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公平”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路径选择*

2013-07-12 06:12:00车卉淳
生产力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贴现率代际财产

车卉淳,赵 娴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 101149)

一、传统经济学对资源枯竭原因的解释

人类社会从产生以来,就通过利用与消耗自然资源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革命的到来,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各种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疯狂掠夺与使用之下,存量锐减,甚至即将消耗殆尽。因此,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资源耗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拯救措施,一直是经济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经济学将资源耗竭的经济学原因归结为正值贴现率政策,并将其作为分析资源配置问题的主要分析工具。这一政策从“经济人”行为假定出发,虽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由于忽略了代际公平,因而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一)“经济人”行为假定与正值贴现率——对可持续发展与代际公平的背离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建立在“经济人”行为假定基础上的正值贴现率政策一直被作为分析资源配置问题的主要分析工具。从“经济人”的行为假定出发,人们在把资金的将来值折算成现值时,往往采用正值贴现率,即经济学中所说的“庇古近视”——人们总是倒拿着望远镜看未来,把未来的利益看得很小很小,在超过某一时点以后,其价值对于当代人来说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正值贴现率是建立在“经济人”行为假定基础上的。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其他利益如社会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都不在其考虑的范畴之内。对当代人来说,较近的未来比较远的未来更有价值,或者说,现时的消费要大于未来的消费,这导致了人们过于关注现在,而漠视未来。因此,按照“经济人”行为假定,人们在计算资源的时间价值时,自然要使用正值贴现率。但是,正值贴现率会导致当代人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从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利于代际公平的实现。

(二)霍特林规则——“重效率轻持续”的资源利用法则

用正值贴现率计算资源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体现在霍特林规则(Hotelling Rule)中。所谓霍特林规则是霍特林于1931年提出的关于可耗竭资源效率配置的必要条件:即可耗竭资源价格的上升速率应等于利息率,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开采成本的情况下,ΔPi(t)/Pi(t)=r。其中,r 是利息率或贴现率,Pi(t)是第i 种资源在时间t的价格。由于资源的市场价格与开采成本之差通常被定义为资源的租,在开采成本为零的情况下,霍特林租金有时也被表述为租的增长率等于利息率。

按照霍特林规则,固定存量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利用后,这笔资产在市场上转化为资本资产,用以投资后,在资本市场上按市场利率增值;如果这笔资源在地下不开采,只有其市场价格的变化率与利息率相同,那么,该资产的市场增值量与开发转化为资本以后的增值量是一致的。因此,对于资源所有者来说,他并不介意让资产在地下增值还是开采以后变为资本增值,只要资源的开发本身是有效率的,即市场价格的变化率等于利息率,资源存量本身的变化或者说枯竭与否是无关紧要的。霍特林规则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在资源利用问题上的经济思想,他们重视的不是自然资源的稀缺与极限,而是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化配置。

(三)代际公平—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资源利用原则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立在“经济人”行为假定基础上的正值贴现率确实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也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是它们忽略了代际公平,从而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行为规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Intrageneration Equity),而且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即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 Equity),这是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但是按照“经济人”行为假定,当代人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而采用正值贴现率来计算资源的时间价值。正因为贴现率是正的,即使其值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资源的现值也会变得越来越小,以至超过一定时期后的数额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当代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不会主动考虑他们的经济行为对子孙后代的影响。较高的正值贴现率在实践中带来的后果是刺激人们不假思索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退化,危害后代人的发展。

二、基于“代际公平”思想的资源可持续性利用途径

上述分析表明,在涉及资源的代际配置问题时,“经济人”行为假定和正值贴现率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不能作为处理资源问题的行为规范,而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原则恰好可以克服“经济人”行为假定的这一缺点,应该成为处理人类代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将这一准则具体化、实用化和定量化方面,代际财产转移模型和综合效率持续模型分别提出了“持续下的效率”和“效率下的持续”的解决思路。

(一)“代际公平”的含义

代际公平的概念是佩基(Page,1988)最早系统提出并大力提倡的。按照他在1988年发表的《代际公平和社会贴现率》中的解释,代际公平问题可以简单地叙述如下:假定当前决策的后果将影响好几代人的利益,那么,应该按照“代际多数原则”在有关的各代人之间就上述后果进行公平的分配。所谓代际多数原则是指:当某项决策涉及到若干代人的利益时,应该由这若干代人中的多数来做出选择。由于相对于当代人来说,子孙后代永远是多数,因而可以从代际多数原则中得出结论,如果某项决策事关子孙后代的利益,那么,不管当代人对此持何种态度,都必须按照子孙后代的选择去办,在资源利用问题上,佩基认为,就是要“保证资源基础完好无损”。

