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视角,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结合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分析辅导员与高职院校女学生的就业指导关系,阐明新时代的辅导员如何对其进行就业指导。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指导工作
[作者简介] 李燕,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工作,广西 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3-0062-0003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庞大的待就业人群令本科毕业生甚至是硕士研究生都难以找到工作,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是不言而喻。由于学历原因,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起点本来就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加上性别歧视,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就业信息的收集者与发布者,辅导员与学生有着广泛、直接、密切的接触。针对高职院校女生就业难的现状,辅导员对她们进行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 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难以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匹配
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无法吸引足够的优秀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动辄要求求职者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者要求求职者拥有诸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英语四、六级级等证件。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如: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需要求职者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工作经验,这个要求本无可厚非。可近两年来,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通过率仅为20%,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拿到该证的人数真是凤毛麟角。
2. 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增加显著,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年,全国待就业高校毕业生为660万人,2012年,全国待就业高校毕业生为680万人,2013年,全国待就业高校毕业生为700万人。在如此庞大的待就业队伍里,高职毕业生占总人数的3/5。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中国201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约为530万人,这样的供需矛盾,势必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3. 性别歧视让高职毕业女生遭遇就业歧视
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多高职女毕业生在毕业不久的几年将要面对恋爱、结婚、生孩子,完成女性重要的人生三部曲。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基于利益着想,在薪资水平相同的前提下,更愿意招收男大学毕业生,只有小部分企业表示愿招女大学毕业生。
(二)学校因素
1. 高职院校盲目扩招,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追求自身发展,盲目扩大招生。但因为学校专业设置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加上学校第二课堂没能对针对女生开设适合女性发展的课外教程,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不能顺利就业。
2. 学校未能提高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
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传播,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指导,为学生介绍工作和传播劳动市场就业信息。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来承担。然而由于福利待遇偏低,所管理事物繁杂等因素,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其平均职业寿命为3~5年。专职辅导员工作内容过于繁杂,不能静下心来加强自身学习,业务能力和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从而弱化了辅导员对毕业生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工作能力。
(三)学生因素
1. 自我认识不够深刻,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较为严重
高职女毕业生在就业时会遇到专业不对口或者对口专业自己不感兴趣等问题,面临毕业,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的岗位是什么,找工作时挑肥拣瘦,只钟情于大城市、大公司,过分看重工资待遇的高低,忽略职业的发展潜力,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较为严重。
2. 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我的资质比不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女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3. 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竞争力有待加强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农村或县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导致她们的综合能力较弱,有部分学生到毕业时都无法通过国家英语B级的考试和全国计算机一级的等级考试。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相关证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弱。
二、辅导员与高职院校女学生的就业指导关系
(一)辅导员的工作角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最直接的引导者,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与学生的接触是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作为辅导员,需要经常带领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深入学生宿舍访谈,在开展活动和下宿舍与学生交谈中,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成为学生心心相印、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学生更乐意把就业需求和就业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困惑向辅导员倾诉。特别是女大学生,她们在职业规划、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情绪波动或心理障碍比较大。辅导员可借角色优势,较有利于帮助女学生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走出误区,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保证高职女毕业生就业的质量不断提高。
(二)辅导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一般只有两年多,在新生入学伊始,辅导员就可以就结合《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辅导员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现阶段的各项发展指标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目标要求;向学生传递社会各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等等信息,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和适当的就业期望值;随后辅导员还需对学生自身发展趋向基本定位的情况进行摸底,收集其就业意向,为学生确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在高职院校女生毕业前,辅导员要培养班级就业信息班干并且建立学生就业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女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和去向等信息,这样可使得高职院校女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三、新时代的辅导员如何对高职女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新时代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者,常用来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有QQ、飞信、电子邮件、微信等。高职院校辅导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就业信息,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一)利用信息技术对高职女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可行性
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橱窗、电话、公告栏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存在着互动性差、渗透性不强等缺陷。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迅速普及,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沟通的机会越来越频繁。根据尼尔森的报告,2013年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率已高达66%,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拥有率可高达90%以上。伴随着网吧兴建,wifi的普及,大学生通过信息平台接收就业信息的渠道越来越方便、快捷。高职女毕业生做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自然也能享受到信息平台所带来的方便、快捷。
(二)辅导员收集就业信息的途径
1. 学院就业办。学校收集的信息都会及时传至各系,或发布在学校就业网页的招聘信息栏目中。
2. 主动向地、市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及其组织的有关活动获取信息。
3. 通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搜集。这些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人事厅及各市的教育局、人事局。
4. 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
5. 亲朋好友。通过家长、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渠道来获取就业信息。
6. 通过搜索黄页,了解各单位的地址、电话号码,通过拨打电话、主动登门拜访来获取用人信息。
(三)辅导员利用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女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拓宽就业渠道,辅导员们大大提高了毕业生需求信息的实效性和利用率。此外,辅导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发公共邮件、群发飞信、在QQ 群发布就业信息等渠道,能向每个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针对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对高职女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方便、及时地为女大学生们进行答疑解惑,此举深受女大学生们的欢迎。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辅导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学生日常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重要成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据着诸多有利条件。然而,面对高职院校毕业女大学生,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靳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指导作用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2]黄学萍.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31).
[3]徐少红.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特点研究及教育对策 [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