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红 蔡乐焕
叶桂昌(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著名诗人艾青的这句诗用来形容民革党员叶桂昌再适合不过。叶桂昌出生在新叶古村,成长于斯,快乐于斯。他因工作短暂离开这片土地,却如风筝一般,始终有根线将他的心牢牢地牵在这里。为了让新叶这方自然恬静的净土被世人所识,这位平凡的叶氏后人默默地奉献着他的炽爱与热血。
新叶村位于杭州建德西南大慈岩镇,建于1208年(南宋嘉定元年)。据考证,新叶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叶氏聚居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16座和古民居建筑200多幢。由于年代久远,建筑类型丰富,新叶被誉为 “中国明清建筑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800年前的规划,800年前的建筑。新叶村至今保持着以前村落的格局,像一座迷宫。村里的房子连片而筑,墙顶都建有马头。一样的天、一样的路、一样的房子,要没有我带路你肯定迷路。”介绍起家乡,叶桂昌颇有些自豪。
自1989年起,清华大学建筑学专家陈志华教授常来新叶调研。年轻时的老叶便常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和清华的学者一起去访问老农,听古老的传说,享独特的草昆(昆曲的一种)。在新叶有很多古老而独特的习俗,如“过小年给灶神喂汤圆”、“正月初一喝果子茶”、“拥有四五十年历史的水磨豆腐”、“新叶米糕如何制作”……这些犹如包藏在新叶深处的秘密被叶桂昌一处一处地挖掘出来介绍给世人。这一访,叶桂昌就走了二十多年。
“我是自编自导自演。”叶桂昌用自己的方式抢救记录着古村最真实的点点滴滴。他千方百计地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古村艺术、传说风俗,从昆剧历史剧照到老艺人,从古老的农耕用品到农家珍品,并适时地把这些 “宝贝”推出介绍给众人。他把岳父家的60余件农耕生活器具无偿捐给了新叶居民管委会;当新叶宣传片 《梦回老家》婚俗场景拍摄陷入困境时,他又发动家属、邻居,借齐了所有道具,还原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古村婚俗表演;他还邀请赖布衣风水大师去新叶考察村落地理布局,古墓风水,从古老的风水学说上探究新叶开发的空间与价值。正是对家乡的爱让他一直如此坚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日夜穿梭在新叶古村的石板路上,叶桂昌在挖掘新叶历史的同时,还更深入地考虑着如何能逐步完善 “新叶模式”,做大 “新叶品牌”。2004年加入民革后,叶桂昌为新叶寻找到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
2007年前,古村开启综合保护治理措施,老叶觉得新叶古村向世人展示的机会来了。在民革建德市委会的指导和鼓励下,他利用暑假时间,走访了新叶附近的所有村落,三进石柱源,几上玉华山,结合新叶的地理及自然景色,从旅游整体区块出发提出了 《关于构建新叶旅游景区的设想》。该建议得到了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旅游局长亲自找上门来和老叶畅谈古村新未来。
2008年底,老叶提交 《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做足做好新叶文章》的建议,从新叶旅游开发的定位到挖掘文化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旅游附加值、做大客源市场、做强新叶品牌六大方面做了探讨。建议再次得到中共建德市委和市政府的积极回应。2009年,针对新叶开发保护的现状,叶桂昌通过民革建德市委会这个平台深入调研古村落建设,提出了 《关于新叶古民居旅游开发的14条建议》,得到了时任建德市长洪庆华的高度评价:“民革市委会关于新叶的十四条建议既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很好!很需要这样有高度、深度又有操作性的建议。” 此建议获得了2009年市政府人民建议 “金点子”奖。
这些年来,叶桂昌一直坚持为新叶的发展撰写提案、建议,有人初步统计,竟多达20余篇!