(二)代际财产转移模型——“持续下的效率”

代际财产转移模型也称为霍华思模型。为了使代际公平具有实际应用意义,霍华思(R.C.Howarth)提出了“代际财产转移模型”,霍华思在其模型中引入了财产转移变量T,并认为任何两代人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时期,因而可以用来进行财产转移。

霍华思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将每一代人的寿命都假定为两期,即t 代人生于t 期,而生活在t 期和t+1期。这样,任何两代人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生活的时期,可以用来进行代际间的财产转移。从上述假定出发,霍华思在模型中引入了财产转移变量T。T的数额或比例是由某种制度安排决定的。对于T 来说,每一代人只是下一代人财产的托管人,在其生存的第二期要将T 转交给正处在生存第一期的下一代人。对于第t 代人而言,如果他们追求的是既定预算约束下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那么由于C、K、S>0,可以得到一阶条件:

等式中,MUtt/MUtt+1 分别是t 期和t+1 期消费品C 对t 代人的边际效用,而MUtt/MUtt+1 同时也是CTT+1和Ctt的边际替代率。

上述等式的经济含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价格必定以相当于利息率的比率上升,这实际上是对霍特林法则的又一次简单陈述。等式同时也代表了代际竞争性交换所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条件,这就是说,不同时期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将可耗竭资源从前一时期推迟到后一时期使用的社会收益率(即不同时期资源价格之比),同时也等于资本收益率际利息率,换句话说,在上述假定的前提下,代际资源配置是符合经济人假定的,因而是有效率的。

霍华思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代际财产转移的增加,其数值明显下降的变量包括:上一代人使用的可耗竭资源数量,上一代人消费的消费品数量及其效用水平,以及下一代人所面对的利息率和可耗竭资源价格;其数值明显上升的变量则包括:上一代人所面对的可耗竭资源价格,下一代人可使用的资本存量和可耗竭资源数量,以及下一代人可以消费的消费品数量及效用水平。这一计算结果意味着,代际财产转移是一件需要当代人做出牺牲,但可以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代际财产转移越多,后代人受益越大,但当代人为此付出的代价也越大。

霍华思模型通过代际财产转移的方法,既遵循了代际公平的原则,又追求了经济效率,体现了“持续下的效率”这种可持续性的管理思路。在这里,代际财产转移是通过政府的超经济力量实施的,如向儿童提供食物、住所和交易等,通过政策性转移将福利有效地转移给子孙后代,或者通过投资于资本设备和新技术,以及通过将某些自然资源直接留给后人使用等方法来实现代际财产转移(Howarth,1991)。

霍华思模型的局限性在于,首先,该模型没有具体区分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因此也无法明确代际间所转移财产的形式,如果认为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实践中将可能导致对环境资源掠夺性的开发使用,从而违背了该模型的初衷。其次,按照霍华思模型,资源价格仅仅等于传统意义上的霍特林租金,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出发,还应该包括由正值贴现率而带来的边际使用者成本。另外,对于模型中最为重要的财产转移变量T的数量或比例,霍华思模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尽管霍华思模型本身存在着种种缺陷,在理论上尚显粗糙,但它毕竟为可持续性规范与传统效率准则的统一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而为用新的资源经济学规范重塑传统经济理论提供了一个范例。

(三)综合效率持续模型——“效率下的持续”

综合效率持续模型是为了实现持续与效率的统一,在净收益最大化的效率目标下,追加资源改善投资,从而保证环境的可持续性。该模型认为,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应该避免使资源的利用量大于资源的自然生长量,从而使环境资源的存量维持在其阈值之内。为此,必须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善资源存量。这里的投资既可以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替代品,又可以通过人工再生增加资源的实物存量。

模型的目标函数设定为在一定的环境资源总量下,通过劳动和资本等经济资源总量在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有效配置,使得各期社会收益之和最大化,其中包括环境资源利用的净收益Y,资源改善收益h 和资源自我更新收益g。

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便可表示为:

其中,S 代表资源总存量,R 代表劳动力和资本的资源量,w 代表影子价格。参数r 代表市场利率或贴现率,α 为常数,是资源市场价格的倒数,P 为资源市场价格,即P=1/α。

应用庞特里亚金最大化原则,可以得到下式:

其最优化的必要条件为:

