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玉转
【摘 要】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制约到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重点围绕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和农业土壤等方面探讨了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以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农业土壤;植被破坏
公路作为一个国家现代化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生产力合理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公路建设项目是一类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因此,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重点分析和评价其生态环境影响,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和农业土壤等方面影响,并有针对性提出预防和减缓措施,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1.1 评价范围
1.3 评价内容
1.4 现状评述
(1)现状调查:调查沿线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别、地形、地貌、地质、植被覆盖率、降雨情况及土壤侵蚀模数等。
(2)现状评述:给出调查各项目的结果,综合评述路线经过地区的国家、省(区)、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一般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
1.5 水土流失的侵蚀量预测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的要求采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4043-2008)推荐的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类比法。
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总量主要是指因施工改变地貌形态、土壤结构和破坏地表植被后造成的加速流失量;通过计算因工程施工地表改变后、预测时段内的水土流失量,减去未施工情况下、预测时段内原有的水土流失量计算。
1.6 预测影响分析
根据预测结果,结合路线在施工期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程度,以及填、挖路段状况,分析路线在施工期和营运初期对沿线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出治理措施或对策建议。
2.植被影响评价
2.1 评价范围
主要集中在公路红线两侧各300m 以内区域,同时包括公路建设涉及的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动土范围。
2.2 现状调查
采用整体普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内植被生长分布状况及主要群落类型特征,包括植被覆盖度、物种量、生物量等。样方设置以“典型性”和“整体性”为原则,根据评价区域植被生长环境(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典型群落代表特征,并结合项目可能受影响(直接或间接)的程度确定。
2.3 生态生产力(生长量)的测定与估算
重点测定评价区内分布面积广的植被类型生产量,其余类型参考相关国内外生物生产和资料,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查,估算出评价区内的植被类型生物生产力。
2.4 评价参照指标
植被是综合反映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可采用物种量、生物量、生长量三个因子进行植被的等级评价划分
2.5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中影响地表植被的主要工程环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工程永久性征用土地,是公路沿线地区的地表植被遭受损失和破坏的主要因素;
(2)施工临时用地,包括施工便道、搅拌场、施工营地、预制场等,因施工作业,这些植被将受到损失;
(3)施工期的其他原因损坏。施工期由于材料运输、机械碾压及施工人员践踏,在施工作业区周围土地的部分植被将被破坏。
2.6 保护措施要点
(1)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植被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植被生态功能。
(2)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3.农业土壤与农作物中铅含量的影响评价
3.1 评价范围
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
3.2 评价标准
(1)路线经过地区A层土壤中铅含量的评价标准,按下式计算。
3.3 评价因子
3.4 现状评价
3.6 防治对策
依据预测结果,结合公路沿线的具体情况,提出防治土壤铅污染的具体对策,对评价范围内土地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重点分析和评价其生态环境影响, 并通过评价分析找寻合理可行的方案,有针对性提出预防和减缓措施, 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在促进公路交通建设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李中华.试析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06期
[2] 赵永华;贾夏;马彩霞;刘耿.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哦评价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第Z1期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