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珊珊
摘 要:音乐是陶冶人情操的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听觉艺术,特别是对学生身心有很大帮助。小学合唱以高雅、大众、广泛的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中小学合唱队很多,但真正能运用好合唱技巧,训练出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合唱团队却为数很少。
关键词:节奏;训练;保护
有些学校在训练合唱时不太注意学生发声的特点,不懂得怎样科学地使用嗓音,常常是随教师或歌曲的情绪高声喊唱。而孩子们的声带是娇弱的,这种唱法对其嗓音发育很不利。
一、从小学合唱的嗓音开始训练
1.从音准训练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而音准又是合唱训练的最基本要求,在一个合唱队中,如果出现个别队员的音准不好,那么就会影响整个合唱的声音效果,所以训练音准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当然这也和学生天生的嗓音条件分不开。
2.从节奏方面训练
节奏的含义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而节奏本身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小学合唱比赛中,听者往往会从整个团队的整齐、准确性来衡量合唱队的音乐素质。经过长期训练的合唱队员会用“心”去唱好每一小节、每一句。如果队员的节奏不统一,各唱各的,这样就会影响合唱艺术的完美。而节奏又与速度连接在一起,如果有了节奏但队员的速度不能合到一起,那也会破坏艺术效果,他们的节奏和速度也就完全不同。
因此,在演唱不同的合唱曲目时,各声部要配合默契,相互倾听。但是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对节奏和速度的把握不一样,因为每个队员的基础不同。因此,在训练时必须把歌曲的节奏和速度准确性抓好,做到节奏速度的统一。
3.进行声音的训练
声音统一是合唱中的重点。在小学合唱中,声音的和谐统一需要每个声部和队员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好,并且应让学生明白不是独唱,不是个人的表演,合唱需要集体的协助和团结。好的作品需要好的团队,需要好的声音质量,每个学生发出来的声音像是一个人发出的一样。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在训练合唱时要求声音的音色完美,乐感强烈。
二、在训练合唱的同时要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
1.首先要“轻声”演唱,为了避免学生的大声喊唱,首先老师应示范去轻声歌唱
让学生去感受,“轻声”的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学生演唱过程中不必要的紧张和下巴发僵。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多加强气声,哼鸣,呜母音的训练。因为学生大声喊唱的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紧张,缺少弹性和灵活性。如果基础没有打好,那么气息就会浮起来,甚至有的学生没有用正确方法,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因此,在小学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如:打呵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不管是演唱旋律还是和声部分的旋律,都不能在音量上过早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们能做到完全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呼吸均勻,气息平稳,这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加大声音的音量。
2.训练正确的气息状态
呼吸分为三种:一是吸气叹气法,二是闻花香法,三是惊叹式法。呼吸在发声、歌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孩子的嗓音是脆弱的,在初期发声时,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也就是吸气时只会把气息吸到胸口,要么就是抬肩膀,这样就会出现了气僵、喉紧、胸闷的毛病。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呼吸状态。让学生体会吸气时腰部横膈膜的力量,吸气时慢慢吸满,呼气时缓缓吐出。在这里我介绍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缓慢地让气息流动起来,慢慢吐气出来。这种发声训练会使声音稳定、灵活、有弹性、流动。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呼吸练习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避免学生用不正确的呼吸,造成憋气、胸闷、气息不流动的状况。
3.形成统一的歌唱方法
