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教育梦想

2013-07-13 02:31潘清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育才学校教育

潘清河

也许是在厦视“TV透”栏目上看到他精彩辩论的场景,或许是我们之间有着一种似曾相识的缘分,从相见到相识短短的的几个月,黄马福为人处事的学者风范,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尤其是我第一次走进厦门海沧育才小学,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别具匠心的办学特色、浓郁温馨的书香气息、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乐教好学的师生面貌,足见了黄马福人性化管理的魄力与风采,也让我为他卓有成效的办学业绩更加肃然起敬。

一、怀揣教育梦,走上三尺讲台

成长在特殊年代的黄马福,与当年许多人的命运一样,三岁就跟随着支援革命老区的父母从闽南老家移居宁化县中沙乡的武昌村。农村的生活虽然艰苦,可也给黄马福带来不少的欢乐,他曾经养过猪、放过牛,在田头山里种过菜、插过秧。武昌村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这里,不仅经济条件滞后,文化教育也相当贫乏。然而,迁徙而来的“移民们”对孩子的教育还是相对比较重视。也正因为有家庭良好教育的背景和环境,再加上黄马福天生就是读书的料,所以,学生时代的他在学习方面的天赋就比当地的农民子弟更胜一筹。黄马福从小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夙愿,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人民教师,也许是因为他小时候曾看过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深受影片中主人公影响的缘故。带着教育梦的他中学毕业后就选择了教书的职业,考取宁化师范学校,成为村里和乡里第一个也是当年唯一考取中专的应届毕业生。

黄马福不但有当教师的梦想,而且还有当教师的天资,由于他的嗓门既宏大又响亮,在面试朗诵和唱歌时,他的大嗓门折服和倾倒了在场的评委,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赞赏,当然,他也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关,走进了培育普师的摇篮,开始了快乐而又紧张的学习生涯。

两年的美好时光一晃而过,黄马福从宁化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他满怀的憧憬走向了他朝思暮想的教育殿堂。尽管毕业分配时他被安排在全乡最偏远,海拔最高,人口最分散的村子当“孩子王”,尽管没有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毕竟给黄马福多多少少带来一些遗憾。但对教育执著与追求的他却始终无怨无悔。因为在他看来,无论在哪里教书都一样,都能发光发热,更何况农村更需要教育和老师。

黄马福在教师生涯中走进的第一所学校是红门小学,从家里到学校要跋涉十华里、历时三小时且又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山路。虽然在前往学校的途中,黄马福心里有无数个想象,无数个假设,但眼前的现实还是令他不寒而慄,震惊不小。学校孤零零地建在山头上,离民居还有一段漫长的路。喝的水要到山脚下的沟底去挑,来回一趟要走半个多小时;吃的饭要自个用大灶大锅煮;一到晚上更是难熬,因为这里连电都没有,更不要说文化生活。这样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简直让人无法想象和难以置信,即便是一个铁打的汉子也会因此而潸然泪下,当然,黄马福也伤心地偷偷流过几回眼泪,但他还是坚强地面对眼前的现实,面对自己的抉择。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是啊!他相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他更坚信,“天无绝人之路”。于是,还不满18岁的黄马福就这样走上了一条艰难而繁重的教学之路。

红门小学很小,却还是一所完小,一共只有7位教师。初出茅庐的黄马福就予以重任,当上学校的负责人。还在见习期间就走上学校的管理岗位,我还是头一回听说。可这所学校的校长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这对黄马福来说,的确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既要任课,又要安排每个老师的工作,还要排学校的功课表。由于学生少,教室也少,教师更少,学校只得采用复式班教学。而更苦更难的事是动员村民的孩子到学校上学,为了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让更多的农家孩子接受文化教育,黄马福和他的老师们经常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马福在红门小学艰难地度过了三年。虽然岁月荏苒、时过境迁,往事不堪回眸。尽管黄马福后来也因婚姻关系调到工作条件和教学环境比较好的学校,然而,每当想起这三年的磨砺和艰难历程,他还是深有感触,甚至感慨不已。因为这是他人生一种宝贵财富,一种精神支柱,一种力量源泉。真可谓环境造就人,艰苦磨练人,生活考验人。因为这三年,让黄马福增长了不少的学识和见识,也为他日后的成长与成功奠定基础。

