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的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2013-07-29 05:45李汉平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行车驾驶员素质

李汉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的产销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在汽车数量高速增长给人们生活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由此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驾驶员;素质;行车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而那些汽车普及率远远高于我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道路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却在逐年下降,分析其原因,除了其汽车的整体性能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好于我国的因素外,其较高的全民素质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人们交通安全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强,遵守交通安全法已成为人们的自觉交通习惯。据我国的有关资料统计表明,90%以上的汽车道路交通事故与汽车驾驶员和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有关,其中60%以上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属于汽车驾驶员的责任事故,因为在人—车—路构成的道路交通体系中,作为人的主体部分,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对汽车的安全行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加强全民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提高汽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不失为一条,减少道路重特大交通事故和降低伤亡人数的有效途径。

一、汽车驾驶员应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安全行车对驾驶员的基本的法制要求,也是汽车驾驶员的行为特点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决定的。其实,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是根据道路交通的特点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需要而制定的,也是对许多道路交通事故血和泪的科学总结。理所当然,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准则。但由于历史原因,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人们心目中的法律地位较低,有为数不少的道路交通参与者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自觉性不强,对违法行为常怀侥幸心理,导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诚然,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任何一个违法行为不一定都会造成交通事故,但任何违法行为,都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隐患,而且几乎所有道路交通事故都与交通参与者的违法行为有关。因此,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包括汽车驾驶员在内的每个交通参与者都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二、汽车驾驶员应不断学习善于思考,用脑驾驶

汽车驾驶工作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脑力与体力相互协调的操作技术。表现为驾驶员驾驶经验和操作技术的丰富、熟练程度,对道路交通环境条件适应能力的大小,同时汽车驾驶操作的过程又是驾驶员不断搜集和处理各种道路交通环境信息,及时调整人—车—路交通环境条件的过程,即根据所驾车辆所处道路环境条件及其变化的趋势,经过分析判断对车辆进行正确的驾驶操作,使之不断适应所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变化而安全行驶的动态过程。

从道路交通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汽车驾驶员光凭丰富的驾驶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安全的。这是因为汽车与道路交通环境条件组成的系统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其变化既有规律性、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偶然和突变性,驾驶员只有将其大脑的活动——仔细的观察、细致的思维、科学的预测,同其丰富的驾驶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正确操作,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许多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驾驶经验不断丰富,驾驶员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具体表现为:凭经验想当然,往往忽视对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及其变化作必要的,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导致判断失误、操作不当而引发交通事故,这也是少数经验丰富或驾龄较长的驾驶员在驾驶工作后期易发生事故的原因。因此,应大力提倡,无论驾驶经验是否丰富,驾驶员都要养成不断学习、善于思考,用脑驾驶。

三、汽车驾驶员应具有良好的生理素质

由于汽车驾驶工作是一项连续单独作业时间较长,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易使身体机能下降,而且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较大的工作,因而要求驾驶员应具有良好的生理素质。汽车驾驶员的生理素质是指安全驾驶对驾驶员身体条件及各器官功能的基本要求。

随着对驾驶员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目前我国对汽车驾驶员生理素质的要求即体检内容远不能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的需要,还应综合考察汽车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稳定性和疲劳特性等生理因素,为消除汽车驾驶员生理素质方面的事故隐患或减轻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视觉特性,视觉特性是指驾驶员眼睛所具有的观察能力,驾驶员对外界认识80%来自视觉。视觉能力的好坏是能否及时、全面、准确地捕捉到道路交通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障。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一般由视力、视野以及色盲或其它眼疾组成,其中视力又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等,另外,驾驶员眼睛从明处到暗处、从暗处到明处的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是视觉特性不可忽视的内容,驾驶员的视野随着车速增加而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物景变模糊。而且驾驶员学会和利用眼睛余光观察道路两侧交通状况的技能,时常调整注视的目标和视距,维持较高的视觉特性对行车安全是有利的。

2、反应特性,反应特性是指驾驶员对外部刺激认识判断并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它包括驾驶员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手脚发出指令,开始动作。反应特性的评价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反应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另一个是判断决定是否正确。反应时间和判断决定取决于驾驶员的健康状况、个性、年龄,对反应的准备程度以及工作经验。

3、操纵稳定性,操纵稳定性是指驾驶员稳定地驾驶车辆调节车辆与道路交通环境的能力,是驾驶员的眼睛、大脑、手脚等器官的功能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控制车辆安全行驶的集中体现。

4、疲劳特性,疲劳特性是从生理角度考察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抵抗因长时间驾驶操作致使身体机能下降,而影响正确有效地驾驶车辆的能力,以及短时间内恢复身体机能的能力。驾驶疲劳和驾驶时间、距离、年龄、气候、道路交通条件有关。驾驶员的疲劳程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应杜绝疲劳驾驶。

四、汽车驾驶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虽然没有生理素质那么直接明了,但人的心理素质对其生理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状况好其生理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就长。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可概括为性格、气质、意志,注意力和能力等五个方面。

1、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待人接物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能否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驾驶操作规程,以及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服从公安交通管理人员的指挥检查。处理道路交通情况的态度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安全行车以及驾驶作风的优劣等方面。

2、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内在休养的外在体现,是典型、稳定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具体表现为一个人能否适应某种职业和新的环境的能力。

3、意志。意志是指一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强制地支配、调节自己行为举止方式的能力。显然,意志较强的驾驶员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较强,遇到不利于安全行车的情况时其心理活动和情绪都会相对稳定。

4、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集中于某一事物的特性,注意力可分为:无意识注意力和有意识注意力。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集中。当驾驶员处于无意识注意时,遇到突发情况就往往显得心理上准备不足,易惊慌失措。但换一个角度讲,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不需要也不可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要掌握好注意力的分配与集中的辩证关系。

5、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心理特征的总和,汽车驾驶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独立性工作,要求驾驶员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改善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实现有序的道路交通,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增强全民遵守交通安全法律的同时,着力提高汽车驾驶员的素质是当前十分有效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行车驾驶员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地铁折返站微机联锁故障时的行车组织路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地铁运营非正常行车组织及要点相关阐述
一件难忘的事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社会版(九)
请你发明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