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
- 赤潮危机
养过剩,促使了“赤潮”的出现。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科学家们发现“赤潮”不仅出现在海面上,似乎还变异出了同化物体的能力。现在,“赤潮”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同化着地球,照这样下去,不出三年,地球将会变成毫無生气的“红色水球”。因此,世界各国联合起来,紧急成立了一个名为“G”的组织来对付“赤潮”。我便是其中的一名成员。2200年8月21日,是我加入组织7个月来第一次执行任务。当我到达传送室时,那里已经排好了一队人,我连忙站到队伍后面。“到齐了吗?”队长那浑厚的声音传来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4年1期2024-01-15
- 基于海洋一号D卫星海岸带成像仪的赤潮遥感监测特征
081)0 引言赤潮是复杂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即海水中的藻类以及某些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和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根据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繁殖程度[1]可呈现红色和黄褐色等。1990年联合国将赤潮列为世界近海三大污染问题之一[2]。近年来,我国赤潮呈现发生频率提高、扩张范围增大和影响危害加重的特点,对近海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目前我国对于赤潮的监测手段主要包括船舶定点监测、岸站和浮标监测以及卫星(航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8期2022-09-13
- 浅谈赤潮的危害以及治理方法
浮游性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它们伴随着海浪的拍打受到刺激时,体内的发光腺体会产生反应,发出蓝色的光,仿佛碎钻坠入了无垠的大海,它们随着海浪起伏,好像大海“流”下了晶莹剔透的蓝色泪水。美不胜收的海洋奇景引来大量游客,纷至沓来的人们忙着拍照上传视频,共同见证这罕见的“美景”。但是,这美丽的赤潮却是一种有危害的生态异常现象,自1933年费鸿年第一次记录发生在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频繁发现赤潮的踪迹,每年给沿海城市造成不少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人员伤亡。从
中华环境 2022年8期2022-08-26
-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近20年赤潮灾害特征分析*
100194)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赤潮生物暴发增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1]。赤潮不仅严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渔业和滨海旅游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通过直接接触或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健康[2]。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陆源污染物输入的增加,导致近岸海域有害藻类暴发(赤潮)的频率增加[3]。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位于北部湾东北部,西起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东与广东省英罗港接壤,东南与
广西科学 2022年3期2022-08-12
- 基于历史记录的赤潮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的构建与应用*
中国是海洋大国,赤潮灾害的频频发生已成为制约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24号)》要求“做好赤潮的防治和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赤潮灾害对渔业和旅游业等造成的损失,严格控制受赤潮毒素污染的水产品进入市场,科技部门要加强对赤潮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理的研究,加快科技攻关进程,研究提出治本措施。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实现灾害科学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各级政府减少灾害影响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灾害学 2022年1期2022-03-14
- 基于GIS的近30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赵艳民, 秦延文, 张 雷, 乔 飞, 马迎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12)收集了1990年—201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120°30′E~123°30′E, 29°00′N~32°30′N)记载的赤潮事件, 基于GIS软件对所有赤潮事件进行整理, 分析了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 并绘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分布图。结果表明: 近30年来,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经历了先升高后下降的过程, 赤潮次数共计144次
海洋科学 2021年12期2022-01-18
- 基于GF-4 卫星遥感数据的赤潮信息识别方法
——以秦皇岛海域为例*
266061)赤潮是由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主要分为有害赤潮和无害赤潮两大类。近年来,随着我国近岸海水富营养化愈加严重,有毒赤潮频繁发生且规模不断扩大,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等海洋经济产业,甚至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因此,加强赤潮研究和防治显得尤为迫切。而赤潮监测对研究赤潮形成原因、研判赤潮过程的环境特征以及做好赤潮灾害预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34期2021-12-02
- 海表温度对连江黄岐赤潮影响的研究
近海域一直是福建赤潮的高发地带[2],一方面特殊的地形特征容易导致水体交换不良,另一方面养殖业的繁荣发展加剧了海水富营养化[3]。了解赤潮发生因子与该海域赤潮的关联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赤潮的提前预警,减少养殖户的损失。赤潮的生消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体原因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与气温、风力、SST、pH、溶解氧和无机盐等几十种孕灾因子相关,涉及生物、化学、气象、水文和人为活动等多个方面[4-7]。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
