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香
同学们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由于对概念理解和解法掌握程度不够,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现我举一些常见的错误,供同学们参考.
例1 解方程组3(x+y)-4(x-y)=1,+=1.
错解:设x+y=m,x-y=n,
则原方程组可化为3m-4n=1,+=1.解得?摇m=,n=1.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y=1.
剖析:整体换元的策略是正确的,但没有把元换过来,因而出错。
正解:设x+y=m,x-y=n,
则原方程组可化为3m-4n=1,+=1.解得?摇m=,n=1.
所以x+y=,x-y=1.解得x=,y=.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y=.
例2 某车间实行每天定额工作量管理方法,如果第一天平均每人完成5件产品,全车间一天超额完成30件;如果第二天平均每人完成4件,全车间这一天比定额少完成20件,求车间的人数及每天定额完成多少件产品?
错解:设车间有x人,每天定额完成y件产品.
由题意,得5x-30=y,4x=y+20. 解得x=10,y=20.
答:这个车间有10人,每天定额完成20件产品.
剖析:“如果第二天平均每人完成4件,全车间这一天比定额少完成20件”根据题意应该是4x=y-20,而不应该写成4x=y+20。错因是把“少”的意义理解错了.在解答类似问题时,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多”、“少”,“增加”、“减少”的意义,正确建立数量关系.
正解:设车间有x人,每天定额完成y件产品.
由题意,得5x-30=y,4x=y-20. 解得x=50,y=220.
答:这个车间有50人,每天定额完成220件产品.
例3 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甲地赶往乙地,如果他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就会迟到24分钟;如果他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行驶,那么可提前24分钟到达乙地,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错解1: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s千米,从甲地到乙地的规定时间是t小时,
根据题意,得=t+24,=t-24.
错解2: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s千米,从甲地到乙地的规定时间是t小时,
根据题意,得=t-,=t+.
剖析:(1)错解1的解题过程错在方程的单位不统一,其中和t的时间单位是小时,而24分钟的单位是分钟.
(2)错解2的解题过程错在错误理解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晚到24分钟说明时间用得多,应为t+;提前24分钟说明时间用得少,应为t-.
正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s千米,从甲地到乙地的规定时间是t小时,
根据题意,得=t+,=t-.解这个方程组,得s=120,t=2.
答: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120千米.
例4 一列快车长168米,一列慢车长184米,如果两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离开需4秒;如果同时同向而行,从快车追上慢车到离开需16秒,求两车的速度.
错解:设快车速度为x米/秒,慢车速度为y米/秒.
则根据题意,得4(x+y)=168,16(x-y)=184.即x+y=42,x-y=11.5. 解得x=26.75,y=15.25.
答:快车每秒种行驶26.75米,慢车每秒种行驶15.25米.
剖析:如果两车相向而行,则其相对速度为两车速度之和;如果两车同向而行,则其相对速度为两车速度之差,这一点并没有错.问题是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移动的距离应为两火车的长度之和.
正解:设快车速度为x米/秒,慢车速度为y米/秒.
则根据题意,得4(x+y)=168+184,16(x-y)=168+184.即x+y=168,x-y=22.解得x=55,y=33.
答:快车每秒种行驶55米,慢车每秒种行驶3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