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惬笔畅——试析写意人物画中的立意与用笔

2013-07-12 23:25:53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4期
关键词:写意画人物画用笔

张 腾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写意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成熟比较晚的画种,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发展。其中文人的参与,对写意人物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南宋梁楷以飘逸洒脱的简笔画开启了写意人物画的先河。之后经元初赵孟頫把书法中的用笔引入绘画,提出书画同源。清代扬州画派的黄慎、闵贞等在清初富于创新精神画家画风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写意人物画,到清末任伯年又继承了波臣一派先墨骨后赋彩的画法,写意人物画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已进入全盛时期。直至今天,许多画家也正努力探索和发展着写意人物画。而要理清写意画中立意与用笔的关系则成为我们在从事写意人物画创作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立意与用笔的内涵

立意,是指画家从事艺术创作时确立的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意境、意象。写意,是画家对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思想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以书写的用笔来描绘胸中的意象。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画家的感情。

写意重在表意,那“意”作何解呢?关于这个问题,《说文解字》上说: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又说:心之所谓意。可见意与心志是不可分割的。意的产生源起于心有所动,可以说意境就是心灵呈现的程度。而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立意。立意应是画家对客观自然的感悟,是画家思想的反应,它体现了一个画家的修养与功力。唐.张彦远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可见作画必须注重立意,因此以意造形应当是画家进行创作的理论依据。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立意,并要求画家注重创立出新的艺术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创作出意新而格高的作品。意从何来,我想它不是闭门造车,凭空幻想。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来自于画家本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受,并从中努力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立意。

考虑好了立意,就应该去寻找何种用笔来表现这个立意。所谓用笔,它应是中国画中特有的艺术语言——用墨加上毛笔在宣纸上的滑动而产生的种种反应。在笔法上有勾、点、皴、擦的笔线意味,在墨法上有干、湿、浓、淡、焦的墨色层次,从而产生了中国画中的笔墨。而笔墨则是写意画中独有的艺术语言,笔墨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也是写意人物画中的重要内容。清.石涛谓:“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这是对中国画中笔墨的准确定位。我国历代画家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用笔技法。而中国画中的线则是笔墨的元素,也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人物画中的十八种描法就是以线造形的具体表现,十八种描法并不只是对事物形体轮廓的描摹概括,也是在对物象的感受后的意态表现,笔线造型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与提炼。而笔墨在文人画家创作中则逐步成为自我对照和拿捏精神的心里写照,以“意”为重的文人画倡导绘画的用笔,充分发挥笔法、墨法的表现,利用水与墨互为作用来状物言志。至五代之后,笔墨的形式在发展的同时,绘画的意境也由景象依托到境象创造、由以形写神到得意忘形的转化。清.石涛云“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笔线墨韵所具有的这种抒情写意性,可以引发画者对自然事物的进一步感悟,并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二、立意与用笔的相互关系

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有什么样的立意就对应着什么样的用笔。清.龚贤谓:“必笔法、墨气、丘壑、气韵全而始可称画。”可见创作出一幅画实非易事,必须要进行全盘的考虑,而立意则应该是笔墨实施之“本”,“意”包含着画家的意气修养和画家对笔墨的控制力。“意”是倾向主观的,但不是纯粹主观臆造,它反应着画家自身对所画事物的切身感受,意应当是主观赋予客观的意义提升。画家在作画时由于自己对所画事物时的心情各有不同,就有了用笔时的轻、重、缓、急,使得画面更富有节奏感;由于对所画物象的形象和质地的不同,在笔线上就有了十八种描法的运用,在用笔上更富有灵性。画家在从事创作时不仅开始要有明确的立意外,在落笔之前胸中对整幅画也要有明确的构思,做到胸有成竹,这样落实到手上才不至于乱了阵脚。因此必须做到意在笔先,宁可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可使“笔”到而“意”不到。布颜图.谓:“故学之者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具备了胸中之笔和手中之笔方可达到“意在笔先”后的落墨自然、因势利导、游刃有余。从而形成心意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物我融化的心理写照,以及意断笔连、意到笔不到的灵性境界。掌握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对写意画有着更深的感悟,做到意惬笔畅。

三、在创作中立意与用笔相结合

谈及写意人物画中的立意与用笔,也自然不能脱离自己的创作,它们二者始终在自己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需静下心来仔细去研究。

从一般情况来讲,在创作初期首先是要立意,要确定自己的创作思想,为什么画,画什么,如何去画。立意从何而来?我认为它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因此,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并把它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挖掘出来,以此指导自己的创作道路。初期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立意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它决定了自己的创作该向什么方向去发展,并在创作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经过前期收集素材、定小稿、放大稿等一系列的准备后,紧接着就进入了最后的制作阶段,用中国画中传统的水、墨、笔、纸、色来表现自己胸中之意。接着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笔墨去表现自己的胸中之意,这就需要平时去积累,回顾以前的写生课,在画写生时,面对模特总能根据模特来创造出相融的笔墨,而涉及创作,就需要把笔墨与造型融在一起,反复尝试。而谈及写意,它并非只是逸笔草草,壮着胆子碰运气,它应是从胸中之意到手中之意的传达。所谓意,正是与写气血难分,写应有意,意在写中,意者吟吟于心,写者鸣鸣于笔。说着容易,做起来则不容易,想要做的好则更是难上加难。为表现出胸中之意,我选择了用古拙粗狂的笔墨来描绘这群老人,这样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外貌与气质上的特点,也符合着自己的性情。具体到每个人,画的时候更要心里想着,眼里看着,手上画着,做到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下棋的只有两个,其它的都是观棋者,所谓观棋不语,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自立门派,站到他们各自不同的阵容里去。可要把心中想的这种意境用笔墨去表现出来实非不易,这需要长期实践的磨合,以意为基础,用笔墨来表现,意在笔先,笔后生意。

笔从人意、意由笔出,这是对写意人物画中立意与用笔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认清写意人物画中最本质的东西对于从事技法研究的我们也有着深渊的影响。随着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发展,写意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部分,应需要我们努力的去学习、传承与发展,为中国传统绘画写出新的乐章。

注释

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

3.清.石 涛《石涛画语录》了法章第二

4.清.石 涛《石涛画语录》变化章第三

5.清.龚 贤《柴丈画说》

6.清.布颜图《学画心法问答》

1.尚可著.《绘画与思想——绘画理、法漫议》(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2.周京新著.《感觉无限》(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

3.俞剑华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版).

4.周积寅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5年版).

猜你喜欢
写意画人物画用笔
找不同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0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河北画报(2021年12期)2021-09-09 08:15:04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走进鼎盛的唐代人物画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4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04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启蒙(3-7岁)(2018年5期)2018-05-31 07:53:25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老年教育(2018年5期)2018-05-30 02:24:10
此刻话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