海洋预报 2021年3期2021-09-03
- 基于GOCI的渤海海域赤潮信息遥感监测与分析
266590)赤潮又名红潮,是由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适宜的海域条件下,短时间突发性的剧增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异常现象[1]。赤潮不仅对渔业资源尤其是海水养殖业造成影响,还会给沿海旅游业造成经济损失。此外,赤潮还对海洋生物造成巨大威胁,人类可能因意外饮食受赤潮污染的海洋产品造成中毒或死亡[2-3]。2009—2019年间,渤海共发生赤潮92次,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9月份,其中,6—8月份赤潮发生的频率最高。赤潮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近海污染之一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7-24
- 赤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以福建省为例
的海洋环境问题。赤潮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对海洋的环境和生态结构构成威胁,造成海洋生物资源减少,品质降低,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各级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海洋环境问题。深入探讨赤潮的发展趋势、危害及应对措施,对防控赤潮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2010—2019 年福建省近海海域赤潮概况赤潮是某些赤潮生物在适宜的光照、水温、营养物质等条件下,短时间内大量增殖、集聚,造成大范围海洋水色发生变化的现象。赤潮生物品种众多,我国记录的赤潮生物已达138 种
乡村科技 2021年35期2021-03-25
- 适宜平潭海域夜光藻赤潮发生的水温和气象条件统计分析
,便称之为夜光藻赤潮(Noctiluca scintillansRed tide,NsRt)。夜光藻是全球性的赤潮生物,是我国沿岸海域最普遍的赤潮种类,也是福建海域出现频率最高的赤潮藻种,其中以平潭海域出现该种赤潮的次数最多[1-3]。虽然夜光藻无毒,但是会粘附在鱼鳃上致使鱼类死亡,鱼类死亡腐烂导致海水变质,进一步造成鱼、虾、贝和藻类死亡。以1990 年和1991 年为例,平潭海域发生4 起夜光藻赤潮,其中两起造成水产业直接经济损失70多万元[4]。夜光藻
海洋预报 2020年6期2021-01-08
- 2000—2018 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分布特征
场。福建近岸海域赤潮高发,赤潮不仅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影响渔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通过直接接触或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健康[2-4]。开展赤潮特征分析对赤潮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许珠华等(2006)[5]、李雪丁(2012)[6]分别对福建沿海2000—2004 、2001—2010 年赤潮基本特征进行分析。许翠娅等(2010)[7]对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赤潮的发生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李正华(2016)[8]对福建定海湾一次东海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11-18
- 基于GOCI数据的浙江沿海赤潮监测
很大程度的提高。赤潮是浙江近岸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中国最早有记录的赤潮就是1933年发生在浙江镇海、台州、象山石浦一带的夜光藻暴发。进入21世纪,浙江海域赤潮频发,并呈现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浙江近岸的舟山、南麂等海域更是高发区域。浙江东部沿海赤潮在1—10月均可能发生,多发于5—8月,大部分赤潮事件集中高发于5—6月。因此,对浙江近岸海域海洋赤潮灾害研究的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受制于水质监测起步时间和技术发展程度,早期的赤潮监测主要借助于肉眼、气味的表观识别
生态环境学报 2020年8期2020-10-30
- 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基本特征研究
457)1 引言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增殖并大量聚集而引起的一种使海水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随着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赤潮在我国近海的变化频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其发生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生产以及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渤海湾地处渤海西部,为京津冀地区主要排海口,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海湾内水动力交换条件较差,水体流动性较小,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迅速建设发展,渤海湾的污染承受压力骤增,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近几年渤海
海洋预报 2020年1期2020-03-21
- 你还在望“潮”兴叹吗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赤潮这种严重的海洋污染吧!赤潮是紅色的吗赤潮(目前国际上统称为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红色幽灵”。这是一种微型藻类通过生物量快速增殖(有些还可产生藻毒素),影响其他生物生长和正常食物链结构,进而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的生态现象成因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以营养盐富集和有机物污染为主要特征的近海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现象的主因。赤潮虽然名之为赤潮,可是水色并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6期2018-06-15
- 基于GIS的我国渤海1952~2016年赤潮时空分布
