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梁 华建芳
秦立梁:男,本科,副教授
中国社会的转型使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苏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巨大,其中包括大量的育龄期妇女。母乳喂养在为婴儿提供合理营养、促进身心发育以及预防婴儿和母亲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调查显示,农村外出务工女性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在家从事其他职业的农村妇女[2]。因此,我们应加大对流动人口中婴儿喂养问题的关注。本研究调查了苏州市流动人口中婴儿喂养的方式并分析了不能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1.1 调查对象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流动人口患儿(无先天性疾病、出生于2008年6月~2011年6月) 的母亲作为调查对象。流动人口指户籍不在苏州行政户籍区域,但在苏州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公民。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婴儿4 个月内的喂养方法、没有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原因(可多选) 、母亲情况(婴儿出生时母亲的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固定工作等) 、婴儿出生情况(分娩地点、分娩方式等) 以及母亲有无接受过母乳喂养的专业指导。
喂养方式包括:(1) 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出生后4 个月内不添加任何辅食。(2) 人工喂养。出生后4 个月内不喂母乳,完全用其他乳类或代乳品喂养。(3) 部分母乳喂养。指喂母乳外,添加用其他乳类或代乳品。母乳喂养包括纯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3]。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样本等级资料采用K-WH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婴儿喂养方式 本次调查共发放1500 份调查表,回收1212 份有效调查表,回收率为80.80%。选择纯母乳喂养的母亲为516 名(42. 57%) ,选择部分母乳喂养的有432 名(35.64%) ,264 名(21.78%) 选择人工喂养。
2.2 没有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原因 没有坚持纯母乳喂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或担心母乳不足(28.45%) ,其他依次为不知道母乳喂养的益处(14.66%) 、丈夫的情感支持不够(12.36%) 、认为配方乳也好或更好(11.64%) 、缺乏母乳喂养的经验(10.20%) ,另还有长辈支持不够、母亲上班没时间、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不足等。
2.3 母亲一般情况对喂养方式的影响 4 个月内流动人口子女的喂养方式与婴儿出生时其母亲有无固定工作、年龄及文化程度有关系(表1) 。婴儿出生时母亲有固定工作的以部分母乳喂养为主(47.46%) ,母亲没有固定工作的以纯母乳喂养为主(54.76%) 。本次调查显示,母亲<25 岁,25~30 岁和>30 岁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0. 98%,23. 53% 和56.25%,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 部分母乳喂养) 则为74.51%,79.41%和87.50%。
表1 母亲一般情况对喂养方式的影响 人(%)
2.4 儿童出生情况对喂养方式的影响 婴儿出生地和分娩方式对母亲喂养方式的选择也有影响(表2) 。在苏州出生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33.90%,而在原籍地出生的则高达54.76%,原籍地为农村的占92. 46% (466/504) ; 自然分娩的婴儿纯母乳喂养(46. 91%) 也明显高于剖宫产(25.00%) 。
表2 儿童出生情况对喂养方式的影响 人(%)
2.5 母亲有无接受过母乳喂养专业指导对喂养方式的影响在1212 名调查对象中,只有684 名(56.44%) 接受过母乳喂养的专业指导。接受过指导的母亲纯母乳喂养率(47.37%) 高于未受过指导的母亲(36.36%) ,见表3。
表3 母乳喂养专业指导对喂养方式的影响 人(%)
本次调查中,我市流动人口子女4 个月内的纯母喂养率为42.57%,低于流动人口主要来源的西部地区4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0.40%[4]。苏州地区经济发达,来此的流动人口的人生期望和面临的压力相对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大,容易造成母亲的紧张、焦虑、疲劳,可能导致泌乳量减少而使纯母乳喂养失败。这种压力还反映在有固定工作的母亲纯母乳喂养低于没有固定工作的母亲。流动妇女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没有固定的产假或用人单位没有严格遵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安排哺乳时间等,剥夺了婴儿享受母乳的权利。
不同于城市妇女母乳喂养率与年龄的关系[5],本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子女4 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说明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家庭生活会随着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年限的延长逐渐稳定,流动妇女对子女喂养的关心程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本次调查中<25 岁和>30 岁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25~30 岁的母亲,可能是因为大部分<25 岁的母亲在哺乳时没有遇到是要继续工作的问题,该年龄组纯母乳喂养的312 名中有216 名在哺乳时放弃工作或没有工作。>30 岁的妇女中81.25%(156/192) 为经产妇,她们在养育子女的实践中丰富了喂养知识,保证了纯母乳喂养的成功。在文化程度方面,有文献报道[6],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就业的机会多,工作压力大,4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本调查中大专及以上的纯母乳喂养率(39.13%) 低于高中及以下两组的平均纯母乳喂养率(43.59%,408/936) ,但初中及以下组由于文化程度低,学习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弱,因而其纯母乳喂养率(40.00%) 反而低于高中及中专组(50.00%) 。
调查还显示,在原籍出生的比在苏州出生的纯母乳喂养率高。本调查结果中流动人口原籍多为农村,在农村有着浓厚的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容易选择母乳喂养的行为。进入城市后,行为方式又会受到当地社会氛围的影响。另外,自然分娩比剖宫产纯母乳喂养率高。主要是手术本身对产妇生理心理刺激影响泌乳,同时术后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和体位限制等,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7]。
没有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原因调查主要包括认为或担心母乳不足、不知道母乳喂养的益处,说明流动人口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接受过母乳喂养专业指导组的纯母乳喂养率为47.37%高于未受过指导组36.36%; 在接受过母乳喂养专业指导组中,人工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群体自我保健意识差及相对低下的收入水平限制了她们的产检次数,接受宣教的次数少甚至没有接受宣教[8]。本次调查中接受过母乳喂养专业指导的仅占56.44%(684/1212) 。母乳喂养宣教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方法[6],因此,提高流动人口母乳喂养宣教覆盖面和宣教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政府及卫生机构已经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也采取了很多相应的干预措施,但流动人口的纯母乳喂养率仍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4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5%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卫生机构应着重解决如何提高喂养宣教覆盖面和宣教效果的问题,丰富家庭的喂养知识,形成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降低剖宫产率。政府层面应大力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状态,加强女性的权益保护。
[1] Ip S,Chung M,Raman G,et al.Breastfeeding and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outcom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J]. Evid Rep Technol Assess,2007,153:1 -186.
[2] 常素英,何 武,陈春明. 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中国儿童生长发育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J]. 卫生研究,2006,35(6) :765 -768.
[3] 刘 萍,许凤莲.我国母乳喂养定义、分类和母乳喂养率的变迁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 :3927 -3931.
[4] 康轶君,颜 红,王全丽.中国西部45 县农村2005年3 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2) :109 -114.
[5] 胡宝珊,张传仓,李 雁,等.我国5 城市已婚育龄妇女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 :18-20.
[6] 叶嫦娥.母乳喂养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770.
[7] 邓 丽.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28(1) :71 -73.
[8] 廖红文,肖 兵,胡淑华.常居与流动产妇5年纯母乳喂养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