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
近年来,随着“经典诵读”的深入推广与“书香校园”的构建,许多语文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且第一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小学阶段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得不到有效保障,通常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阅读面狭窄。除了教师推荐的有限几本书外,学生们的阅读大部分停留在漫画、童话、寓言、科幻小说等通俗读物上,大部分学生购书首选是优秀作文选,而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关心很少,文学名著的阅读量严重不足。
2.阅读能力低下。学生无论在阅读的理解还是阅读的速度上都远远达不到要求,许多学生甚至还没有养成默读、速读的习惯。
3.家庭重视不够。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忙,自己无暇读书,更谈不上督促孩子博览群书,家庭缺少读书的氛围。许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成绩,不支持孩子阅读。孩子的阅读欲望、兴趣被家长轻易扼杀。
4.与现代媒体相冲突。在现代生活中,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现代媒体占据着学生的生活。不少学生一回家开的是电视机,点击的是网络游戏。随着《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拍成电视连续剧上演,学生更喜欢看有关的电视剧,而不愿去看原著,从而放松了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从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现状来看,如何调动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多途径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发现利用电视等媒体观看影视作品能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兴趣和热情。五年级下册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这一单元中,编者采用了“以课文带名著”的方式,文本中的名著片段只是引子,目的是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名著,激发对阅读名著的兴趣。于是在教学《景阳冈》这一课时,通过武松在酒家喝酒和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两件事来启发学生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对课文中武松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行仔细揣摩,从而体会出武松豪爽、武艺高强的特点。但要对武松这一人物有更深的了解,还得借助原著。而古典原著难读,篇幅长,节奏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读起来相当费力,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电脑这个媒体。我引导学生:《水浒传》中除了描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外,还描写了武松另外两个比较典型的故事:“痛打西门庆”和“醉打蒋门神”,你们想看这两集电视连续剧吗?学生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于是我上网搜索,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课后学生借助学习《景阳冈》的方法去阅读原著中这两个故事,进一步感受武松的仗义、豪爽、嫉恶如仇、武功高强的特点。在教学本组教材《草船借箭》《石猴出世》时也采用相同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原著。由于阅读目的明确,再加上有恰当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因此学生在阅读原著中相关故事时很投入,收效显著。
二、巧用形式,轻松阅读
所谓“巧用形式”主要在“巧”上下功夫。我在教完《草船借箭》一课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很多学生初次拿到这本书,特别是女生,往往会望而却步。针对这一现象,我想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通过学习成语的方法来阅读三国。我把它称之为“成语话三国”,就是通过小说中的很多成语引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而把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那么对三国里的故事情节也就了解个八九不离十。于是我先搜索,发现三国一书中大概有八十几个成语,几乎每个主要故事都可以用成语去概括,如望梅止渴、七擒七纵、三顾茅庐、锦囊妙计等,在教学生记住这些成语的同时,学生也轻轻松松记住了一个个有关三国的故事,我趁势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那段时间班级里掀起了读三国的热潮,阅读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
三、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由于学生课外阅读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那教师如何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呢?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不同的读书方法,以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如:(1)略读:适合于报刊类的阅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迅速地了解作品的大意,有选择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2)精读:对于一些名篇、佳作、经典片段,需要反复研读,深入思考,像《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国学须熟读成诵。(3)速读:通过有效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的本领,能达到“一目十行”。
其次,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如:(1)单纯的摘抄、作记号:将文章中优美的或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如重点词用△,好句用_,中心句用﹋,并把自己在课外书上做的记号展示给学生看。(2)作眉批:在阅读时遇到精彩处,有感悟、疑问处随手进行,把读书时的体会、心得随时写在书的空白处。(3)把读书笔记与课文学习、习作结合起来。如:从读过的文章中挑选几个词语,让学生用这几个词语写一段话;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根据书中的主题,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例子;学了《凡卡》一课后,假设凡卡的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替凡卡的爷爷给凡卡写一封回信……这样的读书笔记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四、营造氛围,享受阅读
要想培养贪玩好动的小学生捧卷阅读的习惯,应该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
1.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充分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和“素质教育苗圃”,以经典名言、古诗词、手抄报、精彩习作为主,开辟“新书介绍”、“读书之星”等专栏,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2.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课堂语言丰富多彩,旁征博引,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汲取。于是我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尝试着和学生一起阅读。高年级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教完课文后我会介绍相关的课外书给学生看,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安徒生童话集》,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爱的教育》,学了《蟋蟀的住宅》读《昆虫记》……师生一起阅读,一起交流阅读感受,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各种形式展示给大家,如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没有日积月累,就没有学生丰厚的语文功底。我们就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畅游,去领略阅读的魅力,摘取丰硕的阅读成果吧!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