大家知道,童声合唱的音响是通过各个声部共同完成的。要想获得美好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求每个声部都达到统一、整齐。只有统一的和声才能完成好的作品,就像一件交响作品一样,在艺术效果上达到共鸣。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这就首先需要提高学生个人的演唱水平,学生的演唱素质关系到整体的水平发挥。因此,在演唱时,首先要注意呼吸的正确,气息的流动以及声音的统一,气息的问题是一个长远的作战,不是说会了,做到了,就可以。要不停地反复训练,只有加强气息的训练,美化声音的质感,才能达到统一的共鸣,每个声部的协调和每个队员的团结协助是很关键的。例如:一件作品、每一个音、每一句旋律都要求每个学生做到统一、完整、整齐。它的快慢、停顿、轻重缓急都是很严谨的。就像是一个人发出来的声响。只有将每个声部的歌唱能力提高了,再去强调整体的演唱水平,效果才会更佳。
我们都知道,声音的形成是各个发生器官协调产生的生理现象,童声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应首先从生理条件上考虑,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童声合唱音色的特点主要以“动人”“纯美”为主,这是由喉头和声带的共同协作来完成的。
4.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因素
小学合唱的发声训练是从嗓音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的歌唱技巧。教师不仅要了解团队的每一个同学,还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对于领悟比较低的孩子更要加以耐心教授和讲解,要从心理角度出发,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孩子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地欣赏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去互相聆听自己的声音并且找到优点和不足,让学生们去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优点互补。
三、学生在某个阶段处在变声期,这样更要注意嗓音的保护
1.注意嗓子,防止喊叫
我们发现,学生平时经常不注意保护嗓子,大喊大叫,遇到活动和演出,更是控制不住自己,常常出现嗓音嘶哑、说话吃力的现象,这样就会直接伤害嗓子甚至会伤到声带。因此,从小要让学生树立保护嗓音,爱惜自己声带的意识。由于音乐和体育课都是专科,所以很多课都会排在一起,有时刚上完体育就马上接着上音乐课或进行合唱训练,这时教师更要提醒学生注意放松,不要着急,让学生把情绪稳定下来。
2.嗓音保护,利己利群
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嗓音变粗、变低,这时因为喉咙和声带体积增大的缘故。出现声音嘶哑是因为变声期喉部组织迅速发育,声带充血、水肿、音色很厚重。有些孩子天生条件特别好,也许在变声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有的孩子,之前音色优美,但是到后来就被人称为破锣嗓子,与之前嗓音有巨大变化。这对学生本身来说,心理会造成很大的阴影。这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这是一个必然阶段,变好变坏是相对而言的。在变声期应绝对“静养”、不唱、不练,养出一副好嗓子的主张都是不科学的,要适当地练习,并且要练习于本身嗓音有利的发声训练,在练声时,音域不要过宽,音量不能太大,歌唱的时间不要太长,如果在练习过程中嗓音有不适应,应及时停下休息,调整好后再练习,时间在15分钟左右。
接下来介绍的是小学合唱歌唱中的吐字与咬字的训练:一个优秀的合唱作品能够给人一种清新、动人的感觉。而在合唱中,语言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咬字、吐字,是最关键和基础的。把咬字和吐字做到统一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增添更美的艺术效果。中国字的汉语发音单位是:音节和音素,声母与五音,韵母与四呼——归韵。我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发音规律和特征,这样才能更准确、更有质量地把握和发挥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感染力。声母又分为喉、舌、齿、牙、唇五个部位,这五个部位叫做“五音”,我们要通过“五音”将单字的声母咬成不同的形态,所以咬字指声母,而吐字指韵母。在歌唱时我们要做到“说声母,唱韵母”,虽然声母不能发出乐音,但在开口发声时我们必须要做到用韵母的发声形态和口腔状态瞬间送出声母来,声母的发音状态保持在韵母中。由于中国的汉字太复杂,在训练时我们把它简化为:(1)宽母音窄唱,如:“啊”“呀”“妈”“啦”等。(2)窄母音宽唱,如:“依”“哟”“哩”等。(3)横母音竖唱,如:“山”“汗”“岸”等。(4)后母音前唱,如:“喔”“我”“路”等。(5)当唱低音时想到声音在头顶上头,眉头上扬。而唱高音时想到声音在脚下,稳稳地踩在脚下。(即低音高位置唱,高音低气息唱)演唱时就要感觉高位置,并且鼻腔张开,眼睛睁大,嘴角上翘,打开喉咙。
其实,小学合唱训练,关键就是抓好音准和节奏。这两点做到了才是作品的基础,还要用真情实感去体会,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教师在训练时除了给学生训练发声,还要多训练学生的耳朵。让学生互相去聆听不足与优点。只有真正训练好自己的耳朵,在小學合唱过程中,才能达到共鸣。只有在演唱时听到其他声部的旋律,你才能领悟到合唱的魅力所在,因为这是个共鸣体,是一个共同完成的作品。
引用吴明的一句话:“人声本质上是一种最原始的声音,世界上一切其他的声音不过是这神圣的原始声音的一种遥远的回声。人类的喉咙是世界上最初的、发声最纯正的、最值得赞美的乐器。”童声就更是如此了。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