在众人的努力推动下,新叶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被世世代代演绎着的新叶昆剧(亦称草昆),以其质朴无华和浓郁的泥土气息自成流派和风格,被列入浙江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新叶村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旅游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3年4月11日,对新叶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它拥有了一首属于自己的村歌《新叶,新叶》:“古祠古塔古书院,宽街窄巷青石板……”六百多份词谱被村民哄抢一空,大家都浅吟低唱这首有着昆曲曲调的村歌。
村歌的诞生缘于一次偶然的民革支部活动,叶桂昌认识了民革萧山支部的李献玉老师。当得知李老师会谱曲作词时,叶桂昌当场就提出能否为新叶谱歌一曲。李献玉翻阅多种资料,在叶桂昌的邀请陪同下多次实地考察,作词作曲,历时数月,李老师说:“就歌词,我和叶老师就反复讨论修改了六稿。”之后他们把歌送往北京请人编曲,最终完成了这首充满乡土气息、旋律优美、意蕴悠长的村歌 《新叶,新叶》。村民们高兴地说:“多亏了老叶,原来咱们村子也可以用歌唱出来。”
叶桂昌却说,正是因为加入了民革、有了与其他党员交流的机会,才有契机让他给村子带来这首歌,让他对新叶的爱转化成了实实在在动听的旋律。
叶桂昌还一直在为新叶的网站忙碌不停。打开新叶网站,浏览者一定以为网站背后有个专业的制作团队:网站制作精致,内容丰富。这里收录了1200多篇文章、上千幅照片,记录着关于新叶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散落在世界各地从新叶村走出去的叶氏后人的故事。但事实上,这个网站是叶桂昌一个人的 “杰作”。2008年底,为了让已小有名气的新叶被更多的人所熟悉,叶桂昌决定加大宣传力度——创建新叶网站。当然,网站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时,并不是专业出身的叶桂昌,为了把网站建设得美观大方,找了专业公司进行设计,没想到这家公司尚未完成计划就突然倒闭了,老叶投入的钱打了水漂。他只好自己学着制作。
为了及时反映新叶近况、让叶氏后人的心永远 “跟随”着新叶的变化。已知天命的老叶硬是自学FLASH制作等技术,自学网站设计、建设。他还自费投入万余元,购买了网站域名,缴了维护管理费,买了相机等全套采访设备。网站建成试运行后,他就像个全能的专业记者一般,担负着组稿,采访、拍摄、撰写等所有相关工作。从此,新叶有了专属于自己的门户网站。叶桂昌因长年伏案工作,颈椎腰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劳损,医生建议他要多休息,不能如此辛苦劳累,但他不愿让自己的 “事业”停滞下来。同是叶氏后人、全国政协委员、华师大原副校长叶建农曾对他说过: “在我心里有两个新叶,一个现实中的新叶,一个就是网络上的新叶,这个网站牵动着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叶氏后人的心啊。”
目前,新叶网站运行平稳,日访问量达到近200人次,总访问量达25万人次。这个网站被认为是有关新叶信息最齐全的资料库,而叶桂昌所撰写的有关新叶的文章有近150篇被建德新闻网、建德政府门户网转载,成为展现反映新叶新况的有力声音。
故事讲到这里,你一定会想,叶桂昌如此热心肠,究竟何许人?官员?富商?名流?不,他只是新叶村里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寿昌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在校领导同事眼里,他是位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好同志;在学生眼里,他是个上课充满激情的好老师。如今寿昌中学即将迎来 “新课程改革”,这又启发了叶桂昌。新叶拥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历史底蕴,叶桂昌想把农耕文化的历史引入课堂,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学习。这一想法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支持,已经进入列项规划阶段。
就这样,叶桂昌对新叶的炽爱越来越强烈,在保护宣传新叶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力,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记:“真的希望新叶能保护开发成一幅人见人爱的自然山水画,真的希望新叶和敬有序的管理理念能进一步发扬,我期盼着游人乐、村民笑、新叶红的那一天,到那时,我的牵挂,我的心血,我的委屈,我的收获都将融化为两个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