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峰
【摘 要】标准化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使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标准是约束企业技术规范,是全体员工必须准守的准则,同时保证企业‘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因此,标准化不仅在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协调、纽带和桥梁作用,还是实现依法治理、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企业管理;标准化;建设
在当前的市场激烈竞争中,标准化在实施和强化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标准化运用的好与坏,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存在的价值。标准化的作用,就是赢得市场、赢得顾客、赢得用户。在一个好的标准化指导下,能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服务。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企业能衡量自身的情况,通过创新来开辟自己的标准化道路。这就要求企业要用市场眼光认真审视自己所制定的产品标准的高度、宽度和实效性。建立一个以产品标准为核心,包括保证产品标准实施所必须的配套标准,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标准化体系,这样既能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又能保证产品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老的产品需要标准化,新的产品更要实行标准化,因为这是衡量该新产品能否打入市场,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体现了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据有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古代标准化思想萌芽,古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则生产了现代标准化。现代标准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起着科学管理,组织生产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使科学转化生产力和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
一、标准化可以将科学成功转化为生产力
进行科学研究、生产和使用都离不开标准化。一项科学研究成果,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都要通过反复试验,确定成果的可靠性以后,也必须通过标准化活动,制定相应的标准,做出统一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的一致性,才能经过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从而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我国现在已有国家标准30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规范企业生产活动的产品标准。这些标准不论是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还是本国制定的标准,他们都是经过科学研究,反复实践才产生的,产生标准后在无数企业,无数产品生产中起了依据和指导作用。这就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例证。
二、标准化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企业为了实现高质量、低消耗、高速度、低成本的要求向顾客提供满足要求和期望的产品,除了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外,还要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工作实施科学管理,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进行统一有效的指挥。如:企业为了实现产品质量的目标就必须实施产品的标准,使质量具体化和定量化。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技术管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做好这些重要基础工作,才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形成系统,有机的协调和统一,走向规范化。
三、企业标准化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据
现代管理要求企业对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在产品形成过程中都应贯彻以客户为观注焦点,发挥领导者的作用,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采用正确过程方法,实施管理系统方法,对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做到决策准确。只有处理好与供方的互利关系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行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也是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各项活动的规范化、系统化、有序化。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产品技术复杂,品种繁多,效率提高,更新换代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人员素质,设备能力、原材料质量,采用的工艺方法,生产所需的环境满足要求,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那么就需要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后,按标准规定开展标准化活动,才能使质量管理做到全面化。
四、企业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
技术标准是决定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它不仅要规定产品技术性能,还要规定产品的规格型号,检验(试验)方法,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还要规定出对所有原材料、配套零件的要求,只有严格的要求所有各方都按标准组织生产,进行质量检验,做好产品包装、运输贮存,才能保证最终产品质量。标准的水平决定产品质量的水平,有高水平的标准,才能有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应该积极的执行国内各级标准,还应当适时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提高标准水平,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使产品质量有可靠的保障。
五、加强标准化管理、促进企业技术
