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敏
(五邑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东江门529020)
侨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中国的侨乡主要分布在华南和东南沿海,所以有着海洋文化的特点,开放、包容。因此在侨乡地区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包括建筑、手工艺术等,并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世界遗产。如此丰富的侨乡文化与服装结合以后,当我们从侨乡文化内涵的视角研究服装时,作品变得富有“文化和思想”,承载着历史的发展印记;精美的手工艺术与独特面料质感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形成美好的观感和视觉效果,于审美和社会价值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侨乡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建筑、手工艺术、经济等。如笔者所处的广东五邑地区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是侨乡文化代表地区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展现了当地的华侨文化在建筑上的成就(如图1);粤东潮汕地区的“潮绣”是粤绣的重要分支,以富丽、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为特色而标异于其他绣种(如图2);顺德的莨绸(黑胶绸)、莨纱是中国古老的手工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是昂贵的纱绸制品(如图3)。这些侨乡文化形式是在历史和艺术文化中体现的。在经济文化中的体现也有很多,侨乡不同地方的经济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如开平、新塘、均安的牛仔面料与服装,沙溪的休闲服,南海的内衣…,每个地方都有非常鲜明的特色。
图1 开平碉楼
图2 潮绣
图3 莨绸
无论位于哪个省份或地区,侨乡都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往往处于入海口,水路交通方便,易与外界联通。从古至今,侨乡人民通过这些水路把中华文明带出去,把外邦的文化带回来,两相结合,衍生了众多形式的侨乡文化。因此,从本质上讲,侨乡文化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结果。以五邑侨乡为例,上世纪上半叶以来,随着五邑地区华侨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欧洲、南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的文化又不断地涌入、渗透和被吸纳,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侨乡文化[1]。因此侨乡文化的内涵来源于侨乡文化内容的多样、包容性。通过多年的总结与提炼,我们可以将侨乡文化内涵概括为:爱国爱乡的“根”文化;造福桑梓、捐资助学的“义”文化;开放兼容的“桥”文化;天下大同的“和”文化;艰苦创业的“搏”文化[2]。
有内涵的作品才能让人记忆深刻,尤其是服装。例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绣”、“莨绸”,衍生出来的潮州婚纱产业和“天意”莨绸都是充满了侨乡文化气息的产品。
潮州的婚纱产业的兴起源于“潮绣”的复苏。传统的潮绣产品属于纯粹的工艺品,过去仅用于庙堂装饰和戏剧服饰,市场空间非常有限。随着近代历史的变革,潮绣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产生新的品种,如现在婚纱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珠绣”和”抽纱”等(如图4)。珠绣是潮绣发展到后期时出现的一个新刺绣品种,产生于明清之际。进一步开发是在鸦片战争后,伴随着洋料珠的传入而进行的,当地大量引进来料加工珠绣羊毛衫、珠绣手提袋,使珠绣以商业化形式大规模地发展;发展到现在还有真丝雪纺钉珠衫、珠鞋等。潮绣中另一个衍生品种——潮州抽纱,是潮绣与西方抽纱结合的产物。这种抽纱工艺据说是在清光绪年间一位女传教士传入的,她将欧洲的抽通技术传给女教众,教众便将此种工艺与潮绣结合,制成很多刺绣制品,淡雅细致、工艺精巧。潮州人成功地将珠绣、抽纱等与现代服装生产结合起来,使传统刺绣和钉珠工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如图5)。因此在中国的传统绣种中,走产业化道路最成功,最大程度上把传统工艺精髓发扬光大的应该就是“潮绣”。在潮州现代服装产业中,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继承了潮绣一贯的精工细作,但在视觉感受上,已经不是只讲究金碧辉煌,色彩艳丽,而是更多的接受了西方审美风格的影响。这显然是符合侨乡文化内涵中的“开放兼容的‘桥文化’”。
图4 珠绣和抽纱
图5 珠绣和抽纱服装作品
服装应有文化和思想,方能称得上一件具有审美内涵的作品。由梁子创立的服装品牌“天意”,就很好地诠释了“文化”。其品牌内涵“静听天簌、写意人生”,提倡和谐之美,将中国传统的精美工艺与现代的时尚元素融为一体。“天意”的服饰主要采用天然纤维面料,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天意莨绸”(是在广东传统面料“莨绸”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的)。“天意”将这极具东方特色的面料与流行元素结合,演绎浓浓的中国味道。梁子在历年服饰作品发布会上,分别以“天音”、“天籁”、“潺”、“和”、“濡”为主题,这些充满禅意的词语对国学的博大精深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更为“天意”品牌天人合一、亲近自然的理念作了透彻的演绎。
这些来自岭南侨乡的传统面料和刺绣工艺之所以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承和发扬,原因有两点:第一,善于接受外来艺术形式,形成多种工艺形式,如潮州抽纱;第二,勇于创新,能够将传统工艺的精华与现代艺术形式融合,如“天意莨绸”。这些工艺和面料不仅出现在传统的中式服装中,也被利用其独特的质感和光泽去装点现代时装。
建筑是侨乡文化的重要体现,不同地区的侨乡均有其特色的建筑,如福建客家的围屋、广东五邑地区的碉楼、兴梅地区的围垅屋等。这些建筑形式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特征,尤以五邑侨乡建筑形式为突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特的文化性。这种外来文化在中国乡间落地生根,形成集居住性与防御性于一体的碉楼,又体现了侨乡文化的创新性,即“桥”文化与“和”文化。五邑以及广府建筑特色非常之多,除了碉楼这种形式外,还有一些存在于建筑的细微之处,如“满洲窗”。满洲窗是由传统的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蚀刻画组成的窗子。套色玻璃蚀刻画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实用工艺品,与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非常相似,将彩色玻璃的色块运用在服装中,是设计从“姐妹艺术”中得到的延伸。