52~2016年赤潮时空分布宋南奇,王 诺*,吴 暖,林婉妮(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收集了渤海海域自1952年有赤潮发生记录以来长达65a的相关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该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赤潮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为渤海湾北部、辽东湾西部和东部的海域;渤海共发生赤潮189次,其中影响面积超过1000km2的有21次;2000年以后,赤潮发生频率在明显增加;
中国环境科学 2018年3期2018-03-24
- 1981—2011年间东海赤潮发生与厄尔尼诺关系分析
2011年间东海赤潮发生与厄尔尼诺关系分析邓邦平1,2,*, 张昊飞1,2, 何彦龙1,2, 王腾1,2, 袁一鸣1,21.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1206 2.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206分析1981—2011年东海海域赤潮发生次数、赤潮生物种类数以及与El Niño关系, 结果表明: 东海的赤潮发生以2000年为界可划分为2个阶段, 1981—2000年为第一阶段(初级阶段), 赤潮年均8
生态科学 2017年6期2017-12-29
- 江苏海域赤潮分布特征研究
002;2.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6)江苏海域赤潮分布特征研究高清清1,2,曹兵1,2,杨波1,2,王超1,2,朱旭宇1,2,许娴1,2(1.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通226002;2.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6)利用1997-2014年江苏海域赤潮发生记录资料,系统分析了江苏海域赤潮的分布特征,并对赤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海域赤潮发生
海洋通报 2017年2期2017-05-13
- 赤潮是什么
情怀水文化赤潮是什么浙江省是一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海水养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污水排入海中,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污染”,引起赤潮等有害想象的报道屡见不鲜,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下什么是赤潮.“赤潮”,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庭中的赤潮藻在特定一间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庭,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1-19
- 温州沿海赤潮发生的水文气象条件及赤潮特征分析
011)温州沿海赤潮发生的水文气象条件及赤潮特征分析张福星,姚玉娟,马林芳(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温州325011)统计分析温州沿海2010—2015年赤潮发生前期的水文气象资料,结果显示:温州沿海赤潮发生前期水温一般呈上升趋势,盐度维持或呈下降趋势,风速不大,风向以东北风、西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对2003—2015年温州沿海的赤潮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温州沿海赤潮发生频繁,赤潮主要发生在3—9月份,其中以5—6月份最多;(2)温州沿海
海洋预报 2016年5期2016-11-18
- 2013年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种类和分布研究
013年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种类和分布研究黄海燕, 康林冲, 杨 翼, 杨 璐, 刘书明, 王秋璐, 李 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对2013年全国海洋环境监测1626个站位生物数据进行分析, 以近2001年-2013年在我国近海海域明确发生赤潮的生物作为赤潮引发种, 开展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1) 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隶属于8门60种, 其中产毒种12种, 甲藻27种, 硅藻20种。(2) 2013年共监测到上述赤潮引发种
海洋科学 2016年11期2016-02-09
- 赤潮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50)1 引言“赤潮”被称做“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为“有害藻华”。在香港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种异常现象。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会爆发性地增殖,从而形成赤潮。习惯上将水体藻类达到一定密度后的藻华现象称作赤潮,海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大多数的海藻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还有的属于单细胞生物。由于引起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一样,海水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会出现黄绿色、黄色和褐色等颜色。赤潮分为有害赤潮和无害赤潮,相当多的赤潮是无害的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2015-12-12
- 珠江口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赤潮生消过程的环境特征初步分析
;3. 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2珠江口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赤潮生消过程的环境特征初步分析庞勇1,3,聂瑞2,3,吕颂辉31.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 海口 570125;2.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海南 海口 570206;3. 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2为了解2009年珠江口双胞旋沟藻赤潮生消过程,探索其生消机制,对赤潮进行了连续10 d(10月2
生态环境学报 2015年2期2015-12-06
- 近20a我国近海赤潮特点与发生规律*
