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2013-07-18 06:01解智涵韩军青
绿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临汾市碳化旅游业

解智涵,韩军青

(山西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041004)

1 引言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制度、技术创新、转变传统观念,以减少碳排放量为目标,降低旅游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不仅提倡一种低碳理念,更倡导以实际行动加快将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向低碳化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低碳旅游的发展道路是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更是旅游业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低碳旅游是临汾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临汾市旅游发展现状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倚太岳,西傍吕梁,中部是河谷平原,汾河干流纵横南北,两岸土地肥沃。临汾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临汾市气温特点是冬寒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年平均气温12℃,年均降水505mm。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及108、209国道南北纵贯,侯月、侯西铁路、309国道、晋韩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现辖2市1区14县和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0275km2,总人口415万人。

2.1 旅游产业地位快速提升

“十一五”以来,临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定位,提出了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的奋斗目标,霍州、洪洞、襄汾、古县等县市相继做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2010年,临汾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涵盖了多项促进旅游业发展政策,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和重视。

2.2 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根据临汾市统计年鉴数据,临汾市近年来接待游客数量和实现的旅游综合收入逐年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00~2011年,临汾市累计接待海外游客达563694人次,国内游客8124.58万人次,海外创汇11727.99万美元,国内收入363.11亿元(图1)。

图1 2000~2011年临汾市旅游收入情况折线图

2.3 旅游宣传促销成效明显

为推进临汾市“中华根·黄河魂·尧乡韵”的旅游主题形象,临汾市连续三年与太原、渭南、三门峡、咸阳、阳泉、天水等市联合推出“四省七市一证游”;指导举办了洪洞大槐树祭祖节、乡宁云丘山中和文化旅游节、安泽荀子文化节、古县三合牡丹节、蒲县东岳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成功引进了四川旅游专列、台湾包机和北京环保自驾游;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国际旅交会、国内旅交会、北方旅交会、北京旅游博览会等旅游会展,取得了良好促销效果。

2.4 服务保障质量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临汾市旅游行业树立诚信服务、质量第一的理念,在壮大服务队伍、健全保障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由“十五”末的30家和29家,发展到了52家和43家,旅游运输车队由1家发展到了5家,运输车辆达到了100余辆次,旅游从业人员达到万余人。市旅游局制定了《临汾市旅游景区安全责任制度》、《临汾市旅游运输车队安全管理办法》和《临汾市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每年与各县旅游局、旅游企业签订《旅游安全责任书》。

3 临汾市低碳旅游资源概况

临汾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五千年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魂·中华根·尧乡韵”旅游主题形象和尧文化、晋文化、黄河文化、根祖文化、宗教文化等。临汾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60余处,其中国家级28处,省级67处。现有全面对游客开放的景区(点)26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壶口瀑布、古大槐树、尧庙-华门、云邱山、古县牡丹园),2A级旅游景区2处(仙洞沟、苏三监狱),有国家级、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0处。有旅行社51家,旅游星级饭店44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1万余人。临汾市主要景点主要分布在尧都区、吉县、洪洞县、襄汾县、霍州市、侯马市、汾西县和蒲县,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特色不明显,数量较少。临汾市主要旅游景点及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临汾市主要旅游景点及功能

4 临汾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临汾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结合临汾市旅游发展的实际,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临汾市在发展旅游问题上作出了较大努力,但由于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发展途径、发展机制尚未完全确立,因而导致现阶段临汾市的旅游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4.1 低碳旅游意识薄弱,缺乏社会责任

旅游业作为一种绿色产业,对于保护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作用重大,但临汾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政府、企业、旅游者都未能把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融入到旅游的过程当中。因此,要促进临汾低碳旅游的发展,加强人们的低碳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尤为重要。

4.2 旅游产品开发滞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目前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旅游产品基本停留在开发初期,市场吸引力不足,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游车队和旅行社各个元素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未能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同盟,旅游线路价格居高不下,临汾市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尚未形成。

4.3 专业人才紧缺,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

由于低碳旅游推行时间尚短,而临汾市发展低碳旅游缺乏政府的保障政策和专业人才,尚未建立有效的推广机制和企业低碳管理、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缺少低碳项目策划、低碳产品设计、低碳企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与低碳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旅游地之间缺少经验交流。

4.4 旅游市场不规范,市场管理体制不顺

临汾市旅游景点目前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多数景点分别由文化、文物、林业、水利、城建等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临汾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障碍是市场管理体制不顺,要解决体制僵化、机制不活、部门分割的问题,就要通过改革激发活力。

4.5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滞后,宣传力度不足

临汾市旅旅接待能力明显滞后,多数景区、饭店、宾馆、旅游车队等都不具备大批量接待游客的能力,制约了各地游客进入临汾地区;旅游指引标识、游客咨询中心、旅游购物、旅游消费、文化展演等都未形成规模;在市场宣传和产品营销上,缺乏专项经费和有效措施。

5 临汾市低碳旅游发展策略

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需要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的共同参与。临汾低碳旅游资源丰富,应积极引导企业开发低碳旅游产品,提高经济收入,保护当地的自然、文化环境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临汾地区旅游产业低碳化的发展。

5.1 培育旅游者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旅游者与社区居民低碳意识、行为培育可通过政府、企业、大众传媒等渠道倡导低碳生活形式,发展低碳旅游设施,使旅游者意识到旅游过程中带来的污染与破坏以及低碳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节能环保照明工具与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购物袋等。节约能源和资源,促使旅游者将低碳环保视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

5.2 加大低碳旅游宣传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临汾市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导游进行与低碳旅游相关的知识培训,对景区内的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要使低碳旅游成为临汾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必须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发挥临汾市旅游资源的功能性,提升文化品牌,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5.3 培育专业人才,建立严格管理制度

低碳人才是发展低碳旅游产业的重点,低碳人才要有思维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政府与企业应共同出资开办低碳管理、技术培训班,建立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所需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节能管理岗位,设立节能减排标准体系以及各部门的目标与实施职责。

5.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营造一个助推社会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大投入、加强宣传,努力做好旅游企业的节能、减耗与减排工作。将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纳入政府节能减排工作政策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5 创新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业低碳化发展

临汾地区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发低碳线路或游览模式,把低碳、环保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理念,使旅游景区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方向转变,设计对自然资源损害较少的游乐活动,安排低能耗交通工具,实施原材料低碳采购、产品低碳设计与包装,发挥自然、文化资源的优势,开发生态和文化旅游型的发展模式,推进旅游业低碳化发展。

6 结语

临汾市发展低碳旅游,不仅顺应临汾市经济转型的方向,也能带动相关产业低碳化的运行。临汾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旅游规划的实施为发展低碳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发展低碳旅游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亲身体验低碳生活,了解低碳理念,理解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有助于旅游者塑造低碳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培育低碳消费市场。通过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碳排量,形成循环经济模式的旅游产业链,促进临汾市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1]蔡 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1):13~17.

[2]谢园方,赵 媛.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人文地理,2010,15(5):27~31.

[3]肖建红,于爱芬,王 敏.旅游过程碳足迹评估——以舟山群岛为例[J].旅游科学,2011,25(4):58~66.

[4]陶玉国,张红霞.江苏旅游能耗和碳排放估算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8):151~156.

[5]冯周卓,袁宝龙.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主客体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14(4):74~78.

猜你喜欢
临汾市碳化旅游业
氯离子侵蚀程度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探讨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碳化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聚丙烯腈原丝中温碳化过程中导电性能研究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