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2013-07-29 23:16郑海霞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警句格言名言

郑海霞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

那天,学校发出了举行学生大合唱比赛的通知。听到这个消息,班里同学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九年级了,马上就要月考了,谁还有心思去参加比赛!”有的学生甚至提出“弃权”。正在此时,我恰巧进教室上课,听到了这一切,而且感觉到: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意见似乎更大。

当时,我也没说什么。心想:同学们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面临中考嘛!看来,中考让同学们忽略了某些东西。教书育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有必要借这件事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的洗礼。怎么办呢?我寻思:九年级了,这意味着初中生活快结束了,每个学生都希望给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忽然眼前一亮,匆匆回到办公室,拿了一本书,走进教室,刚好上课铃响了,一句话也不说,扫射一圈,转身在黑板上抄了一段话:

“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记忆,那你的生活将是轻松和愉快的。”——高尔基

又抄改了普希金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一段:

“心儿向往着未来,全班齐心比赛: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地怀恋。”

另加一句“沉默两分钟”。之后,我就开始讲课,当然黑板也

没擦。

这段话在学生中引起了共鸣。在日记里,或抄了这段话,或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慨。“给老师和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成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很快行动起来,结果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还得了奖品——表。这无声的几分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由此,我加深了一种认识:在工作中,一定要摸清學生的思想“脉搏”,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选取一些好的文章、警句或富有哲理的故事去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思考,这样做要比空洞的说教或是乏味的训斥好得多。中学生刚刚迈出青春的第一步,他们如饥似渴地探求人生的真谛,做人的道理。凝聚着前人的生活经验,经过时间筛选、辗转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对启迪青少年选择人生道路,提高道德修养有着特殊的魅力。两年来,我一直坚持名言教育,由《中国青年》举办的“影响中国青年的100句人生名言”评选活动评出的100句,更是要求人人背诵,必定对人生有所激励和滋养。

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一个老师,应该尽可能多地铭记一些有益的格言警句,用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并学会运用这些闪光的语言去鼓舞学生奋进,同时鼓舞自己奋进!当今的教师,面对着浮躁的社会,心岂会如古井水,波澜誓不起呢?随着工资的增长,干劲却在降低。奉献的精神在丧失,却是事实。我,一个农村的教师,而且是处于山区的教师,心灵上的起伏更是剧烈。但我不言,秉性喜欢沉默,格言就是我的一方良药。在教室里贴着这样一幅字“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她都能充实和丰富自己——丁玲”,现在我每天上课都要默念一下。它能给我力量,拥有赤子之心的人是不孤独的。“既来之,则安之,即安之,则干之。”人应该崇高、诗意的栖息着。既然我做了小知识分子,就要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读书来,黄卷、青灯、长夜。在宁静的氛围下,白昼里的烦恼,会不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对人生的洞然,就如炎炎夏日饮一杯清凉的酸梅汤,令人神清气爽。内心世界的充盈,才会在荒漠中亦能自得其趣。

教学二十来年,我明白了:伟大的教育家们都有一种献身精神,应该和他们好好地用心交流;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耐心研究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代伟人周恩来就是我们的榜样,儒家的入世、忧患,追求道德的自律与完善;道家对功名利禄的超然和达观;墨家的勤苦和为群体的自我牺牲精神;纵横家审时度势的聪明才智;法家的严谨务实、创新进取的品格,似乎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一些影子。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不避锋芒、大义凛然的风骨;雄视万代、俯仰千古的恢宏气度;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谦虚美德;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坦荡胸怀;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的优秀品质;认真严谨、细致周密的工作作风;温文尔雅、洒脱凝重的外交风范、以及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百科全书式的渊博知识,都可以从我国古代先贤身上,从我们民族的精神宝库中发现相同的灵犀。

(作者单位 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警句格言名言
格言
名言警句的神反转
格言
格言
格言
也说诗词警句
名言警句要记住
名言警句
名言
名言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