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红,袁 萍,何玉兰
新型毒品主要是指人工化学合成的精神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被专家称为“21 世纪毒品”。2005 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116 万人[1];2010 年,我国吸毒人员数量已大幅增至204.6 万人[2]。吸食新型毒品后,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出现幻觉、精神分裂症状,表现为讲话含糊不清、头昏、精神错乱、过度兴奋、出现幻觉、幻视、幻听、运动障碍等,使用过量甚至可能产生中毒和死亡[3]。当前,新型毒品在吸毒人群中较为滥用。近年来,我院收治吸食新型毒品自愿戒毒人员逐月上升,为深入了解其心理特征,本研究对我院78 名吸食新型毒品自愿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测评,旨在探究其心理特点,从而制定相应心理干预对策。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1 月—2011 年9 月我院收治的78 名吸食新型毒品自愿戒毒人员,其中男69 名,女9 名;年龄19 ~35 岁;未婚35 人,已婚19 人,离异24 人;小学7人,初中31 人,高中27 人,中专7 人,大专以上6 人;吸毒时间均在3 年以上。
1.2 方法 对78 名吸毒人员采取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在对戒毒人员躯体脱毒及精神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至关重要。首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宣传新型毒品的危害,同时请戒毒成功人员现身说法,以增强说服力;举行有关吸食新型毒品心理干预知识讲座,并加强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2)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戒毒人员对新型毒品的种种误解,即用新的现实的积极认知取代原先不良认知[4],帮助其建立良好自制力。吸毒者在吸毒前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其实,性格、成长过程、创伤性经历等是吸毒的深层次原因,这些因素长期积累,使人灰色心理比较强,表现为人际交往退缩、回避、消极,很容易在毒品上找到心理安慰。故本研究心理干预的重点就是打破戒毒人员心理防御机制,唤起其被压抑的基本情感,让他们对戒毒有信心和希望。(3)采用行为干预治疗,改变戒毒人员不良行为[5]。通过阳性强化训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戒毒人员稍许改变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减少其吸毒行为;通过放松训练、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等合理宣泄负面情绪,教会戒毒人员表达和控制情绪;通过工娱治疗、作业疗法、音乐疗法、沙盘游戏调节情绪。(4)开展小组和团体心理咨询,将能够引发复吸的因素、情境、感受以及没有勇气去面对的困难、问题全部纳入咨询内容,分阶段讨论、分析和澄清。如:吸毒前生活思想状况、导致吸毒诱因、吸毒后心理和人际交往变化、吸毒后主要心理冲突、回归社会后可能遇到的情形(遇到他人歧视怎么办?遇上原来的毒友拉拢蛊惑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家庭困难,妻子提出离婚怎么办?等)。通过运用游戏互动、角色扮演、心理剧等多种形式将上述问题纳入咨询治疗进行集体讨论,共同解决;为戒毒人员创造类似真实的社会情境,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交机会,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重建良好的自我形象等以提升自信心。在心理干预前、后对戒毒人员进行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MMPI)[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理干预前,疑病、抑郁、癔病、病态人格、性别倾向、偏执、焦虑、精神病性、躁狂、社会性均高于心理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吸食新型毒品自愿戒毒人员存在以下心理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吸食新型毒品自愿戒毒人员大多年龄偏小,个性张扬,脾气急躁,性情冲动,行为规范意识差;(2)悲观自卑心理。吸食毒品后,有些人员感到自惭形秽,灰心丧气;有些反复吸戒,父母厌恶,配偶离婚,子女不认,觉得无家可归而悲观自卑,自信心不足;有些出现幻觉、极度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导致行为失控出现自杀、暴力行为等;(3)敏感多疑、对抗心理。戒毒人员大多脾气暴躁、敏感多疑、心理康复能力减弱、贪图享受、消极怠惰、适应环境能力差、自我封闭导致社会交往不良,丧失事业心责任感,伦理感和道德感水平低下,甚至存在反社会人格等;(4)自我效能感低下。戒毒人员普遍对生活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都不清楚;存在习得性无助感,得过且过,忽略掉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和责任。问题的核心在于其几乎是彻底抛弃、放弃了自己。
本研究结果表示,采取心理干预后,吸毒人员疑病、抑郁、癔病、病态人格、性别倾向、偏执、焦虑、精神病性、躁狂、社会性表现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具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心理干预对策,吸食新型毒品自愿戒毒人员不良行为得以矫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提升,人格重塑。
表1 戒毒人员心理干预前后MMPI 得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MMPI score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people with drug addicts
表1 戒毒人员心理干预前后MMPI 得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MMPI score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people with drug addicts
疑病 抑郁 癔病 病态人格 性别倾向 偏执 焦虑 精神病性 躁狂 社会性干预前 76.91±12.89 78.42±9.42 61.15±10.33 67.76±14.83 48.90±9.22 71.87±11.63 76.58±16.42 79.76±15.04 68.04±11.95 65.53±12.41干预后 53.17±13.37 66.46±10.73 54.79±10.41 53.20±13.44 44.75±9.53 61.80±9.95 65.50±14.89 53.67±13.09 50.38±11.36 54.63±10.34
1 国家禁毒委员会. 2006 中国禁毒报告[R].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 国家禁毒委员会. 2011 中国禁毒报告[R].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北京禁毒在线[DB/OL]. http://www. bjjdzx. org/.
4 周爱霞.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 (15):1924 -1925.
5 钱明,周英. 护理心理学[M]. 2 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13 -114.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 -197,235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