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课时渐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3-07-23 02:2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专业

田径项目众多,理所当然田径教学内容颇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未来的体育教师及其他体育人才,对于未来的体育教师来说,田径理论知识是其必备的知识库,田径技能是其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小学和初高中阶段,由于文化课紧张、体育教师水平有限等原因,使得学生们难以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专业的田径学习。努力通过高考到达了大学阶段,学业压力适当减小,再加上高校的其他优势条件,学生们终于有机会真正地学习田径了。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更加注重田径课程的发展,以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9所高校(综合性院校7所,专业体院2所)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课时情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检索并下载阅读有关高校田径发展的文献40余篇,为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2.2、专家调查法

通过访问相关领域的学者或专家,收集相关信息。

2、现状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田径课时大幅度减少,田径教学处于尴尬地位,说明高校田径教学开展现状不容乐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田径课时骤减,使田径教学处于尴尬地位。造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学习时积极性不高等。据调查,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课时大幅度减少,而且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导致田径教学质量越来越低。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对其原因的分析。

表1: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课时开展状况

2.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身不够重视学校田径教学的发展

田径运动在国内国外都是传统大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人更提倡创新,传统的东西逐渐被改变,包括对田径项目重要性认识的态度,高校也无法逃脱时代背景的洗礼。近年来,网球、健美操、瑜伽等新兴项目的兴起,引起了大学生们的广泛兴趣,学校方面也受“以学生为主体”原则的影响而适当地对课程课时进行了调整。针对这一点,高校方面不应该随波逐流,应该把握住田径运动重要性原则,以此来安排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的课时。

2.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更新

高校田径教学从课堂结构、课堂内容到教学方法,几乎没有新的变化,绝大多数高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田径教学中,技术教学是主体成分,理论教学是为技术教学服务的,两者练习紧密、缺一不可。事实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堂基本以集合整队开始,以围绕操场跑几圈作为热身,以练习内容单调、运动强度大、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方式进行课堂主要内容的练习,以慢跑作为放松再集合来结束整堂课。目前的田径教学方式革新少,教法手段变换少、上课模式程序化,体现体育课活动性、娱乐性和游戏性的特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3、项目自身特点的制约

田径运动技术技能的养成需要经过多程序反复的练习,通过大量的积累才能达到泛化——分化——自动化,一定程度上这就决定了该项目练习相对其他项目而言可能比较枯燥。田径中的长跑项目是周期性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极点”现象,跑后有的同学会有恶心、呕吐、头晕的不良反应,导致学生害怕上田径课。而其他多数田径运动项目,虽然完成动作所需的时间短,但讲究爆发力,经常重复练习,体力消耗较大、易疲劳,且运动单调,使得运动过程中人体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注意难以转移。因此,同球类及其他版友音乐的运动项目相比,田径项目更具局限性,教学组织更为单一枯燥。

2.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学校课程都需要有科学的、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高校田径课程也不例外。高校田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的是传统的“量化考评”,“一刀切”的评分方式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只看见最终的成绩,未能显现出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的努力及进步,严重缺乏弹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基础不一,大多数已经不可能再出现运动高峰,对他们而言,进一步掌握和完善技术动作是其学习目的,而争取出现运动高峰再创辉煌运动成绩毕竟只是极少数同学的目的。即应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田径课程成绩进行考核,包括理论、技术、自身能力及态度等多方面。

2.5、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个人因素

高中时期,大家心里都有各自的目标——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可是当大家都达到目标后,就会感觉分外轻松自在,就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冲劲了,甚至一再放松自己。再看看自己身边的那些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是越来越少,身体素质是越来越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年轻人意志品质薄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部分大学生的学习重点已经不在学习上了,很多人都急着学习如何赚钱如何生活,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大都不在体育上,就更别说在田径上了。

3、对策

3.1、加强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对田径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它对其他运动项目的辅助作用及其对人类神经、肌肉、内脏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不用多说,它还有益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苦难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另外,田径运动因悠久的历史而具有固有的魅力。只是由于其竞技性过强,使得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仅停留在竞技体育层面上,从而逐渐忽视了其蕴含的古文化美。田径运动的运动美、竞技美、文化美都是我们的伟大财富,值得我们欣赏和珍惜,更值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和歌颂。

3.2、鼓励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田径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更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如在短跑教学中,采用击掌反应跑、让距追逐跑、分组相向接力跑,上下破跑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短跑技术,提高了短跑成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教师应根据学校、学生、学习内容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结构,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从中体验快乐。

3.3、提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革并拓宽田径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田径教学在过去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田径领域取得了不小的佳绩。在实施《新课标》后,传统的教学与新课标的宗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小的冲突,出现了冲突时,很多高校就采取减少甚至取消田径课程课时,但这与《新课标》的规定相违背,因为《新课标》把田径列为必修课。在这里情况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工作者应适当地改变或者拓宽田径教学内容以保住田径项目的重要地位,例如,倡导“主动田径”和“快乐田径”的思想,或者完善“阳光体育田径”的内容。

3.4、创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合格的甚至优秀的田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思想信念的传播者,他们的任务不仅是在于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与技巧,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并拥有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能力。这些任务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落实与实施。因此,一支合格的体育教师队伍是田径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校需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或进修,组织教师参与竞技比赛,还需要加强教师的执教能力与科研能力,完善知识结构。

3.5、注重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学习的兴趣

课程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那么激发和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项目学习的兴趣对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作用极大。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大,那么其教学效果就会好;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小,那么其教学效果可能就不理想,即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很大,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并完善田径项目在高校的发展。

4、结论

4.1、结论

4.1.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课时渐少的原因有:高校本身不够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更新;田径项目自身特点局限;高校田径课程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个人因素。

4.1.2、扭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课时渐少尴尬局面的对策有: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田径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鼓励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田径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革并拓宽田径课程教学内容;创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合格的甚至优秀的田径教师队伍;注重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学习的兴趣。

[1]周天化.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4(2):80-82.

[2]林萍仙.试论高校田径教学改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3(1):101-111.

[3]高丹.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6):83-85.

[4]冯晓劲.对着普通高校田径选项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9-41.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专业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