,266061)赤潮(Red-tide)是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国际上将造成危害的赤潮称为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s,HABs)[1]。近年来河口、内湾和沿岸水域污染不断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明显上升,尤其是甲藻类赤潮有增多的趋势,但赤潮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研究清楚[2]。我国海域幅员辽阔,入海河流众多。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灾害频繁发生,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和水产养殖业[3-5
海洋科学进展 2015年4期2015-11-28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对我国赤潮发生的影响分析
081)1 引言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是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的机理至今尚无定论,因此在选择赤潮预报因子方面尤为重要。赤潮监测比较随机,无法形成完整链条,针对赤潮全过程的各种生物、化学要素的时间变化资料则更为缺乏,所以很难利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提炼赤潮发生的规律。近年来,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同时我国的沿海致潮藻类种数繁多,且分布广泛,海上生物、化学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这种情况下,水文气象条
海洋预报 2015年4期2015-11-14
- 2001~2012年辽宁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征
2年辽宁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征刘希刚 陈燕珍 王 静 姜 珊 牟 刚本文通过分析2001年至2012年间辽宁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情况,分析赤潮发生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赤潮年发生的次数、年和单次赤潮发生的面积、主要赤潮生物种类和赤潮发生期。为赤潮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赤潮生物生态特征赤潮生物种类有害藻华又称赤潮,是指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尤指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色变化或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一种生态异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24期2015-11-07
- 赤潮:一种可怕的“海洋癌症”
技术协会 游建胜赤潮:一种可怕的“海洋癌症”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游建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大,赤潮发生的频率日益上升。该文首先介绍赤潮的形成和分类,回顾了从古至今我国关于赤潮的历史记录,论述了赤潮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生态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自然条件、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赤潮产生的原因,并对赤潮的治理措施作了总结与展望,指出通过人类的不断研究,赤潮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彻底的根治。赤潮 污染 海洋生态环境1 赤潮的形
海峡科学 2015年2期2015-04-10
- 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与防治对策
10002)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与防治对策周靖淇(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长沙 410002)有害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微型浮游藻类,除了浮游海藻之外,还有一些单细胞的浮游生物也是可以形成赤潮的。赤潮并不是只有红色,根据形成原因可能会有红色、绿色、灰色、褐色等不同的颜色。近年来,有害赤潮发生率逐年升高,在全球造成的危害也逐渐增多。有害赤潮;形成机制;防治对策1 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微型浮游藻类存在于海洋中,这些微小的浮游藻类是海洋系统食物链的基础,它们同植物一样
黑龙江科学 2015年19期2015-03-28
- 外来赤潮生物入侵现状及对赤潮灾害的影响研究
岛066004)赤潮生物是指能大量繁殖并引发赤潮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动物和细菌等,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居多,其次为硅藻、蓝藻、金藻、隐藻和原生动物等[1]。近10年,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灾害呈减缓的态势,但令人担忧的是外来物种引发赤潮的比例呈增加态势[2]。据资料显示,外来赤潮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是船舶压舱水排放所致[3-5]。为了降低外来生物入侵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常用的处理手段为压舱水深海交换技术,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过于广泛,导致一些低风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3-22
- 福建省赤潮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桂,郭民权福建省赤潮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李雪丁1,曾银东1,任在常1,张春桂2,郭民权1(1.福建省海洋预报台,福建福州350003;2.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1)考虑赤潮预警的业务需求,基于GIS平台、C/S(Client/Server)架构和2D web GIS服务平台,研发了赤潮预警系统,该系统由赤潮监测数据库、赤潮藻种库、赤潮预警模型、赤潮动态、赤潮历史资料和系统管理六大模块组成。可实现生态浮标监测、常规现场监测、应急监测、卫星遥感
海洋预报 2014年4期2014-02-08
- 基于C/S架构的业务化赤潮漂移扩散预报
