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筝乐发展的必然性

2013-07-12 23:25:53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00
大众文艺 2013年4期
关键词:定弦音阶流派

张 维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荆州 434000)

中国民族器乐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极为丰厚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漫长的历史长河,流淌着我国各族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水脉。筝乐发展积淀了二千多年的华夏文化审美的精华,体现了华夏文化传流和民族神韵,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丰富的旋律色彩,多样的风格体裁,内容的广阔,技巧的创新等都是时代对筝乐发展的要求。现代筝乐艺术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流派,演奏技巧与创作理念已不止是传统筝乐艺术的表现状,现代筝乐更着重推陈出新,呈现出了多元面貌的音乐内容。现代筝乐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筝乐流派的局限,与传统筝乐创作风格、内涵已有相当大的差异;在技巧的运用上也比传统筝乐更加多样。

一、现代筝乐发展时代的背景

现代筝乐在筝学界多指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改编和创新的筝乐,是在对传统筝乐的继承和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如果给传统筝乐与现代筝乐下一个定义,则可以说传统筝乐的流派以浓郁的地方风格为特征,而现代筝乐以时代感显其特色,现代筝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流派,在与传统筝乐流派并存和对比的同时,因兼收并蓄,淡化流派的新风格而具有了新的意义。

自1948年南京古林寺国立音乐学院开设古筝专业以来,全国各大高等音乐院校先后分别开始设置古筝专业,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艺术界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古老的筝乐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的春天,原来活跃在民间的造诣深厚的筝乐演奏家大量进入音乐院校执教,他们一方面在祖辈的传统筝乐基础上着力深耕、挖掘整理,使传统筝乐最终形成体系的传承发展,使传统筝乐流派丰富多彩各成体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另一方面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体制和内容,使得现代筝乐的发展愈趋于多元化,影响这种多元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其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人们接触并接受了西方美学观点与听觉习惯,产生了西方音乐的思维与创作模式,筝乐的风格及音乐语言不同于传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筝乐作品。

其二,现代筝乐的创作进入“个人化”创作方式,跳出了过去“集体化”的思考。传统筝乐的内容风格的积淀,是众人智慧的总集成。而现代筝乐的创作则是在专业分工的特质之下,自然趋向“个人化”的创作,特别是一批专业的作曲家的加入,他们创作出大量的筝乐作品。他们创作上有非常专业的创作技巧和手法,使得现代筝乐的创作呈现出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涌现出大量新作品。

其三,传承模式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学院式教学,与过去的师徒制度口传心授的传承结构大相径庭,这种密集化、规范化的教学使得筝乐发展一日千里。全国各音乐院校古筝演奏专业的设置,使古筝的传习逐渐专业化、系统化,同时培养了大批优秀筝乐人才,他们一方面继承各传统流派的演奏技法,同时也接受了全面的专业音乐知识的教育,他们活跃在舞台、荧屏和教坛上,也迈出了国门,把现代筝乐多元的灿烂的全新风貌向全国和全世界人们展示。

二、传统筝乐的优势与局限

古筝艺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个时代的古筝艺术家都将自己的创造和贡献注入传统的长河,近半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古筝事业中,古筝音乐必然随着时代的进程而发展。古筝的二十一弦四个八度较宽的音域,五声音阶的排列顺序,一弦一柱一音的形制这些都是筝所特有的,是其它民族乐器所不具备的。也正是筝的这种形制特点为演奏多声部、复调等音乐提供了条件,为筝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就是古筝的这些特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又局限了筝乐的发展。

1.筝传统声韵体系的优势与局限

传统筝乐按五声音阶定弦,音阶外音要靠左手作韵来补充,这就形成了筝右手声左手韵 “以韵补声”的特点。右手弹弦,左手按弦是传统筝曲的演奏特点,“托、勾、抹、打、劈、大撮、小撮、摇指、刮奏” 等是右手的主要演奏技巧, “颤、下滑、上滑、揉、按”等则是左手的主要演奏手法,它们共同构成了传统筝乐的演奏特征。在演奏中“声”为主,“韵”为补;“声”出“韵”随,“以韵补声”相得益彰,是形成古筝特殊的音乐旋律特色的重要因素。然而正是这个独特的特点在彰显古筝特色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筝技法的发展。过于重视右手的弹奏技巧的训练,左手只做“吟、揉、滑、颤”的练习,造成了左右手技巧发展的相对不平衡。传统筝乐中,左手多只作“韵”,也使得左手的伴奏功能、多声部的演奏功能等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也局限了筝乐曲风格的多样化。

