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2013-07-13 02:31郑红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具童话课件

郑红祥

有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的课堂。有效课堂实施的前提是有效的备课,关键是课堂实施的策略。备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课更难,笔者想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准确,课堂才能有的放矢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备课时,应准确制定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

⒈教学目标要文本个性化。我们备课时不难发现,教师教学用书中描述的语文素养方面的教学目标,大多是“认识或会写几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千文一面的要求。实际上课时,则体现为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读一读课文,课堂实施起来要求就较“泛”,针对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深入研读教材,弄清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注重教学融入过程与方法意识,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目标,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制定体现该文本独特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如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一课,是该册第三组“中外童话”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承载着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质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承接着在三年级对童话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有所总结,提升的重任。基于该文教材编排中的作用和文本特点,这课的教学目标可在认字,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制定如下文本个性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童话角色,体会童话语言的特点;在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变化、巨人态度感觉的变化中,领悟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有了这两项目标,课堂实施时“读”的训练就有明确的指向:体验童话的角色。

⒉教学目标要操作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能让教者准确把握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要设计出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它必须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到的。我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时,其中有一项教学目标是这样设置的: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在教师提供的具体语境中判断是否适合引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名句,感受名句的魅力。这一目标描述了学生达成目标的具体操作行为“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规定了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条件,是否适合引用名句是在教师提供的具体语境中进行判断。如此设计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堂实施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乃至教学媒体的安排和采用就能有的放矢。

二、预设情境要有效,课堂实施才能生效

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大多数教师备课时都能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预设,但是如果预设准备不充分,不能让学生入境又入情,则形同虚设,为无效情境。只有创设了有效的情境,课堂上才能真正生效。

⒈导语设计要能很快引学生入学习佳境。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加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唱这首歌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该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恰当的导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因素,从而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信息提供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备课时,导语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平时看一些教师的教案,大多看到的是“谈话导入”“导入新课”等寥寥数语,至于怎么谈话,怎么导入,则不得而知。在听随堂课时,就能发现,由于课前未能很好的设计导语,一些教师的导入只凭所谓的经验去临场发挥,随意性很大,学生未能很快进入学习佳境,这样的课堂高效则无从谈起。

⒉讲与演并用,让学生入境也能入情。《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它强调使学生在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在课文中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是课堂实施策略的一个难点。据专家研究表明:某一知识如果教者分别采用单独向人讲述、单独向人演示、单独讲述加演示的方式,三天后,学生能记忆的分别是所学知识的10%、20%、65%。可见讲与演并用方式的高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需要我们以生动的讲解,逼真的演示,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入境又入情,从而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确切地理解课文,针对学生的心理,作好要讲要演的情境准备;上课时,拓展教学思路,紧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情,采用多种手段灵活再现教材情境,尽可能给学生以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问题设计要讲究,课堂操作才能有效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问题之于课堂,犹如射箭之于准星,瞄得准,箭才能射中靶心,才能取得全局的胜利。

⒈课堂提问,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明确目标,或提能绷起思维神经的问题;或提徘徊于思维十字路口的问题;或提竖着思维导向路标的问题;或提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或提能扩展思维时空的问题;或能引迸创新思维火花的问题。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在创设情境引领孩子们进入漂亮的花园后。我紧紧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句话,提出问题备课时设计好的问题:巨人有哪些任性冷酷的表现?这些表现使花园产生了什么变化?你从花园的变化,明白了什么?这三个问题起到了引领学生读懂课文内容,领悟童话所含道理的风向标作用,课堂上学生任务指向明确,学习自然就高效了。

⒉提立体问题,不提线性问题。线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向某个唯一答案的提问,线性问题思路窄、跨度小、答案唯一,教学时显得多而杂乱。立体性问题是相对于线性问题而言,立体性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种多样。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部分“闯入租界,解开谜团”时,一位教师提出了下列问题:周恩来闯入租界后看见了谁?生回答“妇女、洋人、警察、围观的人”后,教师继续追问:是怎样的妇女?在做什么?为什么哭泣?洋人表现怎样?警察怎样做?围观的人为什么不敢怎么样?最后小结时又问:课文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写具体的?这样的问题,似循循善诱,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回答,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另一位教师教时,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周恩来闯入租界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他当时心里感受如何?这样的问题避免了一问一答的“傻瓜”式提问,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看见的有租界的繁华、妇女的悲戚、洋人的得意、警察的奴颜婢膝和围观人群的敢怒不敢言;听见的有租界的喧嚣、妇女的哭诉、警察的训斥,让周恩来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学生体会周恩来的心理感受就能感同身受了。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一遍遍读书,认真思考,把书读厚,是有效的问题。

四、教具课件的准备要“量体裁衣”,课堂运行才能高效

在语文教学中,更需要我们以形象生动的画面,生动逼真的情境,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从而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大部分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往往会借助各种教具,课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具,课件使用得当,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导致语文课的高耗低效。因此,备课时,要精心备教具,备课件。上课时要适时恰当使用,见机行事。

⒈该出示,展示,投影的一定要投影。专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信息的来源83%靠视觉获取,后靠听觉获取,学生获取学习信息大部分是靠看和听,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看懂听懂。如每一节课伊始,揭示的教学目标,要以书面形式投影展示;每个环节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思考什么问题要投影展示,课后留的思考题或作业也要投影展示,并带领学生看懂,听明白。学生接下去的学习才能有目的,可操作,有效。

⒉教具,课件的使用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常听一些教师抱怨,这节课使用的是某名师的教案,准备了相同的教具,还下载了整套完整的课件,可课堂效果怎么就能不如人家名师呢?殊不知,教具课件的使用也还要因人(教师本身,学生)而异,因地(学校,班级)制宜。名人教案、课件我们可以借鉴,如果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只能是“东施效频”事倍功半。我们备课组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班准备了生字词卡片,(用于检查生字的预习及学习;演示稿,用于教学目标的展示和各环节要求的展示,及重点句段的出示;还上网下载了多媒体课件,用于演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六七条的细丝,每条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及脚的样子。当教师播放课件时,学生看得很认真,并受到要像作者一样仔细观察的启示,看完后,学生理解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却由于观看时,投影有些模糊,一生突然说爬山虎的脚还长了细细的茸毛,而一些同学说没有,就争了起来,教师在肯定那位同学细心观察的同时,还解释了好一会是由于投影模糊给人错觉。这一环节教学耗时6分钟,另一位教师上课时,课前教具准备稍作了改动,放弃多媒体课件,随手从学校操场围墙摘来一些爬山虎实物。教学这一环节时,只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再对照文本进行朗读,只耗时3分钟,效果显然比使用多媒体课件好。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仅需要教师备课时付出创造性的辛勤劳动——就教学目标、课堂情境、课堂提问、辅助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与准备,还需要教师上课时加以灵动的教学机智,实现备课与讲课的有效衔接,最终实现课堂的教学。

(责任编辑:闽 晓)

猜你喜欢
教具童话课件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