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文化力建设的探讨与思考

2013-07-23 02:25刘阳孟林西安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西安理工大学医院陕西西安7004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运动队理工大学高水平

□ 刘阳 孟林(.西安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西安理工大学医院 陕西 西安 70048)

为了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国家体委于1987年4月发布《通知》文件,首次确立51所高校招收高水平学生入学。8年后,国家教委又于1995年提出逐步实现由国家教委独立组队参加世界大运会的目标,并再次确立全国53所院校开展以田径、篮球部分重点项目的试点。实践证明,十几年来,全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方面。文章从西安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的管理实践出发,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特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期望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参考。

1、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特点分析

表面上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跟专业运动队、大学生班级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都是作为一个群体或一个组织而存在,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只不过专业运动队侧重于体,大学生班级侧重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单从字面理解似乎就是体与智的综合,体育训练加知识学习。但实际运作中,并非两者简单的相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身兼大学生和运动员双重身份,既要训练又要学习,如何在训练与学习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使队员不因训练荒了学习,也不因学习废了训练,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队以来一直无法攻克的难点。通过比较性和特殊性分析,找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这一特殊群体独有的、本质的特点,进而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配套的制度和有效的方法,以把握好训练和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见表1)。

2、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招生困难是高水平招收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由于当代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能够吃苦耐劳参加竞技训练的孩子越来越少,以及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体育的偏见,使得接受正规训练的青少年学生相对很少,我国基础训练比较薄弱,可供高校选拔招生的人数十分有限。目前高度统一的计划招生制度和运动员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等原因,使得原本具有很大发展前途的优秀运动员,因分数上不了线而难以入学。

表1: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特点分析

2.2、满足现状,体育成绩难以保持和提高

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入校,多是凭体育特长。自身的基础与少年阶段的刻苦训练相结合,使自己的运动能力有别于众,尤其在专项上更有独到之处,得以实现“大学梦”。他们本应更好的利用大学的良好条件,更上一层楼。但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被高校录取后,就满足于现状,不再要求自己,思想开始懈怠,训练开始马虎,不愿再刻苦努力训练,体育专项成绩不保,逐年下降,失去了学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意义。

2.3、文化素养较低,训练不积极

一般来说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进入大学后对文化课感到吃力,然而在非比赛训练期,他们并没有像普通生当中的大部分同学那样刻苦学习,学习纪律涣散,对待学习意见多,理由多,休息时间不遵守纪律,缺课不请假,训练场上闹情绪。学校训练补助低,文化课加分少,后勤照顾不周,训练配备不完善等诸多意见,严重影响教练的指导训练,训练效果差,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实践研究——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西安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于2002年开始启动,在借鉴国内众多兄弟院校的经验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规章制度,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学籍、训练、日常管理、后勤保障制度,完善了教练员的竞聘与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并在人才培养管理上狠抓“四关”即源头关、教育教学关、竞训质量关、文化素养关。

3.1、西安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及其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根据西安理工大学体育竞技实际水平以及在省内高校中发展的特点和地位,学校制定了“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瞄准国内赛事,加强传统优势项目(游泳),寻找突破口,促进非高水平项目发展,突出重点(定向越野),在较短时间内为学校、为陕西省争取荣誉。使西安理工大学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服务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思路。同时在对待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业培养方面始终没有放松要求,一直贯彻“学分制”培养策略,学生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完成所需学分数并达到合格后方可毕业。这些举措为西安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游泳代表队、定向越野代表队多次获得全国学生赛金牌,特别是定向越野代表队2012年荣获全国学生定向赛甲组男子团体第一名。因此,我校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原则始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运动训练规律,两者发生冲突时,积极寻找解决途径。

3.2、西安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

3.2.1、招生管理——人才培养的源头关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工作,成立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联系、网上报名确认、录取人数是在学校体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的。体育部负责确定当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专项、等级、人数,上报计划,教练员具体物色联系、考察确认,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定,由招生及就业处具体落实招生录取。

3.2.2、学籍管理——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关

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是采用学年学分制,即:采用学年制办法安排教学计划,以学分制计算方法进行学籍管理,由教务处分管,体育部和运动员所在学院共同负责执行。鉴于高水平运动员担负着学习、训练与比赛的双重任务等原因,西安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的学分制办法采取运动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累计计分评价的办法,评价标准与其他学生相同。为使运动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训练,在全国比赛、陕西省高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每学期可免修不超过2门非主干课程,具体免修的课程由学生提出申请,经体育部与所在学院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审核,报教务处批准。未能按时修完学业,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可延长学制1至2年。在授予学士学位及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时,对高水平运动员是否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不作要求。

