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芳,周 红,周 临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枕后位和枕横位是头位分娩中最常见的异常胎位[1]。近年来,枕后位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国内报道发生率9.6%,与国外报道的10%发生率相近[2]。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因各种原因影响产程的进展,从而阻碍胎先露的正常下降,使其发展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导致产程延长、胎儿发生宫内窘迫,需要手术助产结束分娩,这不仅增加了产后感染、产后出血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010年7月至12月,本院妇产科对62例临产的健康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指导应用手-膝俯卧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本组122例,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48±2.74)岁;孕36~42周,平均(39.19±1.58)周;入院时B超检查显示枕左前位63例、枕右前位59例;羊水指数6~11cm;胎儿双顶径为8.9~9.6cm;胎儿估计体重2 870~3 720g,平均(3 348.87±309.62)g。按随机数字表将122例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产妇均知情同意,都有经阴道分娩的愿望和信心,其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临产时体位指导
1.2.1 观察组 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初指导产妇行手-膝俯卧位,让产妇跪于床上或软垫上,前倾俯卧,用手掌或拳头支撑(如果产妇有腕管综合征,用拳头支撑),持续30 min,休息5min(可采用半卧位),循环直至第二产程阴道口见胎头拨露时,协助产妇转至半卧位准备接生。为增加舒适度,手-膝俯卧位时产妇可佩带护膝,同时用数个枕头、分娩球支撑其上身和头部[3,4],同时助产士床边指导。
1.2.2 对照组 产妇在产程进展过程中采用平卧位,助产士不予特殊指导。
1.3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产妇娩出胎位、分娩方式、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娩出胎位、分娩方式、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3.1 正常分娩时胎头下降机转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靠子宫的收缩力,胎先露会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枕左前位为例,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最终以最小的径线通过产道使胎儿娩出。但是胎头在下降过程中,也可因多种原因造成第一产程末骨盆腔内旋转受阻,成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或因胎头俯屈不良,胎头呈不同程度的仰伸,成为面先露、额先露、顶先露等,导致难产。
3.2 手-膝俯卧位能预防胎方位异常 胎儿在宫腔内是可以相对活动的机体,胎儿的静止和活动是由胎动、母体运动、羊水浮力、胎儿本身重力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胎儿重心在其脊柱一侧,枕后位时胎儿脊柱重心靠近母体脊柱,而产妇长时间平卧位时,由于受重力影响,相当一部分枕后位的胎儿不能够自行转至枕前位,发展为持续性枕后位。若此时产妇取手-膝俯卧位,可以使胎体在羊水浮力和胎儿重力相互作用下将脊柱自母体侧后方向母体腹壁前方转动,使潜在的枕后位和枕横位转成枕前位,以利于经阴道分娩,避免了徒手经阴道旋转胎头对胎儿头部造成强烈刺激和增加逆行感染机会的可能,同时提高阴道分娩率,大大降低了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在宫口近开全时,手-膝俯卧位与常规平卧或半卧位相比,可减轻胎头对宫颈的压迫,防止宫颈水肿发生,有利于宫颈前唇的消退,利于产程进展,同时手-膝俯卧位还可防止子宫压迫腹主动脉,防止脐带受压,对胎儿宫内窘迫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表1显示,观察组经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娩出胎位枕前位高于对照组,枕后位、枕横位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11.7%,而观察组无1例发生。
3.3 实施手-膝俯卧位的注意点 手-膝俯卧位相对比较费力,因此助产士要不断鼓励产妇,告之其采用该体位的目的和重要性,取得其理解和认同;该体位所使用的枕头要求质软而富有弹性,不易下陷,以增加产妇舒适度;行胎心监护时,可选用厚层大毛巾放在探头与监护带之间,防止探头滑脱;如果条件允许,可实行温馨产房分娩管理模式[5],对于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率、提高产妇满意度的效果更加明显,真正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
[1]杨玲.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122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7):712-713.
[2]国海红,刘雁冰.徒手旋转胎头在持续性枕后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6):38-39.
[3]Penny Simkin,Ruth Ancheta,Jilly Rosser.The Labor Progress Handbook Early Znterventions to Prevent and Treat Dystocia[M].Bodmin:Blackwell Science Ltd,2000:138-139.
[4]张莹,林岸芸,路妍妍,等.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纠正枕后位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8A):47-49.
[5]姜建华.温馨产房分娩管理模式实施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10):87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