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萍
(乐山市市中区林业局,四川 乐山 614000)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Keng)keng f.),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高3 m~5 m,粗1.5 cm~2 cm,直立,竿壁厚约6 mm,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后渐转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丛生,圆筒形。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苦笋具有色鲜、味美、口感好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苦竹在乐山市市中区凌云乡、九峰镇有天然分布,由于人们将苦笋作为一种美味菜肴,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食用需求,为市场生产出更多的林副产品,凌云乡、九峰镇自本世纪初便开展大面积营造苦竹,培育苦笋,成功开展了苦竹早生丰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现已发展到成片造林及经营管理苦竹600余hm2。通过5年来的苦笋早生丰产栽培技术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在市中区适宜的苦笋早生丰产栽培技术,为该区苦笋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乐山市市中区的苦竹主要分布在凌云乡、九峰镇,海拔340 m~465 m,地处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热、秋雨、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雨适中、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7.4℃,1月平均气温7.3℃,7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低气温- 4.3℃,极端最高气温38.1℃,≥10℃的积温5 591℃,无霜期长达338.8 d,年平均降雨量为1 386 mm。其中:春季约占17%;夏季约占58%;秋季约占21%;冬季约占4%;5月~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8.3%;7月、8月两月降雨量达656.6 mm。秋雨较多且阴冬多雾,年平均相对湿度高达81%,年均日照1 177.9 h。土壤为酸性紫色土,pH 值为4.4~6.5,非常适合苦竹生长。
选择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样地1),安装滴灌设施。在苦笋采收后,(大约在5月)先将苦竹林地进行翻耕,深度在30 cm 左右,把土块耙匀耙细整平,清除碎石杂草杂根。并施足有机肥(经沼气池腐熟过的人畜粪,不用化肥)。并选择未采用酿热物升温技术的地块(样地2)进行对照试验。
根据生产活动选择合适的酿热物。酿热物品种可选择稿杆、红苕藤、花生藤木屑、蔗渣等。
将选择好的酿热物按7.5 t·hm-2的标准,均匀平铺堆放在经整地后的苦竹林地。在铺放酿热物之前,可将酿热物用清水或粪清水充分浸透,也可在铺好酿热物后用喷洒或滴灌等方式使酿热物充分浸透。
酿热物在分解、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微生物,微生物活动产生大量热能,提升地温。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酿热物发酵升温对比表
最好选择前期实施酿热物升温技术的地块开展地膜覆盖工作,将更能取到显著效果。
在前期浸透堆沤好的酿热物上,根据苦竹林的现地情况,采用0.008 mm~0.015 mm 厚的白色透明地膜沿等高线方向铺设,每隔2 叠~3 叠地膜留一道10 cm 左右的浸水缝,便于雨水渗透到下一坡段的土壤,以保持林地湿润。覆盖时注意要浇足水分,如果水分不足,覆盖后易产生干旱现象,如过多地增加浇水次数,也会降低地温。盖好地膜后,将地膜边缘压实,不得有空隙,以确保升温效果。
地膜覆盖后,白天可提高2℃~4℃。晚间可提高1℃~3℃;地面发射光增加,土壤温度上升,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里有机质分解矿化过程加快,提高速效养分含量,有利于苦竹吸收利用,植株生长旺盛;覆盖地膜后,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节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覆盖地膜后,减少浇水次数,降低地面湿度,可减轻发病。采用酿热物升温和地膜覆盖技术后,可提早18 d 产笋;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试验结果见表2(样地1 为采用地膜覆盖和酿热物生温技术,样地2 为未采用地膜覆盖和酿热物升温技术)。
表2 苦竹产笋情况调查表
采用酿热物升温和地膜覆盖提升地温,调动林农栽植苦竹的积极性,栽植苦竹面积大,将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功能。竹林地竹杆林立,枝叶茂盛,四季常青,采笋及合理择伐不会破坏林相及生态功能,同时竹林根系纵横交错,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持水固土能力,竹林是马尾松林的1.5 倍,吸收降水能力是杉木的1.3 倍。
经调查,2008年至2009年期间采用前两项技术生产的苦笋3月15日左右上市,而采用常规技术,在4月3日左右开始出笋。在价格上,3月15日左右所产的笋,每kg 市价为28 元(批发价),而4月3日左右所产出的笋,由于苦笋集中上市,价格下降很快,每公斤只能在10 元左右。根据对林农产笋量及销售情况跟踪调查得知:采用前两项技术,平均每hm2产量为1.319.5 t,每hm2收入为18 000余元,没采用前两项技术,平均每hm2产量为7.5 t,每hm2收入为60 000余元。显然采用酿热物升温和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的苦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区通过大力发展苦竹,促进了林业第一产业的迅猛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2.4个百分点。同时带动了林业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不仅调整了农村经济结构,而且每年为社会提供120万个就业机会。另外,竹林基地形成独特的自然风景,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休闲度假场所和林家乐,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我区旅游业发展,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黄森木.四川竹类资源及开发利用意见[J].竹类研究,1990(06).
[2]周芳纯.世界竹子生产和利用[J].竹类研究,1982(2)
[3]魏开炬.苦竹笋竹两用丰产技术[J].2001(6)55.
[4]邹久安.苦竹笋无公害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12)27.
[5]曾顺宝.水稻腹膜加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