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脉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研究

2013-07-12 07:30肖前刚杨科谢文娟姜丽琼李文俊廖兴勇张达江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龙泉山湿地松山脉

曾 珍,肖前刚,杨科,谢文娟,姜丽琼,李文俊,廖兴勇,张达江,冯 毅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成都 温江 611130)

龙泉山是成都市重要的东部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旅游发展带,但生态植被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同时,“5·12”地震造成了成都市龙门山脉一线的森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遏止龙泉山区域生态恶化,恢复生态植被,2008年成都市委、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快速绿化龙泉山脉3.33万hm2,尽快恢复该区域生态植被,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保障生态安全。根据龙泉山植被和林业发展现状,开展龙泉山植被快速恢复树种选择研究,选育出适宜龙泉山植被恢复的树种,实现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林业发展目标。

1 试验区概况

龙泉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呈南北走向。龙泉山脉是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成都平原与盆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其中成都段涉及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新津、新都,最高海拔1 051 m。

成都市龙泉山区域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920 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月、8月份,11月至次年4月干旱少雨。易发生冬干春旱,春旱、伏旱常有发生,对冬春造林产生较大影响,造成成活后还可能遇到伏旱的危害;虽然区域内河流众多,但无法自流灌溉或引流灌溉,在干旱严重的季节,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都土无法保障。该区域土壤绝大部分为碱性紫色土,其石砾含量较高,土地层瘦薄,保水保肥力差;浅丘地区,土壤以中性偏酸的黄壤为主。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主要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对龙泉山脉现有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龙泉山脉植被存在问题及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根据对现状调查,初选出适合龙泉山植被快速恢复的树种,进行区域生长试验,采用加权叠加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最适合的树种。

2.1 单因子评价

本次评价选用耐瘠薄能力、耐旱能力、生长势、抗病虫害能力、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老百姓喜爱程度、改善土壤能力、观赏价值、是否是优势种10 项评价指标(见表1)。

2.2 加权叠加计算法

采用加权叠加法将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叠加,按计算结果大小排列,计算公式为:

式中 Si——综合评价值;

i——评价因子编号;

K——评价指标;

n——影响i 评价指标的因子总数;

Wk——K 指标的权值,且W1+W2+… +Wk=1;

表1 树种定性评价指标权重及评分标准

Bki——评价因子为i 的第K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分值。

通过对比分析法,筛选出优良造林模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龙泉山植被现状调查

3.1.1 树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差

龙泉山脉用材树种有柏木、桤木、马尾松、青冈、桉树、千丈、香樟、楠木、女贞、银杏、刺槐、合欢、榆树、枫杨和近年人工栽植的湿地松、火炬松、露丝柏(墨西哥柏)、意大利杨树等;经济树种主要有油桐、乌桕、核桃、桑树、桃、梨、柑桔、苹果、枇杷、樱桃、李、杏、枣等;竹类主要有慈竹、斑竹、硬头黄竹、金竹等。其中,近年造林以柏木、桤木、巨桉等用材林及枇杷、桃、柑橘等经济林为主,多为纯林,林种结构不合理,落叶经济林比例偏大,使森林的整体生态效益不高;林分质量差,树势弱,植被覆盖度低,树种单一,层次单调,低效、低产林较多,调节气候和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较弱。

部分区域的桤木、青冈等树木已枯死,不少区域岩石裸露,存在大量林窗。

3.2.2 人为干扰大,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频繁耕作林下土壤,连续破坏地表植被,造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再加上龙泉山脉自然条件差,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强度增强,干旱、冰雹、霜冻等灾害时有发生,生产用水困难。野生动植物稀少,动植物平衡破坏严重,病虫害发生频繁,农药及肥料的使用量逐年增加,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加重。

3.2 植被快速恢复树种选择

3.2.1 树种选择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龙泉山脉干旱少雨、土壤贫瘠、人为干扰严重,在树种选择时须明确各树种的生态特性和生态适应幅度,依据立地条件和灾害特点选择主要造林树种。适地适树原则是造林成功的首要前提,是树种选择的主要原则。

(2)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应作为植被恢复的主要造林树种。同时,适当引进外来树种,进行多树种混交,不仅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生物多样性能,增强林分结构稳定性的稳定性,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和生态防护功能,而且能够克服单一树种容易遭受病虫危害、防护林衰老急剧的缺陷。

