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丽荣 尹海军 (河北省井陉县晋剧团 河北井陉县 050300)
处在晋冀两省交界的井陉县很早就流传着“井陉人儿路上走,山西梆子不离口”的谚语,晋剧在井陉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井陉县的专业戏曲演出团体――井陉晋剧团,多年来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足迹遍布京、冀、晋三省市的60个县市区,在冀晋两省享有盛誉,被广大观众亲切地称为“太行山一枝花”。经过几代井陉晋剧人的毕生追求和精心传承,井陉晋剧这朵艺术奇葩越开越艳,井陉晋剧团更是六十年红旗不倒,一年一个台阶,昌盛至今,为基层戏曲团体特别是县级剧团改革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井陉晋剧团成立于1952年5月,之后的十年里,在井陉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井陉晋剧团招收学员、聘请教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戏曲专业人才,使得剧团在冀西和晋东小有名气。1960年,剧团向晋剧的发源地晋中地区进军,并在太原演出一炮打响,所演剧目得到了当时的晋剧名家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1962年剧团13 名演员远赴太原拜晋剧名家丁果仙、牛桂英、冀美莲等为师,《山西日报》发表了《师高徒强、桃李芬芳》的专题文章。之后多次被邀请到山西省委、省政府小礼堂演出,曾受到山西省省长卫恒的亲切接见。1985年,原国家文化部部长朱穆之亲临剧团视察并题词鼓励。2005年,剧团自编自导自演的16台大戏被山西金镭音像出版公司录制光盘发行全国。2008年,作为全省的先进基层院团由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为井陉晋剧团配送流动舞台车一辆。2009年,剧团斥巨资打造精品舞台剧目《井陉口》在中央电视台全剧播放;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反映井陉晋剧团奋斗历程的专题片《太行山上一枝花》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 2010年,井陉晋剧团由集体管理的科级事业单位成功改制为井陉晋剧团有限公司,并作为河北省四家之一、石家庄市唯一的一个县级剧团出席了河北省戏曲团体改制经验交流会,并做了大会发言。2011年由井陉晋剧团申报的“井陉晋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折子戏、7部大戏由河北省非遗中心收录。
井陉晋剧团现有演职人员60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1人,国家二级演员2人,三级演职员17人,阵容整齐、行当齐全;拥有流动舞台车一部,小车两部;家属楼两幢,宿办楼一幢,总资产达2000万元;年演出近500场,收入达150万元,常演剧目达30个。多年来,他们锐意改革、创新管理、不断发展,使之成为河北省基层院团发展和改革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由于受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的冲击,加之多数基层院团特别是县级剧团与基层财政脱钩,导致许多剧团风雨飘摇、举步维坚,甚至经受不起市场的考验,纷纷解散。据不完全统计,冀晋两省80%以上县级剧团先后倒闭。而井陉晋剧团一枝独秀,在与市场大潮的搏击中求得了生存,取得了长足发展,长盛不衰,可以说井陉晋剧团六十年风雨兼程、红旗不倒,为基层院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是坚持政治建团的方向不动摇。方向决定成败。井陉晋剧团建团以来,县委就强化对剧团的领导,累计任命剧团正、副职35人,确保了正确的办团方向。同时,坚定了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抓班子、带队伍、强技艺,成为传承井陉晋剧、宣传井陉历史文化的生力军。要搞好一个县级剧团,就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办团方向。要坚持政治建团,首先要选好班长、配强班子。“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班长的能力如何、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如何,直接决定剧团的成败。要充分发挥剧团党组织和党团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众志成诚,形成推动剧团发展的强大合力。其次要坚持正确的办团方向。基层县级剧团的艺术力量和水准,和省市院团无法比拟,因此,县级剧团要生存、要发展,一定要找准市场定位。要坚持文艺工作“双百”方针和“二为”服务方向,坚持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原则,把演出市场定位于基层,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坚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意识,灵活演出形式,切实做到把戏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送到老百姓的炕头上。
二是坚持剧目立团的关键不变更。剧目是立团之本,不断创新剧目是确保剧团繁荣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六十年来,井陉晋剧团坚持继承和自创相结合,坚持自编自导自演,不断更新上演剧目,剧目达到270余个,使剧团永葆了生机和活力。作为基层县级剧团,要坚持剧目立团,首先要发扬自创精神。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剧团和演职员的实际,走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道路,找到剧目与演职员的最佳结合点,创作生产大批根植于百姓,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创出剧团特色,逐步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境界。其次要坚持不断创新。创新才有活力、才有发展。要坚持剧目创新,定期更新剧目,始终使剧团保持常演常新、活水不断,在巩固已拥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演出市场,切实增强剧团的市场竞争力。第三要按照上级关于“挖掘历史地域文化、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的要求,结合地域历史和身边的故事进行艺术创作,唱响时代主旋律,讴歌时代精神,创作经典剧目、打造保留剧目。
三是坚持人才兴团的根本不懈怠。人才是兴团发展的根本。六十年来,井陉晋剧团采取办戏校、跟团代培等多种有效形式,先后培养演职员700余人,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大批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编、导、演戏曲人才,一代代骨干演职员和优秀编导人员,为剧团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作为基层县级剧团,要坚持人才兴团,首先要按照梯次培养的要求,采取举办戏曲专业学校、戏曲培训班等有效形式,为剧团大力度的培养戏曲后续人才,不断为剧团注入新鲜的活力。其次要逐步打破主要演职员角色垄断的现象,推行AB角或ABC角制度,不断给演职员特别是青年演职员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能力在演出中得到提高,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提升;第三要积极创造机会,不定期组织演职员参加省市调演、汇演,让他们走出特定的艺术圈子,开阔视野、提高技艺、增长见识;第四要积极协调联络,组织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演职员到省市级院团拜师学艺,通过学习老师的代表剧目或请老师实地点评等多种形式,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推动演职员演艺水平全面提升。第五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演职员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培养大批骨干演职员,切实增强剧团的整体实力。
四是坚持管理强团的理念不放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剧团更是这样。井陉晋剧团建团以来,就坚持从严管理,始终走制度化、规范化强团的道路,没有严格的管理,也就没有井陉晋剧团成功的今天。作为基层县级剧团,要坚持管理强团,就要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实,以严格、规范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演职员模范遵守职业操守,牢固树立“戏比天大”“学艺先修德、演戏先做人”等理念,争做新时代“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要狠抓党建和群团工作,注重发挥班子成员和党团员的骨干表率作用,使他们成为繁荣和发展剧团的骨干分子和“领头雁”,影响和带动广大演职员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剧团发展;要健全和完善“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机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演职员工资福利待遇,足额缴纳“五险一金”,最大限度地解除演职员的后顾之忧,真正使演职员干得有劲、唱得舒心,努力形成“前台兵将一大群,后台基本无闲人”的喜人局面;要切实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采取邀请名家加盟、文企联姻合作等有效形式,努力增加剧团收入,积极提升剧团实力,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