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涛
摘 要:在小学语文中,插图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插图的运用。
关键词:插图;兴趣;理解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或者设置利于学生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中的含义。使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而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几乎都配有插图,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却熟视无睹,忽视课本插图的运用,这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插图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领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被书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就要把握这一好时机,结合课文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话,可对多幅图进行口头作文,可对课文进行总体概括。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会更加浓厚。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二、运用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形象直观的彩图兴致勃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如,《找春天》的教学中,课文插图为我们创设了学习的情境:盛开的桃花,小朋友在野外游玩的图片。只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就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语文教学变得具体形象,学生学得也轻松愉快。
三、利用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科学性,如由远及近,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整体到局部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观察插图,培养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只有对插图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插图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插图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插图中的事物活起来,如观察《丑小鸭》一课的插图时,要对图画的整体内容进行观察,指导学生对插图中的动物或人的表情、动作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进而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么样的对话,从而把画面的内容丰富起来,并且很好地落实故事的思想内容,实现情感目標的落实。
五、结合插图可以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写作时往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动手做做看》,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可以把它写成一段“做实验”的小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几次简单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地培养和训练下逐步提高的。从简单地说几句话,到说一段话,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达到表述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康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