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琦 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咸阳712000)
笔者采用中药复方健脑通胶囊治疗老年痴呆患者获较好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观察老年痴呆患者中医辨证为脑髓空虚,痰瘀阻窍证型经健脑通胶囊治疗前后血清中乙酰胆碱酶活性、一氧化氮合酶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时间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6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住院及门诊60例患者,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30 例。治疗组:男13 例,女17 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76.6±9.2)岁;最长病程16年,最短6年,平均(11.6±3.2)年。对照组:男12例,女18 例;最大年龄80 岁,最小62 岁,平均年龄(75.6±5.2)岁;最长病程15年,最短4年,平均(10.3±3.1)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与内科学会1990年5月在北京制定《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简称《标准》):诊断本病主要从年龄在60岁以上,起病发展缓慢,病程长、记忆、判定、计算、识别、语言思维能力减退,个性、人格改变这10个方面判定。
辨证标准 脑髓空虚,痰瘀阻窍证:主证:头晕,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懈惰思卧,腰酸骨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次证:表情呆钝,腰膝酸软,智力衰退,口齿含糊,食少纳呆,舌体胖大,头重如裹,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兼证:面色黧黑或晦暗,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口唇发暗,舌质暗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治疗方法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对入选患者进行宣教;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合并高血压、水肿者每日食盐小于5g;如血压偏高者,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mg/d,使血压降至130/80mmg 以下;如血脂偏高者,甘油三脂高为主,加服非诺贝特0.1g,1次/d,胆固醇增高者,加服辛伐他汀10mg,1次/d。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健脑通胶囊(枸杞、地黄、山萸肉、菟丝子、益智仁、何首乌、茯苓、石菖蒲、桃仁,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生产,每粒0.5g),3次/d,两组均以90d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神志清醒,定向健全,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反应较为灵敏,生活自理,能进行一般的社会活动。有效:症状有所减弱或部分消失,生活自理,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迟钝,智力与人格仍有部分障碍。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变或病情仍有进展,生活不能自理,回答问题不正确,神志痴呆[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以±s表示,(P<0.05)显著性差异。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病例治疗前后ACHE活性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病例治疗前后ACHE活性比较表(±s)
表2 2组病例治疗前后ACHE活性比较表(±s)
注:两组病例比较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组 别n治疗前ACHE(μmol/mL)治疗后ACHE(μmol/mL)30 10.98±2.29 16.15±1.44对照组治疗组30 10.69±1.41 11.96±1.68
2组病例治疗前后NOS含量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病例治疗前后NOS含量比较
讨 论 老年痴呆属中医“痴呆”、“善忘”等范畴[2],病位在脑,与心肾关系密切,脑髓空虚,痰瘀阻窍是本病关键。健脑通方中枸杞、地黄益肾滋阴、填精补髓,山萸肉养肝肾涩精,菟丝子补肾填精益髓,上四味药共奏补肾益精填髓为君药;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何首乌固肾益精健脾,古书载,何首乌能“黑鬚发,悦颜色,延年不老”;二药共为臣药;茯苓淡渗脾湿,石菖蒲化痰醒神开窍二药为佐药;桃仁活血祛瘀为使药。药理研究发现地黄具有性激素样作用[3],全方紧密围绕老年痴呆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痰瘀阻滞、蒙蔽清窍之机,共奏益肾填精、活血通络、化痰开窍之功。
乙酰胆碱(Ach)是中枢胆碱能通路的重要神经递质,与认知、学习记忆等大脑高级神经功能有关[4,5]。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健脑通胶囊对具有一定延缓老年痴呆发展的作用。
[1] 孙环宇.“补智益脑汤”治疗老年性痴呆40例[J].江苏中医药,2004,25(3):29-30.
[2]田嵘榛,梁静涛,谢 利,等.《黄帝内经》中老年痴呆中医治疗原则[J].陕西中医,2010,31(8):1087.
[3] 莫启忠,宫斌.补肾中药对拟痴呆小鼠胆碱能M 受体功能及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2):99-101.
[4] 江 文,高 华.一氧化氮生物作用的双面性与缺血性脑损伤[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6(1):63-64.
[5] 马厚勋,曾凡荣,曾昭淳,等.一氧化氮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衰老的关系[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20(4):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