在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以侨乡文化为灵感源收集资料进行创作。碉楼,是典型的融合了中西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学生们对此很敏感,在设计中使用类似碉楼外观的造型,“棱角分明的外观,穹顶的造型”;或者从这些建筑中汲取黑白灰的渐变色彩[3](如图6)。此外学生还从当地的自然景观如新会的“小鸟天堂”中汲取灵感,设计一些图案,再进行服装设计的创作(如图7)。所以在服装中运用这些特征,必将成为作品独特之处。这些设计环节正体现出服装美学中谈到的服装艺术创作的过程:物象—意象—形象。
图6 印象·碉楼(陈彩静作品,笔者指导)
图7 鸟的天堂(张丽红作品,笔者指导)
一件服装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拥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外,当然离不开一些独特的艺术特征。如“天意”服装设计师利用莨绸天然的肌理纹路进行巧妙构思设计作品。将原本款式单一的传统服饰变成男女老少皆爱穿的时装。针对莨绸色彩的单一性,设计师梁子坚持研发莨绸的印花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开发出了印花莨绸,拓宽了莨绸服装的设计空间,赋予了莨绸新的生命。有着精美印花图案的莨绸与古朴的质感结合,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天然手工的加工工艺,每一匹布都不完全一样,并且在莨绸的表面会形成大小斑驳的不规则深浅斑点,这些独特的肌理使每一件服饰单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莨绸容易产生疵点的一面进行印花,这也是梁子的首创。梁子和她的天意莨绸,正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时尚创意征服着世界,被媒体和普通消费者关注。因此在梁子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独特的“形象”,并且有非常好的三度创作,也就是服装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成像,不同的人赋予了这件衣服不同的个性,或民族或时尚(如图8)。莨绸是充满中国味道的面料,也是侨乡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充满禅意的服装款式与独特质感的面料结合,这难道不是侨乡文化在时尚界的一种展现吗?同时也是侨乡文化的物质形式在手工艺和传统艺术发展举步维艰的局面下新的传承方式:通过结合侨乡地方产业优势来发掘服装作品的创作构思,让设计不再脱离于市场。
图8 天意服饰
侨乡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作品中,有着非常深远的审美和社会意义。中国有不同的侨乡文化,但总体特征都是与外来文化相融,兼收并蓄。作为服装设计者,更要有这样的设计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将本民族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创作出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和强烈人文内涵的作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很多经典的服装作品,都是因为运用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元素,才能得到世界文化的认同。侨乡有如此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结合侨乡文化素材,使服装作品拥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如广东的潮绣、莨纱绸、碉楼等,这些侨乡文化的瑰宝,作为身在侨乡的服装设计者应好好利用。同时我们应以侨乡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指导设计思想,拓展设计的视野,使设计不再局限于对形象简单的模仿,提高服装作品的美学层次。
将侨乡文化的人文和经济元素融入服装作品中,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地域、民族的文化精髓融入到时尚中,能够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对推广地方文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当地的服装或纺织产业合作,提升产业文化内涵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将侨乡文化融入学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使作品具有内涵,必定能提高作品层次和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艺术人文积淀。有侨乡文化特色的服装作品,有助于推广地方的文化,如“顺德香云纱(莨纱绸)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带动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项目,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笔者所在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曾与企业合作,为企业设计出符合企业优势和特色的作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如五邑地区周边的牛仔企业与本校(五邑大学)服装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合作,使用企业的牛仔面料,学生与工厂技术人员合作设计洗水效果,最终设计并制作出百余套牛仔服装,为企业及地方的文化和产业建设作出贡献。
侨乡文化的精髓是自信、开放、包容,它是在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形成的。侨乡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不同的是,它既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又非常完整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积淀下来的,不会随着时间、流行而变化。
目前对侨乡文化与服装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不深入,作为侨乡人,我们应深入研究侨乡文化在服装作品美学内涵的展现,同时从社会价值方面较深入地研究侨乡文化与服装关系。侨乡文化有很多方面,若没有选择地引入到服装作品中,会造成主题不明确。所以我们在服装设计选题之前,应先将侨乡文化中有特色的,或跟服装有关的部分梳理出来再运用。要突破在侨乡文化的表面形式上作单纯性的模仿,不可太拘泥于原型,应吸取其文化的精髓。因此侨乡文化融入服装作品,不仅需要学习侨乡文化中的开放胸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还要吸取如建筑等形态外在的艺术特征进行利用和创新,在保持作品文化内涵的同时不忘关注作品的时尚性。
[1] 张运华.五邑侨乡历史文化概要[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2] 谭海鸥.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的探索[J].肇庆学院学报,2009;(1).
[3] 叶永敏.谈服装设计的发散思维构思[J].艺术与设计,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