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门。今天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成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问题制定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是一种特殊活动,其结果是生产一种特殊产品,这就是标准。标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品标准是设计的依据和基础,它集中反映了市场、用户对产品性能、质量等的要求。设计新产品时,企业可按用户订单、合同或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产品标准,无法满足时则制定适合企业产品需求的产品标准。通常国家、行业标准信息室企业制度产品的标准的主要依据。企业标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小。在制定新产品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发展前景以及高质量、多品种、多系列的要求并结合用户要求和产品的最大特点制定产品标准的内容。使标准具有正确性、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并对标准中某些技术参数的制定要严于国家标准,这无疑是对企业技术的提升有着推动的作用。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准化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发展产品品种、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现代市场不仅要求企业提供多样化、多品种的产品,而且要求快速开发产品以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寻求。
首先以XX私立学校为例:
学校标准化管理就是在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活动中,通过对学校具体事物、工作环节、构成要素、状态等方面,明确提出定量化、定性化的实施标准,引导和控制学校的管理目标、行为标向、教学质量、设施效用和服务社会方式等,统一于所限定的约束范围和应遵循的规范准则之中,使之成为定向地获得最佳运行状态、工作效率和社会服务效益良性转化的过程。
一、标准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主要特征
运用标准化手段综合管理学校,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教学科研效果和社会服务效益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以下鲜明的个性特征:
1、科学性:
实现学校标准化管理,既是学校发展和教育科学进步的综合指标,又是推动学校的科学管理和发展教育科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学校标准化体系中的各项标准,不是选用平均指标,而是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把能驱动学校管理、教育发展和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最佳方案纳入标准中去,并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高,使学校管理标准化活动由始至终保持科学性和先进性。
2、导向性
确立标准是学校标准化管理的起点。标准一旦确立,就是学校管理活动所指向的预期效果,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学校管理标准化活动,既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又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目标和要求,它通过总结过去的实践,设计未来的目标,科学地确定总体标准和分层次、分等级地确定各科室、各专业、各职位的分项标准,并以纵横交错的网络方式连结和协调总标准与分标准之间的功能,构成一个彼此协调、相互支持的标准系统和标准网络矩阵,引导学校每个职位角色将注意力集中于实现标准上,使学校的工作秩序、教学质量、管理效能和社会效益始于标准、终于标准。
3、实践性
在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标准、实践标准是个关键环节。学校管理标准化的实践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制定、颁布的标准必须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若制定、颁布的标准脱离历史基础和现实背景,在实践中无法被采用、贯彻和执行,那么再多、再好、再完善的标准也是毫无实现意义的。二是标准化的效果只有标准实施以后才能获得,没有付诸实践的标准只能是一纸空文。三是标准的准确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标准和迅速建构学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如果实践标准的环节中断了,标准的循环发展过程也就中止了。因此,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学校领导者既要有制定正确客观的标准的决断能力,又必须有执行标准、实践标准、追求标准化效果的组织指挥能力,否则,标准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4、协同性
现代学校是集教育人才、教学设施、教学研究于一校,融教学服务、生活服务和政治思想、科技文化、伦理道德等多种建设于一体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社会群体,任何科室、年级班级、教职员工岗位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彼此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紧密关系,构成学校组织的动态工作系统。在推进学校管理标准化的过程中,一是制定和实施标准既要考虑和兼顾到各有关科室、岗位、专业的特点,又要从整体出发、建立起相互依赖和支持、整体联动和制约的学校群体标准体系;二是学校各科室、各岗位乃至每个职位角色的分项标准,都是学校标准化系统的组织部分,必须 合于总目标,服务于总标准;三是要做好学校科室之间、专业之间、角色之间的调谐工作,合理地分解和量化分项标准,使所有部门、岗位和个人的活动都在期望的规范之中,实现学校管理标准化活动的同步化、和谐化与整体化。
5、权变性
所谓权变,就是在实践中对标准的修正。在实施标准的实践中,往往随着主客观环境条件的变更,存在大量易变的及不可控的因素,会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为了追求更佳的标准化效果,学校标准的实施既要紧紧把握标准以调适学校各项工作运转环节,又必须在学校管理标准化实践中,不断追踪标准,及时纠正偏差,合理修正标准,使标准在反馈调控过程中日渐规范和科学。只有不断完成学校各项标准的制定、颁布、实施、再修订、再实施的循环往复过程,学校的各项标准才能源于实践、才是实践,才是科学严谨的学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二、学校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是标准,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标准而构成学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学校管理标准应是科学、技术、管理等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综合成果。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是获得最佳秩序、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学校管理应是一个实践过程,其效果只有当标准实施以后才能体现出来。
学校管理标准化是一个概况性范畴,它呈现为标准制定、实施、反复修订、完善的运动态势,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没有止境的。学校管理是一个由非标准—标准—非标准—标准的不断循环、相互转化而呈螺旋上式的动态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化水平即提高一步。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和任务有如下方面:
1、规范和制定学校工作各项标准
这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构件。按其管理对象可分为:
(1)学校等级评估标准
主要指在学校网络体系中,对不同层级、各专业门类进行综合估计的等级标准,包括基本标准和分等标准。
(2)基础设施效用标准
包括学校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设施的拥有数量、先进程度、技术等级、质量标准和是否配套等。
(3)学校管理价值标准
是指学校运行的客观状态和价值评判组合而成的双重体系,既体现出学校主体对于客体各种对象满足程度的客观运作状态,又表现为人们对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人才结构、行政效能、后勤服务、校容校貌等的评判参数和学校主客体相互作用生产的效用关系作出肯定与否定的价值评判。
(4)学校角色职位标准
它是沟通学校各项标准的中介和实施不同岗位、职位人员的工作准则、规章制度、道德修养、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