制作模具,铸成黑暗时代的兵器。
第二幕伊始,深夜,一座高耸的教堂外,泰拉蒙伯爵与奥特鲁德正在密谋复仇计划(见图6)。出于全剧的设计理念,教堂与石头必须衔接得严丝合缝,整体设计是刀削斧凿的效果。教堂布景由两部分组成,一幕结束后,下部的墙先被推到1号升降台上,然后吊杆降下教堂上部,二者合到一起。工作人员由假台口推上两侧的柱子立于主体旁边。教堂底座设计了一个厚1.2 m呈岩石状的斜坡(高出地面1.2 m),换景时补台下降1.2 m,落到地面后,露出这个斜平台。奥特鲁德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密谋,取得了埃尔莎的谅解,并在她的心中种下了怀疑自己未婚夫的种子。
随后,教堂墙壁由中间裂开,上面的部分由吊杆升起,下面的部分在观众面前沉到舞台下9 m,后面数十级的教堂台阶从舞台下方向上延伸到深处,这是最壮观的一个场景——婚礼的现场(见图7)。为了营造庄严感并体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台阶的整个肌理呈现岩石质感,由歌剧院5块升降台(2号~6号升降台),依据不同的层次堆叠出来。此处台阶的布景迁换需要在教堂演出的17分钟内完成。前部演出时,先由人力将台阶布景从侧舞台推到舞台中央的相应升降台上,然后跟随升降台升降。第一块升降台降至地面下4.5 m,第二块降至地面下1.3 m,第三块高出地面0.39 m,第四块高出地面1.6 m,第五块高出地面3.8 m。迁换完成后,布景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16 m(见图8)。
由于观众区与舞台后部只有一层教堂景片相隔,除了在短时间内使布景到位,还要保证降低噪音,否则,会影响演员表演,如果让观众听到换景声则会让演出穿帮。为了降低噪音,布景制作时采取定点措施,以支点作为支撑,让轮子离开舞台,减轻布景晃动,在换景时放慢设备运行速度,工作人员间采用对讲、内通设备联系。换景时,采用弱光照明,以防穿帮。
教堂台阶出现后,2名纯洁的散花女从地面下缓缓步上台阶,为婚礼撒上圣洁的花瓣。善男信女们列队陪伴埃尔莎登上台阶,接受国王的旨意,与罗恩格林结为夫妇。但在婚礼中,奥特鲁德却让埃尔莎加大了对罗恩格林的怀疑(见图9)。
第三幕,与原作中的洞房场景不同,婚礼结束后两人留在了伊甸园般的花园(见图10),花团锦簇中,一汪湖水中荡漾着盛开的睡莲。男女主人公在其中嬉戏,埃尔莎向罗恩格林说出了心中的疑惑,一名刺客闯入,被罗恩格林刺杀在池水中,由于触犯了禁忌,罗恩格林只得与爱人面见国王说明原委,做最后的道别。
水池是国家大剧院的布景中较少采用的方案,此次池水面积达17.5 m2,其前部较窄,后部宽15 m,进深4.5 m,水深0.15 m(见图11),这种设计可以让观众感觉在大树和山石后,湖面无限伸展。设计方案原计划在水中安装灯具,出于防漏电等方面的考虑,最终水底安装了很多镜面亚克力和PVC镜面的碎镜片,镜面边缘用胶带粘好,以免扎伤演员的脚。镜面反射顶光映射水纹,产生晶莹剔透的效果(见图12),演出时山上、树上的波纹便由此而来。而观众则由于水池的厚度看不到镜片。由于演出时值深冬,男女主人公要在脚踝深的水中表演,刺客也要在水中俯卧几分钟,制作者安装了加热设备,保证水温在20℃左右。
演出中,从婚礼结束至花园段落的换景时间最长,耗时约半小时。二幕结束后,前两块升降台升平,后两块降平,台阶被推走;主舞台下沉0.2 m,水池由1、2号车台开上主舞台。到位后与主舞台共同下沉0.6 m(车台厚0.2 m,水池高度为0.4 m),下降后边缘与地面齐平;大树、山石布景分别由上场门、下场门推出;4道挂满仿真树叶的吊杆降下;工人将花抬到相应位置;中间的升降台降下;PVC幕降下,背投出远方的山景。
第三幕结束,吊杆升起,花园布景通过升降台慢慢地随着音乐下降,PVC幕升起(见图13),而第一幕的巨大山体从后舞台处,通过40 m进程,由车台缓缓移到前区,出现在观众面前。在国王和武士的注视下,罗恩格林揭穿了泰拉蒙夫妇的阴谋,宣布自己是圣杯骑士,在解除戈特弗里德的魔法后,乘天鹅离去。
如此宏大的布景和大胆的迁换过程,给换景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布景的体量庞大,歌剧院空间又有限,换景时,只有将其他布景移走,才能把需要的布景挪至指定位置,还要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要挪一面墙过来,需要挪掉其他3块布景,腾出空间才能挪到相应位置。针对此种困难,很多布景如台阶等都是采用分片制作,将庞大布景分解,实现在狭小的空间内更灵活地挪动。
在这么宏大的布景中,如何保证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是舞美设计中的又一难点。这些布景最高11.7 m,地面下沉9 m。演员最高的位置在8 m左右,需要面对近20 m的高度,有很大的危险。为了防止意外,站在山上的演员服装里配有一条安全带,缠在直径5 cm的钢管上(每人1根),钢管插入地面下40 cm,以保证安全。
经过缜密的布景设计及周密的迁换安排,《罗恩格林》宏大、浪漫、多达160车的布景最终如梦如幻地呈现于观众面前,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