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追求

2013-07-25 08:15宗序亚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软实力思想政治教育

宗序亚

摘要:文化自觉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承载着独特的使命,学校思想教育在促进学生文化自觉方面大有作为。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促进学生文化自觉作为自身的应有追求而不是外界的强加。

关键词:文化自觉;软实力;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125-02

理念的生发、提出、演进和发展均离不开其深厚的传统与现实土壤。根植于全球化、现代化等种种复杂现实的文化自觉的理念的形成由来已久。对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首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实践中思考如何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形成文化自觉能力和养成文化自觉的习惯。因为寻求文化自觉,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体的成长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必须;既具有先进性的导向,也具有广泛性的要求。

一、架构中取义:国家软实力建设视域内的文化自觉解读

“文化自觉”是20世纪末由致力于文化与文化自觉问题研究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提出的。他针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如何定位这一问题提出概念,并给予通俗化注解。在他看来,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而“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20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的。在其系列文章和著作中,软实力的概念得到日臻完善的解释和说明。他认为,就基本内涵来看,软实力指的是一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就其来源而言,一国的软实力主要来自三种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后来,人们对软实力的理解在讨论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总体上认为国家软实力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的文化,二是对其他国家能产生认同的政治价值观,三是对其他国家能产生合法性的外交政策。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构成要素的主要方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对于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必定是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必须置于国家软实力建设之广阔视域下,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在国家软实力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文化自觉:它首先是一种意识,是具有文化属性的社会人对自身所处的文化谱系的构成的一种清醒的认识和依恋,并使这种认识处于自觉状态;它是一种能力,强调人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善于与嬗变的环境进行与时俱进的对话,能够相当自主地既不囫囵吞枣式地全面接受外界影响,也不顽固简单地固守文化传统;它还是一种习惯,面对不断变化的境况,能习惯性地保持一份自知之明。不仅如此,文化自觉还应主动朝向其文化性、社会性和政治性目标。

由此看来,文化自觉与国家软实力相互依存、相互推进,也相互制约。在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文化架构中理解文化自觉,既切中其人性、社会性,又把握其政治性特征,一方面有助于文化自觉反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中获得更深刻、更持久的文化自觉。

二、互动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文化自觉之关系初探

学生文化自觉的意识、能力特别是习惯的形成源自多种资源,依赖多种途径,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在终极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在发展路径上必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1.源于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文化自觉有其可能

一是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以达到以主流价值引领价值取向的目的,其文化功能决定了它可以而且应当关照学生的文化自觉。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的现实场景规定着也期待着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其文化功能。师生之间通过主体间性视域内的教育实现一种传递。这种传递远不只是知识,还包括人生理念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个性和社会性、人性与文化性的统一,而这正是学生文化自觉在文化向度上的追求。

二是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以形成明确而坚定的政治价值取向为其主要目标,这与文化自觉的政治性特征不谋而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取向多样化交汇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他们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无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适应变化了和变化着的社会进程,有助于准确把握当代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把握影响学生政治认同变迁的社会因素,解释和解决当代学生已经或可能产生的诸多新的认识问题和思想困惑,引导其政治价值取向,规范其政治行为,培养和形成稳固的政治认同,而这正是学生文化自觉在政治上的目标。

三是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文认知功能,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从观念、行为、结果等环节上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生,最终实现人与社会协同发展,协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帮助学生调控其品德行为,促进人与人的和谐。这同样是学生文化自觉在社会性上的要求。

2.反力推进,学生文化自觉能有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统一的结果必然是调和。可以说,学生文化自觉的有无、文化自觉能力的大小以及文化自觉的程度和水平的高低等等因素,深深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一定程度和水平的文化自觉,将给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教育客体方面的理解力、支持力和亲和力,增强教育客体受教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摆脱被动的地位。这一转变对于困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于效率问题的难题和追问将是一个极大的推进和较好的回答。

三、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文化自觉的视点探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出现了种种后现代思潮的特征,比如极端化、自由化、希求极度民主化等等;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文化自觉的建设,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具有明确导向性的制度和手段,对这一问题尚缺乏理论高度和管理制度上的深入探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意识的缺失,在客观上迫切要求加快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

1.坚持主流意识的正确导向,强化文化自觉意识

一要旗帜鲜明,把握主流。学生文化自觉的前提是觉醒的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来源于物质,因此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源于学生对世情、国情的过去与现今的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从认识到信念,我们务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程、教材到教法的全面变革落到实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时代的要求对多元文化进行审视、鉴别和筛选。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就是要抓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地位,统领和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促进全社会对此形成普遍的共识。

二要引导阅读,注重积淀。离开一个人良好的文化积淀和他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来谈个人的文化自觉,无异于空谈。那么这种积淀从何而来?唯有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必须阅读的渴望,知晓为何阅读的道理,懂得怎样阅读的方法,形成持续阅读的能力,在文化的浸染与润泽下,文化自信油然而生,文化自觉意识会悄然形成。

2.善待文化传统、自信与安全,增强文化自觉能力

一要弘扬传统文化。学生文化自觉的基本前提是能够自觉地维护其所处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使之一脉相承。文化自觉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中华历史及其世界背景的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财富,借助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民族,从而增进对中华民族由衷的热爱和关注,自觉抵制那种蔑视传统文化、试欲割断中国文化命脉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明确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大团结、大繁荣。

二要确立文化自信。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上自然呈现出多元、异质、开放、包容等复杂特征。面对复杂形势,我们要教育学生合理地批判与吸收,而不是简单地拒斥或崇拜。为此,没有一定的文化自信就不可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由衷的热爱和责任感,才能促进学生有分析、有选择地博采异质思想文化之长,在有机整合中实现“综合创新”,并且在多元的文化冲突中,自发地利用外来文化资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和时代精神。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文化自觉能力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要注重文化安全。文化决定民族精神,文化乃一国之本。文化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文化上的双重状态:或交流、融合,或冲突、矛盾。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继承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血脉相沿,是维护中华文化的安全之策。而学生既是文化的享用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增强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事关中国的崛起,不可否认,这也是增强学生文化自觉能力的重要保障。

3.优化多元开放的文化氛围,养成文化自觉习惯

全球化时代,学生作为文化个体必然处于世界性的交往之中,开放的教育环境必然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对此,学生要主动保持开放姿态,自觉借鉴和吸收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和不同层次的各种优秀文化成果。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向互动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多元包容和开放创新,从而在多元文化面前始终保持一种客观的、理性的和辩证的态度,不断增强辨别和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使得文化自觉能够撇开时间、地点、对象和条件的限制,成为一种习惯。为此必须以思想观念的转型为依托,以创新教育实践为根据,以文化发展为背景,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为载体。负重致远,学生文化自觉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但值得期待。

综上,文化自觉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承载着独特的使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文化自觉方面大有作为。它可以使学生在全面知识的汲取中,在富有主体性的实践和具有系统性的制度建设中,对中华文明以及当今社会风貌有着更为纵深的理解和更为广阔的跨文化观照,进一步明确自身文化属性及历史使命,增强觉悟和觉醒的本领。因此,无论是着眼人之为人角度、学校育人角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角度,还是着眼民族发展、国家软实力建设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均应把促进学生文化自觉作为自身的应有追求而不是外界的强加。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软实力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