当然,清荣斋的《弦索十三套》也有“双手抓筝”的技巧的记载,左手也参与了取音,虽然取音技术较为简单但表面早在清代演奏家们就开始开发左手的弹奏功能,这也对现代筝乐的解放左手、丰富右手的快速弹奏技法有很大的启发。

2.五声音阶定弦与民族音乐交响化的冲突

中国音乐的单线条旋律与民族五声调式的特点,为筝乐风格的表现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古筝在音阶排列上多采用的是五声音阶排列。此种排列,也是筝乐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其一,宫、商、角、徵、羽的音阶排列对筝乐曲风格和韵味的发挥、表现力的扩展、尤其对传统筝曲创作手法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表现地方性的民族传统的音乐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其基础上创作演奏的筝曲有着浓郁的民族风味;其二,五声音阶定弦的排列是其它民族乐器所不具备的,这正是古筝能演奏出独特的五声音阶刮奏音型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这种特征使古筝在民族乐队中常常作为特色乐器出现。

但在筝乐发展中,在演奏快速、复杂的技巧时,特别是现代筝乐多元的乐曲创作中,古筝传统的五声定弦音阶便显露出了其局限性。其一,在双手同时演奏多声部和快速进行的段落时,由于音阶排列的限制,只能演奏五声音阶的旋律作品;其二,不能方便、快捷的转调,只能靠左手的按弦取得临时的转调或移调的效果,或者“急弦促柱、变调改弦”(汉·侯瑾《筝赋》)靠移动琴码来转调或移调,即使这样,也只能有上下四、五度两调的转调或移调的可能。

当然,清代也有“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律吕正义合编》),指五正音加“变宫”、“变徵”,其定弦按一般规律,是宫调式或徵调式的雅乐七声音阶。如宫调式其排列由低至高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这些非五声音阶定弦的记载。浙江筝派的部分曲目也突破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和演奏中的“移柱转调”(如《海青拿鹤》等曲目)。潮州筝派的“活三五调”、“轻三重六调”的定弦也有“宫、商、清角、徵、羽”的固定定弦,突破了传统五声音阶的定弦。这些都为现代筝乐的多样的人工定弦调式音阶的出现、探索筝曲创新之路,丰富古筝的定弦方式提供了借鉴。

三、现代筝乐发展的困惑

近几十年的发展,古筝艺术呈现出多样的局面。传统曲目和创作曲目的广泛流传,筝乐演奏形式的多样,古筝爱好者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批青年作曲家和一批有深厚演奏功底又有坚实的音乐专业基础的青年古筝演奏家活跃在古筝创作和表演的舞台上。同时筝乐创作还越来越多的受到专业作曲家们的青睐和关注。一批成熟的作曲家开始尝试运用新观念、新语言和新技法进行创作。这些作品无论从创作意识、表现手法、题材选择等方面都跳出了传统乐曲的表现模式,用了全新的音乐语言、创作思维和发展手法进行创作。

然而近年来一些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的一部分的古筝作品过于“炫技”,过份强调双手的快速弹奏技法,左手也因过度的参与取音而无法司韵,忽略掉了古筝“以韵补声”的独特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他们又过多的使用人工调式,不因音乐的需要有用而是为了显示乐曲的难度而用,使得这些乐曲中五声音阶的魅力荡然无存。这些都造成了古筝这一乐器之长没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作品也因过份强调技术之美而忽视了古筝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现代筝曲的发展由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一直以发展、改变为主,而相对来说对传统流派筝乐的研究则较少。古筝音乐半个世纪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换一个思路我们是不是应该客观地思考一下前进进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呢?

如何在保持乐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求发展正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筝艺的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我们很有必要去回顾一下已走过的历程。对筝艺的辉煌发展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不足与缺憾,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和归纳,以便指导今后筝艺的开拓,让筝艺道路更宽广。过于注重外在时代之“形”而忽略民族特性之“质”,无异于丢本。源于传统、高于传统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1]张俪琼.《筝学刍议》[J],《艺术学报》, 2001第七十期

[2]张彤.《从新时期古筝创作看筝乐发展》[J],《秦筝》第一期

[3]冯光钰.《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J].《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C]北京:华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定弦音阶流派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乐器(2021年10期)2021-10-29 02:13:17
古筝曲《婵歌》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分析
艺术评鉴(2021年16期)2021-09-18 02:10:47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乐器(2021年8期)2021-09-10 07:22:44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艺术品(2018年5期)2018-06-29 02:15:04
浅谈初学者二胡音准的训练方法
魅力中国(2018年46期)2018-04-04 09:27:58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5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戏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24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戏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24
追踪考试热点盘点定弦定角题型
从古筝的定弦谈筝曲创新
黄河之声(2016年11期)2016-02-03 23: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