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士海
(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 锦州121001)
锦州海域是辽东湾的西半部分,海岸线总长105.2km,位于近似封闭的渤海的最底部。因此,潮差较小,海水交换能力很弱。一旦发生赤潮,很难在短时间内去除影响。1998年,渤海湾发生大面积赤潮,虽然没有波及到锦州沿海地区,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由于排入锦州湾的废水量常年居高不下,加上湾内海水交换能力弱,使排入的污染物自然降解很难,海水已经不堪重负(图1)。
图1 锦州湾接纳废水量趋势
锦州沿海环境状况调查始于1973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域调查全面展开,其中主要测定指标有:CODmn、DO、无机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等,2001~2010年度海域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海水中的N、P是海洋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适量的N和P能促进浮游生物的正常生长,维持生态平衡。但在人为的影响下,大量的N、P或其他含微量元素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海洋,使水体交换能力较差的局部水域营养盐过高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所以其评价方法很多,既有多因子评价方法也有单因子评价方法。对于锦州海域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笔者先采用多因子评价方法。邹景忠在渤海富营养化评价中采取的评价模式为:
表1 锦州海域主要指标测试结果 mg/L
DIN为溶解态N;DIP为溶解态P 。其中,EI≥1为富营养化,EI≥5,说明为过富营养化,为赤潮多发区域或已经发生赤潮。结合表1,其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从多因子评价角度可以看出,锦州海域2001~2005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2006~2010年情况有所好转。
再从单因子角度来评价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海水中浮游植物的变化常通过叶绿素a含量的多少反映出来。因此,常把叶绿素a含量作为赤潮预报的重要指标之一。日本的山田、熟田、吉田先生用叶绿素a含量来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其评价标准为如表3所示。
表3 单因子评价标准
我们再来看锦州海域叶绿素a含量及评价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锦州沿海叶绿素a含量及评价 mg/L
从单因子评价角度同样得出,锦州海域2001~2005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2006~2010年情况有所好转。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锦州海域2001~2005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2006~2010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富营养化状态是赤潮形成的前提条件,一旦氮磷比例超出正常范围(正常水域N∶P=10~15∶1),在适宜温度情况下极易发生赤潮。从表5中,我们可以了解锦州沿海区域N∶P的状况。
表5 N∶P状况一览
可以看出,从2002年开始锦州海域N∶P比例已经超出正常水平很多,一旦达到浮游生物适宜生长的条件,极易发生赤潮。但我们也应看到,自2007年以来,N∶P比例有缓慢下降趋势,这与市政府全面实施污染总量控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关停一批老企业、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场建设是分不开的,相信锦州海域的海水富营养化状况一定会有所改善。
[1]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锦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R].锦州: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0.
[2]林碧琴.藻类与环境保护[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3]大连市环境监测站.赤潮与生物监测[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