式中,w(=dw/dt)是影子价格随时间的变化率。以上三式分别为最优化的效率条件和持续条件。

从上式可以看出,市场价格p 与影子价格w 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价格随影子价格的变化而升降。这一关系表明,市场价格是可以指示资源利用的社会成本的。另外,实物资本调整与市场利率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用以改善自然资源的投资增加是必要的。从动态上看,只要高的市场利率能够在资源改善投资中得到反映,只要高利率带来的资源高消耗能够获得等量的实物补偿,贴现率大于零甚至很高并不必然加速资源枯竭。

综合效率持续模型为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体现了“效率下的持续”。该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入了实物资本和货币收益的函数关系,应用这一关系,便可以知道在一个国家和区域内,需要多少投入来改善环境以使环境持续,或者有多少资源在不影响环境持续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货币收益,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另外,在该模型中,市场价格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霍特林租金,还反映了资源利用的边际使用者成本,这是比霍华思模型更完善之处。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分析是以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作为基础的。在这些理想的市场状态下,主要依靠市场手段就可以保证资源的持续性利用,市场机制有能力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但是,对于市场发育不成熟,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低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环境资源的市场价格很难反映因正值贴现率所带来的边际使用者成本;资源改善投资和资源的再生替代以及高效利用也将面临技术和经济上的障碍。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政府的干预,包括具有强制性特征的环境持续和作为经济手段的排污税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另外,即使在市场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机制在维护环境持续时,也有可能由于时间的滞后性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比如说污染浓度控制的时滞效应。

三、市场和政府相配合,解决代际公平中的“市场失灵”

在代际公平问题上,由于正值贴现率的存在,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市场失灵”,针对这种“市场失灵”造成的环境资源的不可持续性,霍华思模型和综合效率持续模型分别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思路,综合起来,可以得出以下一般性结论:

1.关于代际财产转移机制。市场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经济人”假定与代际公平伦理之间的矛盾。由于正值贴现率的存在,竞争性的交换可能会导致后代人福利水平的下降,因此,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该保证留给后代人足够的财产而使后代人的福利水平不至下降。另一方面,贴现率作为一种经济学分析工具,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不具有特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高的正值贴现率反映了“经济人”的时间价值取向,同样地,较低的贴现水平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代际公平的伦理观念。在霍华思模型中,利息率是内生变量并取决于代际财产分配;在综合效率持续模型中,正值贴现率并不意味着资源的加速浩竭,因为它的副作用已为资源投资改善所抵消。在代际财产的转移方面,在综合效率持续模型中,是通过市场的调控实现的,而在霍华思模型中,代际财产转移是依靠政府的超经济力量实施的,这表明了资源可持续管理的两种基本手段。

2.关于代际财产的实物补偿。在这一问题上,霍华思模型和综合效率持续模型的理解都是存在偏差的。在霍华思模型中,并未明确代际间所转移财产的形式,政府既可以投资于人力资本建设,如发展教科文卫,还可以投资于自然资源的再生、替代和效率利用或者直接将自然资源留给后代人使用;综合效率持续模型则将自然资源流量为零作为约束条件,强调资源存量的完整性。这种差异反映了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不同理解,前者实际上认为自然资源、实物资本以及人力资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和相互替代的,将可持续性理解为代际间资本总量的持恒。这种无限替代的观点在实践中有可能导致对环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增加风险。而后者把可持续性理解为保证自然资源存量的完整性,如果相关替代技术前景不明朗,那么用其他形式的自然资本来交换这种自然资本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这样有可能坐失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发展的良机。事实上,在确定代际所转移财产的形式时,应慎重区别和预测各类环境资源对于经济社会的重要性程度,首先应当保证重要环境资源基础的完整性,而对于那些相对不重要而且存量较大的资源,应放宽其它资本对其替代。

3.关于代际财产的价值补偿。为了保持社会资产总量或重要资源基础的完整性,应当以相等价值来补偿已消耗的资源的价值。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出发,资源价格不仅应该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霍特林租金,而且还应反映因正值贴现率而带来的边际使用者成本。将按照这一价格计算的已耗资源的总价值从传统的净国民生产总值加以扣除即为真实的NNP,为了保持社会总资本量或者重要资源基础的完整性,已耗资源的总价值应当通过对未来的等量投资予以补偿。

[1]车卉淳.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2]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阿兰·兰德尔.资源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4]曲福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I.Moffatt,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inciples,analysis and policies.The Parthenon Publishing Group,New York,1996.

[6]Colin Kirkpatrik and Normanlee Edite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 developing world:Integrating socio-economic appraisal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UK,1997.

猜你喜欢
贴现率代际财产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离婚财产分割的不同情况
公民与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52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4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4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要不要留财产给孩子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31
论虚拟财产的继承
影响贴现率选择的关键要素:成本效果阈值
中国药房(2012年2期)2012-11-23 04: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