近年来,我国近海赤潮发生的频率和面积均居高不下。2010年我国沿海共发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892 km2,赤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6亿元【1】。赤潮已成为频繁侵害我国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目前业务化的赤潮预测工作主要应用经验、统计或统计结合数值的方法来对赤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但由于赤潮的发生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对赤潮的发生时间和范围进行预测往往不能满足赤潮灾害预警的要求。赤潮爆发后常伴有一定范围转移、扩散的发生,
海洋预报 2013年1期2013-11-17
- 中国近海赤潮基本特征与减灾对策
域环境日益恶化,赤潮灾害频发。截至2011年,中国沿海赤潮已累计记录1 047起,现阶段正处于赤潮频发期。赤潮灾害一旦发生,难以治理,对生态健康和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极大,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环境灾害之一。目前针对我国赤潮开展的研究很多,如赤潮的孕灾过程(梁松等,2000;齐雨藻等,2003;)、分布特征(朱明远等,2004;齐雨藻,2004)、发展趋势(周名江等,2001;赵冬至等,2003)以及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缪锦来等,2002),其成果为
海洋通报 2013年5期2013-08-14
- 基于光谱差异的东海赤潮提取算法
049)0 引言赤潮,又名红潮(red tide or algal blooms),是由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1]。赤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它不仅破坏海洋渔业生产、恶化海洋环境、影响滨海旅游业,而且还会因误食被有毒赤潮生物污染的海产品而造成误食者中毒、甚至死亡。东海是我国赤潮灾害的“高发区”,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均明显高于渤海、黄海和南海3个海区。东海赤潮爆发时呈现
海洋学研究 2013年2期2013-05-22
- 孔石莼和赤潮异弯藻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岛266003)赤潮是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近年来,中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频率、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赤潮不仅会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生产,恶化海洋环境,影响海滨旅游业,而且有一些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会排放出毒素,对人类生活直接造成危害,即形成有害赤潮HAB。因此,赤潮已成为当前污染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由于在赤潮的发生和消亡过程中各种理化因子和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找到非常理想的治理方法。利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因子进行赤潮的防控已经越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6-06
- 我国近海赤潮灾害发生特征、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112)我国近海赤潮灾害发生特征、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高波1,2,邵爱杰2(1.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6;2.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1112)近海赤潮灾害的频繁暴发严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环境。根据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从赤潮灾害发生时间、地域分布、赤潮生物优势种和规模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近海赤潮灾害的发生特征,同时探究了赤潮生物、营养物质(氮、磷、铁、锰、维生素、特殊有机物等)和外部环境(气象条件、水动力条件、
海洋预报 2011年2期2011-12-23
- 赤潮快速预警研究*
266033)赤潮快速预警研究*高晓慧1,2,王 娟1,2,孟庆凌1,2(1.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青岛 266033;2.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33)文章研究和探讨了几种赤潮快速预警的技术,介绍了这几种赤潮预警技术在“863”项目“赤潮重点监控区监控预警系统”和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中“赤潮监测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实现高精度、高时效的赤潮预警,达到了减少赤潮灾害的目的。赤潮;危害;快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7期2011-11-06
- 赤潮历史记载及其成因与危害
050011)赤潮历史记载及其成因与危害庞景贵1,周军1,康辰香2,曹杰英2(1.河北省水产研究所 秦皇岛市 066000;2.河北省水产推广技术站 石家庄市 050011)阐述我国对赤潮研究的历史记载与过程、赤潮种类、成因及其对我国及河北省渔业带来的危害,以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促进赤潮研究的发展。历史记载 成因 危害 赤潮1 赤潮研究历史记载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有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11年4期2011-04-11
- 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南海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
10301)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南海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王素芬,唐丹玲(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01)利用历史数据和卫星观测,系统分析20多年来(1980年-2003年)在南海海域发生的赤潮事件与环境特征,详细比较赤潮在南海四大区域(北部、东部、南部和西部海区)的区域分布、多发藻种和季节变化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域赤潮发生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性:赤潮多发区域集中在珠江口附近(中国),马尼拉湾
海洋通报 2010年5期201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