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曲《夕阳箫鼓》文化意境

2013-07-12 23:25:53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大众文艺 2013年4期
关键词:高音区夕阳箫鼓古曲

高 妍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唐代诗人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触动了千千万人的心,诗中景之美,情之切皆让人心生涟漪,望之悠悠。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作曲家黎海英基于传统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成,黎海英先生将此曲定为bG,笔者认为bG调演奏多在黑键 ,使音乐更易出彩。作曲家用西洋乐器来表现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无论在写作手法,演奏技巧及钢琴音色运用方面都充分达到了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目的。用钢琴特有的宽广音域和音色,模仿了中国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风格,勾勒出夕阳西下,在江头船上演奏音乐的情景和引人入胜的境界。

古曲《夕阳箫鼓》原有十段,附有“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蔼乃归舟”“尾声”十个小标题,运用“逐级摸进,咬尾循环,扩充简化,自由变奏”的手法形成“分组循环重尾变奏曲式。经黎海英改编成钢琴曲后,全曲分为引子、主题、七个变奏和尾声等十段,虽无标题,却段落分明,同一主题贯穿全曲,结构清晰、严谨、连贯自如,采用变奏的手法情绪逐渐变化,扩展,增强了力度和速度的对比。我们将每一段拿出来浅析其中的意境。

引子——“江楼钟鼓”

开头一段模仿鼓声,均为bB,左右手轮敲此键比弹白键更易掌握第二个和弦下键似江河水泛起圈圈波纹,扩散开去,渐强渐弱的“鼓声”将听众带往“洵阳江畔,钟鼓声天”的一派大气之景中。接着模仿琵琶声,5个倚音,渐强渐弱,随即模拟箫的音色,左右和弦音区相距稍远,给听觉一次冲击,这段音乐模仿着不同的声音,在变化中推动着旋律进行。

主题——“月上东山”

此段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为Andante moderato,是清晰的主旋律的显示,画面恬静,甘美,旋律悠悠,中间部分右手加花的高音区和弦爬音,让人产生飘于尘世之外,清新脱俗的感觉。第二部分速度稍快一点,和声织体填充更加丰富,复杂,好似古代文人的踱方步。倚音的倾向感与颤音的清晰度让人抬头就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变奏一——“风回曲水”

此部分一定要渐快,左手8个32分音符要均匀快奏,好似高山之上飞瀑直下,水流哗哗,右手旋律稳健优美,缓中带急,两手交合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表现手法,紧拉慢唱,直到中后部,右手旋律趋于丰富,双音行走,一定要弹齐,两小节后回归,最后以一串颤音结束,同时,颤音也起到启下的作用。

变奏二——“花影层叠”

开头便以右手不断颤音,左手爬音由中音区高一八度到高音区,左右手相互填充,后由16分音符到32分音符,再到16分音符的快—慢—快的节奏收尾。接下来的旋律更快,右手八度旋律浩浩荡荡,越来越快,直到两手反向进行,才突然解脱,紧接着渐慢演绎,用13连音加以填充,切换于左右手之间,饱满的结束。

变奏三——“水云深际”

深厚低沉的曲调,表达江面波浪连绵起伏的景象。开头不用踏板,慢条斯理地陈述,接着左手低音主导,右手叠在低音之上,带动情绪浮现,倚音要轻,旋律由慢变快,急涌而出,回归到长串颤音,一串32分上行音符,右手变为点缀,左手控制旋律,好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变奏四——“渔歌唱晚”

此段如渔家女子边摇撸边唱歌,动静有章,惟妙惟肖。左右手交替的旋律中还有很多填充,层次要分明,旋律突出而不生硬,要融入其他声部,最后归于一串长颤音,渐慢后是64分音符的18连音,极快的用手腕带动,行云流水一般落到bB音。

变奏五——“洄澜拍岸”

这段描写的是江水拍岸,气势宏伟的场景,因此要表现出一种气势,弹奏时速度要由慢渐快,旋律层次分明,强有力的和弦始终保持它特有的共鸣效果。

变奏六——“棹鸣远濑”

此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颤音为基石,慢起渐快,声音听起来由远及近,像是摇船时所发出的声音和远处湍流的水声。第二部分Moderato由慢到快,由弱到强,旋律均在右手1指,模仿古琴刮奏,仿佛淙淙溪水,律行未远。

变奏七——“唉乃归舟”

这一段为全曲的高潮,第一部分由三小段组成,演奏逐渐加快,由快再到中速到急板,音高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再到高音区,是一种段落的摸进,犹如长江水后浪推前浪,第二部分旋律在低八度保持着,后由倚音向上推,再从高音区拉回,左右手交替上下行,而后右手持续5连音,左手八度旋律迅速行进,多次32分音符交替,再渐慢落于bA。

尾声——“尾声”

此段在平和,宁静的低音旋律中,表现出留恋的情感,右手急速五连音落于最后一个音上,而后右手颤音模仿哭腔,一路下行,哀鸣回响,震撼心扉,到Ranquillo时,音区突变,八度爬音,旋律轻柔明亮,营造出安静柔和的气氛,全曲终了。

通过对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意境浅析,笔者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古曲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在演奏和欣赏过程中,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一幅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这样的改编也丰富了中国的乐曲,为将中国古曲发扬光大产生深远影响。

[1]赵阿光《它接近了人们理想中的境界—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演奏与教学浅探》2004年第19卷第1期.

[2]何俐+古曲艺术留芬芳洋为中用添新彩—谈黎海英先生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夕阳箫鼓》[J].钢琴艺术,2004.

猜你喜欢
高音区夕阳箫鼓古曲
高音区演唱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
一个人的演唱会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浅谈男中音低、中、高音区的技巧与练习方法
谈流行音乐演唱中高音区的训练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9:08:21
浅谈古曲的演唱风格
丝路艺术(2018年12期)2018-04-01 13:36:20
从《夕阳箫鼓》谈我国钢琴曲的美学诠释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5:41:09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10:04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
大众文艺(2016年18期)2016-07-13 08: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