二、带着教育梦,来到经济特区

2001年,是黄马福人生旅程的又一个转折点,也是他最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7月,他作为福建省第六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厦门集美大学接受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就在培训期间,刚好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校园长,闻讯后的黄马福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名应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以笔试入围,面试第一的好成绩成功应聘。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总共只有短短三天的时间,招聘单位的有关领导就通知他已被录用,马上回原单位办理调动手续,并于同年的8月25日到岗接手海沧延奎小学校长工作。虽然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黄马福对原工作多年的学校也是充满感情,也是依依不舍,甚至也想打退堂鼓。但经济特区的厦门也许对他更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更有用武之地,尤其是海沧这片教育热土,更是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就这样,黄马福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大海,带着教育梦来到如火如荼的经济特区,来到了翻天覆地的海沧区,开始新的生活,接受新的挑战。

山与海的交融,乡村与都市的互补,是黄马福办学管理、教书育人的一大看点。他来厦门之前,曾在原福建维尼纶厂子弟学校、永安纤城中学小学部、永安九中小学部当过教师,做过教导,任过校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经验。特别是他担任校长的几年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的田径队、舞蹈队、合唱团等在永安市崭露头角,展现风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得到提升,成为三明市乃至福建省厂办学校的一面旗帜。而这些开拓性的经验也在黄马福以后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2002年8月,黄马福又一次予以重任,担任了海沧育才小学校长和书记的职务。这是一所有80%的农村孩子(其中53%是外来务工子女)且教育教学质量长期落后的学校,与他先前所在的某些学校没有多大的区别。然而,黄马福还是毅然决然地服从工作安排。面对这样的一所学校,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深刻地意识到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对黄马福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机遇和考验。走马上任以来,黄马福就与学校的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同心同德,进行科学、民主、严格的管理;积极发挥广大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挖掘教师的潜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形成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改革求发展,大力开展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显著的成效。黄马福上任后就为育才小学描绘出一幅宏伟蓝图,他明确提出“面对办学实际,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握调整契机,一心一意创办‘五个一流学校”的工作思路;以“一年大变样,两年成了样,三年好了样”为近期目标,以“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为永恒宗旨;走管理强校,科研兴校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实施“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发展”策略。八年来,海沧育才小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呈现出一派可喜的现象,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硕果累累;课程改革独树一帜;教研成果、校园文化建设精彩纷呈;素质教育、德育活动领先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育才小学已经从一所薄弱的农村完小迅速崛起、展翅腾飞,成为厦门特区小学教育的一颗璀璨新星,一面光辉旗帜,一扇对外窗口,一所口碑学校,在省、市、区都享有较好的声誉。同时,也使黄马福的教育梦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我几次走访了海沧育才小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和最大感受的是学校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尤其是别具一格的“恩来园”、模拟“长征行”的感人场景、芳馨飘逸的“书香校园”、学生治理劳动的情景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耳目一新。

采访时,当我问起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出发点和动机时,特别是“恩来教育”这种十分罕见的教育活动时,黄马福显得异常兴奋,便向我娓娓道来:从目前学校的教育来看,德育方面的内容确实很少,如何研发校本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的精神文化,应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榜样的学习,我也思忖了很久,正好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中国周恩来研究会取得联系,他们经常向我们提供了很多周恩来的有关资料和书籍,再加上我从小就非常崇拜和景仰敬爱的周总理,所以“恩来教育”的方案便一拍即成,学校的“恩来园地”也很快地建成。师生们学恩来、知恩来,通过阅览书籍、观看影片和图片,朗读演讲,环境布置等教育形式,让恩来的为人做事的工作作风,外交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大爱无疆的光辉典范更深入人心,特别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对学生激励和鼓舞很大。除了日常性的教育活动外,学校每年的3月5日和1月8日,都要举行较为隆重的纪念周总理的活动,此外,模拟长征行、劳动教育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目的是通过模拟长征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通过学生做家务事,学校定期举行劳动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提高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感受劳动艰辛,享受劳动快乐。书香校园同样也是我们办学的一大亮点,我们创办了开放式的图书长廊,让学生不用借书证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借阅图书,并通过当今信息技术,通过电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检测。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视野也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参加比赛,我们的学生一点也不输给城里的孩子。现在学生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已蔚然成风,而更令我们欣慰的是许多学生不管走到哪里,书包里随时都带着一本书,一有空就拿出来阅读。