3.2.3、日常管理——严抓人才培养的行为规范关。西安理工大学重视对高水平运动队日常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各个方面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请假制度,运动员必须遵守运动队纪律,训练时间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训,训练课请假制度同文化课请假制度,如违反训练纪律,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给予处分。上课期间一般不批准事假,如遇特殊情况或有重要事由,须经班主任上报学院,由学院主管院长和体育部主任共同批准。在对高水平运动队日常管理上由专门的高水平运动办公室负责。

3.2.4、训练竞赛与学业管理——注重人才培养的竞训质量关,西安理工大学对高水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和比赛是采用学分制管理。运动员学分奖励:在全国比赛中,个人项目(包括全运会、大运会、城运会、全国大学生单项协会的正式比赛)每取得1分,记运动成绩分15分,以得分多少计算运动成绩总分数。 获省级比赛(包括部属院校比赛、分区赛、省运会比赛、省高校比赛等)个人项目名次的运动员,每取得1分,记运动成绩分8分。学生运动员的得分由体育部根据比赛成绩计算后,将加分数与成绩证明提供给教务处,由教务处记入学生的相关课程。加分与考试得分同等对待。不计分的单项比赛,可按名次与比赛级别换算成相应的得分予以记分。运动员得分累计后,学习总分达到同等标准时,与其他学生同样参与评优和评定奖学金,其名额可由学生处和所在学院商定由学校单列。奖励方法、渠道与其他学生相同。对努力完成学业,且成绩突出,为学校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运动员,经体育部提议,主管体育工作副校长批准,由研究生学院和所在学院推荐其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推荐计划由学校单列。

4、“文化力”建设是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着力点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工作与普通大学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高水平运动队“文化力”建设就是要使运动队建设的目标,在运动队中具有高度认同感和使命感的思想基础,为运动队全员规定行为规范和指南,建立起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在根本上调动运动队各方面积极性,把运动队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文化力”这一要素;而运动队“文化力”建设本身也需要找准关节点,加以深化。关节点一:是必须加强运动队的基础文化教育。学生运动员训练的同时不能忘记学习,所以大学生运动员在从事业余体育训练的同时还承担着相当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因为他们是学生。运动员要通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以及领悟力。关节点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队员训练和比赛的内在动力有着现实的执导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价值观与国家和民族的方向息息相关。队员的个人价值观,是随着自身知识量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积累而逐步形成的。竞技体育的一大特点是成绩越好回报越大,这样的回报是名声和利益的双丰收。面对“名利”,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保证,很容易使意志薄弱的队员和教练失去方向,没了方向就不能正确地处理好成功与失败、物质与精神、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更无法找到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正确价值观,是运动员成材的必要保证。大学生运动员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价值观也处在成形期,及时了解他们的价值观趋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节点三:加强队风建设,这是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运动队运动成绩和凝聚力的保证。因此,在队风建设中依据结构方法中队员思想状态的多层次特点,着重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树立日常训练中吃苦耐劳、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的队员为榜样,通过这些骨干队员的表现,对其他队员起着更直接的示范作用,为全队形成勇于拼搏、刻苦训练、团结协作、令行禁止的良好队风、队纪打下坚实基础。典型引路的方法。树立典型,解剖麻雀,是我党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之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典型体现着时代的风貌。使运动员树立什么样的信念、理想,典型的作用胜过任何理论的力量。因此,教练员在做思思政治工作时要注重发挥典型的作用,使运动员学有目标,赶有榜样。树立典型,一是大力宣传时代的典型,使他们在典型身上看到自己对时代应负的责任,自觉树立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二是树立本集体的先进典型,使他们能及时对照眼前的优秀运动员找出自身在思想、训练、专项技术水平等方面。关节点四:寓教于乐的方法。运动员的训练单调枯燥,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单调无味,便不能唤起他们良好的反响。因此,教练员在做思想工作时,应力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文化娱乐是陶冶情操,丰富感情,舒展胸怀,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方法。要适应青年人性格开朗,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兴趣广泛等特点,把对他们的思想工作融汇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娱乐中智慧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受到教育。

5、小结

21世纪的高等体育教育已经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不仅仅是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和平台,而且已逐渐成为奥运时代体育战略调整中的重要阵地。完善与提高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加强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力建设,对运动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有力地推动着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不断发展。

[1]徐炜光.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建议[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3).

[2]石宏.试析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3]王波.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0(7).

[4]毕秀淑.浅谈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5]张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J].药学教育,2003(3).

[6]林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管理行为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1998(2).

[7]丁海勇.从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J].体育科研,2000(4).

[8]李首钧.对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1999(10).

[9]房杰.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5).

猜你喜欢
运动队理工大学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昆明理工大学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浙江理工大学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