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军
摘要:“国培计划”是教育部组织的最高层次国家级培训项目。提高国培项目的实施水平,培训者认识水平的提升是前提,培训课程的设计是核心,培训资源的整合是关键,培训过程的管理是保障。
关键词: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70-02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而启动的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和2012年,江苏省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分别承担了“国培计划(2011)”和“国培计划(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现结合国培项目的实施,谈谈对提高“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培训者认识水平的提升是前提
袁贵仁部长指出,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而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但是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不仅入园率低,地区差异相对明显,且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均呈现出了严重的发展不均衡态势;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幼儿教师的理念和素质亟待提高。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因此,提高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教师[201111号)指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文件中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训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在关注培训对象的同时,人们也在关注培训者的问题。多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培训者的理念直接影响着培训课程的设计,决定着培训的整体效果。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前,我们先组织培训者进行学习,引导培训者树立了“主动参与,自修反思;行家参与,专业引领;合作交流,同伴互助”的培训原则,立足于当前幼儿教育的实际,培训内容均紧密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展开,以“理论一实践—反思”的培训方式为主,创新培训方法,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参与的氛围中,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察、练习等方式,让教师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困惑和喜悦,以实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实现自我的提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培训课程的设计是核心
当下被称为后课改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培训网络的推动下,教师职后教育的水平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学员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者面临的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了。培训课程设计是反映培训水平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培训的实效性。因此,培训课程的设计是整个培训工作的核心。在设计国家级培训课程时。我们是这样做的:培训前,认真组织了调研,设计问卷、召开座谈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在此基础上推出菜单式培训的课程内容讨论稿,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1.方案设计体现模块性
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地建构了七个方面的培训内容和课程模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3-6岁儿童学习行为观察、记录与评估;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反思与行动研究;0-3岁亲子教育。七个模块浑然为一体,构成了理论性和实践性兼顾的培训内容。
2.整个培训凸显实践性
参加国培项目培训的学员均来自一线幼儿园,凸显实践性的特质是培训前定下的基调。两次国家级培训课程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课程内容扎根实践,专家讲座一改纯理论、满堂灌的方式,将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专业理论融于实践。或者针对学员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惑,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引导学员反思与交流,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与反思能力;或者引领学员观摩幼儿园半日活动,研讨、交流活动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其创新能力。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教集团有附属幼儿园19所,都是省优质园。他们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将更多的课程放在了幼儿园、工作坊、幼儿园参与式培训现场、自然生态园等,使学员在观摩、动手操作、实际参与中体验、感悟、提升教育智慧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培训资源的整合是关键
在组织省、市级培训项目时,我们体会到,新时期对培训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提高了,要避免那种游击式、快餐式的培训形式就要加强培训资源的整合。
既有前瞻性的幼儿教育理论视野,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我们遴选了包括台湾、省内外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建成培训专家团队,组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培训共同体。这个团队结构合理,有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11人;来自教研部门的教研员及一线幼儿园园长8人;来自幼儿园一线教师10多人。这里有国内著名教授冯晓霞、刘焱、虞永平、朱家雄、许卓娅,也有来自台湾国立台中教育大学的陈淑琴教授和来自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的周淑惠教授,更有具有丰富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经验的一线人员。高校名家、教科研专家、一线的名特优教师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专家学者们的学识风范,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专业的点评与指导,不厌其烦的阐释分析,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次报告都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他们的认真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与实践,为本次国培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学员们说:“在这些专家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做学问,更学到了如何做人!”
四、培训过程的管理是保障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教师[201l]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试行)》,提出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该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培训效果。培训管理的二级指标包括管理组织、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学员管理、后勤管理、经费管理等6个方面。无疑,培训过程的管理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培训过程的管理是整个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在国培质量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出台前,我们严格按照江苏省的这套标准指导培训过程的管理。
1.精细化管理
我们的体会是,做好培训过程的管理,“细”字是关键。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
在培训管理中,我们坚持“以学员发展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和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观摩考察、实际操作、观影沙龙、展示研讨、经验分享、专家点评等,体现了多元化的培训特色。而具有挑战性、启发性、趣味性的主题,使学员能够充分体验和调动原有的思想、观念,进行反思、分享交流和建构新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参训学员在知识技能、教育素养和培训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对于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能够承担和推进本地区幼儿师资培训和指导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训共同体建设
在学员管理中,我们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注重创新。在培训共同体中,培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体现出和谐的集体氛围。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是一个团队,更是一个集体。我们认为,要营造一种幼儿教师培训所特有的氛围,体现出崇师、尚美、团结、合作、探讨等培训文化特征,因此,我们组建了班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紧张、充实的学习之余,组织学员参观了徐州悠久的两汉文化,优美的云龙湖、云龙山风景。还安排了拓展训练,带领他们亲身体验了徐州幼专天然攀岩的惊险和别具特色的生态园风景。
3.培训文化的打造
教育部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将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国培计划的实施工程任重而道远。国培项目本身就是品牌,要把品牌做精,彰显国培特质,就要加强项目的内涵建设,使国培成为对学员专业化发展起到浸润和陶冶作用的一种培训文化。面对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凸显实践取向,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探讨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国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国培项目成为真正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