三、追逐教育梦,步入美好人生

黄马福以改革开拓者的魄力与执著,以教育工作者的大爱与忠诚,以对每一个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了29个春秋。

黄马福怀揣教育梦,追逐教育梦,用满腔热情和辛勤汗水创造着美好的人生。应该说,黄马福是幸运的,因为他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黄马福是成功的,因为成功的大门总是向着有准备的人敞开。

黄马福从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在用心经营自己的美丽前程,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的聪明与才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活跃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1993年,他参加永安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荣获数学科第一名,并被推荐参加福建省小学数学新秀评选,经过上课、当场评课、现场论文写作等比赛,于1994被授予福建省数学教坛新秀称号。2000年,他参加小中高竞评,在全三明地区50多个选手中,通过现场备课、说课和论文答辩,评委现场打分的公开竞评,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福建省第三批具有小中高职称的教师。2001年,作为省第六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厦门集美大学参加培训。2002年参加福建省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合格。2003年参加厦门市教育局第八期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获优秀学员。2004年获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章”、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验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厦门市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黄马福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理想的殿堂,然而每一项荣誉,都倾注着他多少的心血,每一步的脚印,都凝聚着他多少的汗水。

黄马福是一位科研型、专家型、实干型的校长,他除了学校的管理工作外,还要在教学一线上上课,还要投身于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中。他积极撰写论文,阐述了自己教育教学感悟。《探究·感悟》发表于《福建教育》2006年第8期、《管理的三个关键词》发表于《福建教育》2006年第9期、《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与评析发表于《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第6期、《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发表于《小学数学改革与实验报》2003年第1期、《用恩来精神育才》发表于《厦门教育》2005年第2期、《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发展》2005年厦门市校本教研现场会专题报告、《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教学的体会》发表在福建教育之窗。

黄马福十分重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他不仅鼓励年青教师多参加课改活动和学科竞赛,而且还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年青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培训,甚至还亲自指导年青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几年来,他指导李鹏老师获市、省、华东六省一市教学比赛一等奖计3次,指导王双莲的《品德与生活》,指导谢巧燕、王珍、易增加、邓玉秀等老师参加市区开课、比武均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一校之长的黄马福,在海沧这片教育的热土上挥洒智慧,在育才这所育人的园地里奉献青春。八年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课程改革成绩斐然,德育先行富有特色,队伍建设业绩骄人,管理水平再上台阶,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各种荣誉也是接踵而至:2004年被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授予福建省“少先队工作红旗大队”、2004年被评为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04被评为厦门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厦门市绿色学校、2006年,学校合唱队参加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获银奖、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2007年被授予省、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几次来到海沧育才小学,听得最多的是老师们对黄马福的赞誉和评价:“他身为校长,工作自然千头万绪,但他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第一线,以爱教育、爱育才、爱师生为动力。他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在教学、教研及课题研究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作为校长,他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研究教育教学,深入一线听课,了解学情师情,解决师生困难是他的第一任务;他深知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每学期他都听课评课上百节,与教师备课、研究课、设计课乐此不疲。”“面对长期落后的育才,他明确提出‘严格常规、优化课堂、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举措;面对进步巨大的育才,他又明确提出‘扎实双基、培养能力素质、突破制约瓶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学生的素质能力,使双方互动发展,打造优质教育。”“为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搭建诚信教育的平台,更为了盘活学校图书,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他创造性地建设书香长廊,得到各方的肯定和支持,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作为校长,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讲政治、讲正气,处处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从不以权谋私和计较个人得失,用自己强烈的工作责任和事业心,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德树德,以信取威,为人处事做到讲原则、讲感情,刚柔相济,客观公正,不徇私情,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团结、融洽的校园人际环境,形成了育才小学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团队。”……

从黄马福的校长室走出来,正值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各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有序地开展体育活动,兴高采烈的孩子们让整个校园更充满活力,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据悉,这些年教育部门才倡导学校要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而早在几年前,黄马福就率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他的这一举措不但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和响应,更是得到媒体的一致肯定,家长们的拥护与支持。

追梦是无止境的,而追梦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彩,我们在乎的不是追梦的终端,而是旅途的美丽风景。对黄校长而言,追逐教育梦的目的不在于结果有多么的美好,而在于过程的精彩演绎。是啊!教育是多姿多彩的,有梦的教育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育才学校教育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人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