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向与个性体验关系刍议

2013-07-13 02:31郭文香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老爷爷文本儿子

郭文香

语文课程目标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分享中培养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从而达到优美健全的人格素养的目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所以,语文课程不能不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能不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但同时,语文教学又强调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该如何认识并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必须建立在正确价值取向

小学生还处在心理不成熟的时期,缺乏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分辨力,有时甚至会出现混淆。他们对事物的体验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这种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当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发一些错误的认识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看清那些隐含着的不合理之处,让独特的个性体验建立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上。有一个教学片段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教者执教的是《三个儿子》一文。

生1:老师,我觉得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不对的。

师:你有新的发现,请具体说说。

生1:你看,第一个儿子会翻跟头,第二个儿子歌唱得很好听,他们用自己的特长给妈妈解闷了啊。而且,妈妈不是最希望我们有特长,这两个儿子特长学得那么好,满足了妈妈的希望,妈妈一定很高兴。老爷爷怎么能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生2:我平常也喜欢唱歌,喜欢用歌声为妈妈解闷儿啊!妈妈还常让我在客人面前表演唱歌。我会唱歌,妈妈很自豪啊!

生3:第三个儿子没有特长,要是我妈妈才不喜欢呢!

师:同学们言之有理。那,如果老爷爷在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

生1:我想对老爷爷说,只要妈妈喜欢,唱歌的、翻跟头的,都是好孩子。

生2:我想对老爷爷说,帮妈妈提水的是好孩子,能让妈妈自豪的也是好孩子。

……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如果老爷爷来我们班,一定会看到更多的好儿子、好女儿。

《三个儿子》是一篇浅显的课文,但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文本的价值取向是教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尤其在这个独生子女时代,这样的感恩教育尤为重要。上述片段中,教师提出了“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开放性问题,旨在引发学生的个性体验。但教师错误地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这一理念,所以当学生说出“第三个儿子没有特长,要是我妈妈才不喜欢呢。”这样明显的错误时,教师也不敢加以引导、纠正,导致文本的价值取向丧失殆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解放,对事物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元化。但是,不论思想多么解放,认识多么多元化,都应该建立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上。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不能等同于“迁就”学生的个性体验。

二、以文本为基础,有效引导、提炼学生个性体验

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体验不管多么独特,都必须以文本为基础,通过整体把握文本,推敲重点的词句,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要想超越文本,必须走进文本,这是阅读的规律。从教学的角度讲,引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提炼个性体验中的原始本意,剔除一些非本意的错误信息,那些对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加辨别地肯定,或者简单地否定,都有悖于语文教学的规律。

课文《中彩那天》讲的是父亲无意间抽中大奖,但是抽中大奖的彩票却是父亲帮同事买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把大奖给了同事。文本要传达的是“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价值取向。面对一辆价值上百万的崭新、豪华的名牌汽车,能有几人不心动?又有几人能心甘情愿地把到手的巨额财富拱手让人呢?更何况文中的父亲梦寐以求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更何况这件事无人知晓呢。因此,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亲解决道德难题时的心理活动。笔者有幸聆听了一位教学新秀的精彩教学,记忆犹新。现摘录其教学片段:

师:中彩以后,父亲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汽车是留给自己还是还给库伯呢?请问,你赞成哪一个观点呢?

生1:我认为汽车应该还给库伯。因为是库伯的那张彩票中奖,说明汽车是库伯的。

生2:我认为父亲可以把汽车留下来,因为两张彩票都是父亲买的。

……

师:同学们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面对奔驰汽车,父亲确实想把它留下来,他也有很多理由。所以课文上是这样写的——“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大家大胆地坦露自己的心声。

生1:有一天,我发现家里的电脑桌上有20多块钱,正好我要买盒彩笔,就拿走了。后来妈妈问我拿钱了吗?我没敢承认,就说没看到。事情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一想起这件事,我心里还是很难受,觉得自己不是个诚实的孩子。

……

师: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心情一定轻松不少了吧?(学生一片肯定声)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坚守诚信,就是坚守做人的底线。文中的父亲抵住了诱惑,最终选择了放弃汽车,坚守诚信。请同学们用上“就算……我也不能……就算……我也不能……那是因为……”说说父亲归还汽车的理由。

生:就算我想得到这辆汽车,我也不能违背良心;就算我们家再穷,我也不能欺骗自己;就算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我也不能占用这辆汽车。那是因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

上述片段中,学生最初的个性体验出现了一些偏颇的现象,但执教者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畅谈对诚信的认识。这一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父亲作出还车的决定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又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种道德观念——诚实守信是可贵的。末了,教师还安排了按句式说话,这一语言实践使学生真正领悟了做人的道理:父亲面对诱人的名牌汽车,面对那么多“正当”的理由,还将车送还给库伯,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老爷爷文本儿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打儿子
老爷爷和音乐蘑菇城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共享
我送老爷爷回家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