(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充分考虑树种的成熟龄

尽早和尽快恢复龙泉山植被,是改善成都地区生态环境、提高龙泉山脉人民收入的迫切要求。但延长生态林寿命,避免单一树种同时衰老则是增强生态功能、减少资金投入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速生树种成林快,生态效益发挥早,但树种寿命短,衰老快;慢生树种虽然见效慢,但寿命长,防护成熟龄晚,后期防护效果好,效益持久。因此,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必须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充分考虑各树种的生长特性与防护成熟龄。

(4)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龙泉山脉老百姓主要靠山上种植谋生,如果只注重生态发展而不产生经济效益,会对林农生活造生很大影响,因此,还绿重在治本,在树种选择上既要利于生态恢复,更要适合当地农户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改变“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3.2.2 初选树种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龙泉山实际,初选树种有:香樟、核桃、青花椒、尾巨桉、油橄榄、竹柳、毛叶山桐子、湿地松、大叶速生槐、窄冠刺槐、马褂木、元宝枫等。

3.2.3 初选树种生长状况观测

从2010年初至今,连续3 a 对12个树种进行了生长生长状况观测,其生长势如表2 所示。

3.2.4 初选树种综合评价

根据树种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对测试树种进行了单因子评分,其评分结果如表3 所示。

表2 测试树种生长状况观测表

表3 测试树种各项指标得分表

采用加权叠加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测试树种综合得分表

按综合评分值大小排序为:香樟>油橄榄>青花椒>核桃>湿地松>尾巨桉>元宝枫>马褂木>竹柳>毛叶山桐子>窄冠刺槐>大叶速生槐。

3.2.5 树种选择结果

根据以上评价,最终选出分值高的前6个树种,分别为香樟、油橄榄、青花椒、核桃、湿地松、尾巨桉作为龙泉山脉植被快速恢复的优良树种。

3.3 植被快速恢复种植模式选择

3.3.1 样地调查

选择7 类造林模式(样地)对乔木纯林、混交林、乔灌草配置等进行比较研究,调查其物种数、乔木郁闭度、地被盖度、优势树种生长势等生态指标及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详见表5。

表5 不同配置模式群落状况调查表

3.3.2 种植模式选择结果

通过对各样地的比较,分析得出乔木混交(速生树种+慢生树种)模式生长势较好,且生态效益好,即:模式Ⅰ(巨桉+香樟)、模式Ⅱ(竹柳+湿地松)等;乔木地被配置(经济树种+矮杆作物)模式生长势较好,经济效益好,即:模式Ⅳ(核桃+ 花生)、模式Ⅵ(油橄榄+紫花苜蓿)等。

4 结论与讨论

(1)在龙泉山植被快速绿化的树种选择中,香樟、青花椒、核桃、尾巨桉等树种在龙泉山植被恢复中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而其他诸如油橄榄、湿地松等新引进树种,也是较优良的快速绿化树种亦值得推广。

(2)龙泉山植被快速恢复造林模式以模式Ⅰ(巨桉+香樟)、模式Ⅱ(竹柳+湿地松)、模式Ⅳ(核桃+花生)、模式Ⅵ(油橄榄+紫花苜蓿)为佳。

(3)由于加权叠加法的应用存在其局限性,其结果是粗略的方案选择,对于有较高定量要求的决策问题,单纯应用此法是不足的。同时对于评价因子及其权重设置的人为主观判断、选择和偏好对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而在决策中应与其他决策方法结合。

(4)可应用于龙泉山脉植被快速恢复的树种尚有很多,本文仅针对以上12种进行了研究比较,对于其他树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包维楷,刘照光,刘庆.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

[3]杨冬生.四川林业十大技术[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管仲天.森林生态研究与应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李承彪.四川森林生态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主编.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7]肖前刚,等.农村主要树种栽培技术[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

[8]成都市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总体规划(内部),2008.

[9]李霞.加快成都东部山丘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龙泉驿区龙泉山实施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的调研报告.成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

猜你喜欢
龙泉山湿地松山脉
它,就在那里
湿地松丰产造林技术探讨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脉植树造林技术
武汉龙泉山历代隐士生活状态与共性特征
龙泉山瓦斯赋存控制因素及综合评价方法
湿地松和火炬松栽培技术差异
浅析四川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闽北不同海拔湿地松生物量模型构建及比较分析
人,山脉和海洋
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