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2013-07-25 11:29静龚坤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肝素妇科下肢

常 静龚坤英

(1 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周口466000;2 周口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南 周口 466000)

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常 静1龚坤英2

(1 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周口466000;2 周口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预防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治疗组)各85例,比较两组LEDVT的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8例(9.41%)发生LEDVT,观察组为1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FIB、TT、PT、APT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减少妇科腹腔镜术后LEDVT的形成,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低分子肝素;腹腔镜;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腹腔镜术后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相对于常规开腹手术,腹腔镜妇科盆腔手术以其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长时间膀胱截石位、较高的CO2和气腹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滞缓,腹腔镜术后LEDVT的形成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本文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LEDVT形成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至2012年1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70例,其中子宫肌瘤122例,卵巢囊肿41例,异位妊娠5例,其他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预防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治疗组)各85例,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术前0.5h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000IU皮下注射,术后每24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连用4d;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血浆凝血活酶时间(PT)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变化。两组术后每日观察患者体征和症状,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及肢体颜色等变化,术后3d、7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观察是否有LEDVT的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 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化

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后凝血功能指标FIB、TT、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两组用药后超声检查显示,对照组发生LEDVT者8例(9.41%),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2于术后7~10d出现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给予尿激酶溶栓等措施处理后症状改善,两组病例均未发生肺栓塞现象。治疗组有1例(1.18%)发生LEDVT,两组LE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9,P=0.016)。

表1 两组用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表1 两组用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组别FIB(g/L)TTPT(s)APTT(s)对照组用药前3.31±0.4217.25± 2.64 31.37± 2.84治疗组用药前3.47±0.5216.82± 1.49 30.16± 3.51用药后3.54±0.6315.58± 1.73 11.46± 0.52 12.37± 0.43 31.72± 3.63用药后3.72±0.4815.06± 2.04 11.28± 0.61 12.57± 0.36 32.15± 3.45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集、阻塞管腔并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以LEDVT最为常见,是导致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其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患者临床常表现为患侧肢体疼痛、肿胀,并随病情的发展影响患者肢体功能,严重时可因栓子脱落引发肺栓塞而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和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血流异常、血管壁损伤及血液成分的改变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2]。

妇科腹腔镜手术以其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医患双方的青睐,并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但一些研究显示[3,4],仍存在一定比例的患者术后会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常与诸多因素有关[4]:①手术时间的延长是导致LEDVT发生的重要因素,且手术时间越长,患者的组织创伤和机体应激反应越严重,容易术后发生静脉血栓;②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使下腔静脉和髂静脉回流不畅,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③术中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使静脉回流缓慢,且手术的体位为头高足低位可加重下肢静脉的瘀滞,易引起LEDVT的形成;④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及肝功能异常等合并症时发生LEDVT的概率较高;⑤恶性肿瘤患者因受肿瘤细胞代谢产物的影响,血液中促凝成分及黏稠度较高,在相同的应激条件下更易导致血栓的发生。

低分子肝素是由抗凝和抗血栓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后制成,具有分子量小,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及抗因子作用强等特点,可抑制动、静脉和体内、外血栓的形成,但其并不影响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和血小板的聚集,因而临床作用效果明显增强,能显著减少出血风险,且应用过程中无需监测,此外其还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和组织因子抑制物[5]。本文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后经超声检查,对照组发生LEDVT 8例(9.41%),治疗组出现LEDVT病例1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FIB、TT、PT、APT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LEDVT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给与足够的重视并尽早应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减少术后LEDVT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不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1] 顾晓琴,任慕兰.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8,35(6):429-431.

[2] 王宏丽,张云.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75-4878.

[3] 赵斌.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13(45):345-346.

[4] 姚雯,刘敏.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30(5):582-586.

[5] 阮利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地奥司明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J].中国药业,2012,21(21):66-67.

R711;R543.6

B

1671-8194(2013)24-0258-02

猜你喜欢
肝素妇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