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清刚
“冒险家”的乐园
湄公河与美塞河在泰国、老挝和缅甸三国交界处汇合,河流所夹带的泥沙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三角地带,泰国在三国交界处竖立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样的牌坊,人们便称这片区域为“金三角”。
今天的“金三角”大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部分地区,总面积在15万至20万平方公里之间,3000多个村镇。这里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互通有无,甚至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国家。由于地处三国交界,交通又极为不便,三国政府鞭长莫及,谁都无法插手这里的事情,实际上他们谁也不愿意去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这里简直就是秩序的真空、名符其实的“三不管”地带。
然而“金三角”极为闭塞,若不是因为这里生产鸦片而闻名于世,它几乎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充沛的雨量和炎热的气候为罂粟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罂粟的经济价值特别高。人们用出售的罂粟换来各种生活用品,还能买到金银首饰,甚至枪支。一到罂粟的收获季节就会有买主找到门上收购,甚至有的买主会驻扎到村寨长期收购。诸多条件为罂粟的种植、毒品的生产和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金三角”地区种植鸦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1825年,一支全副武装的英国考察队来到今天的“金三角”地区,他们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驱逐了当地的原著居民。野心勃勃的英国人安营扎寨之后就开始在缅甸的果敢(毗邻中国云南)、中国的大勐洋等地大面积种植罂粟。而收获的鸦片大部分通过中国云南销往内地,企图以此为突破实现他们在中国的阴谋。1840年发动的鸦片战争将他们的阴谋大白于天下,《中英会议缅甸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云南果敢、班洪等四个县区。至此,英国完全控制了“金三角”地区,他们更加肆无忌惮,通过罂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展开了疯狂的经济掠夺。
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鸦片生产高潮。接下来的岁月里,“金三角”鸦片的产量一路攀升,从最初的数十吨直到1911年的3000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海洛因类毒品产区,“金三角”种植鸦片的面积在100万亩以上,而每年经过“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两年的消费量。同时由于泰国政府加大了对制毒、运毒的打击力度,大部分的毒枭都转移到了缅甸境内。位于缅甸的班羊镇是“金三角”毒品交易的中心,为了躲避官方的检查,毒枭们多会利用骡马驮运买到的毒品。他们经人烟稀少的边沿山区到达缅甸边境的励罕,沿途重峦叠嶂,虎豹出没,土匪众多,危机四伏。
为了防止沿途猛兽和土匪拦截以及政府武装人员的围捕,毒枭们往往结伴而行,并且会配备武器,贩毒集团的武装由此形成规模。
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滋生了大批毒枭。为了生产和贩卖毒品,一些制度贩毒集团甚至会组织装备精良的地方武装,公开和“金三角”地区中央政府抗衡。缅甸境内有多股制毒贩毒势力,尤其是临近云南的果敢和佤邦。这些地方多为当地军阀所把持,他们虽然臣服于缅甸中央,但也保留了极大的自治权利。这些军阀与毒枭相互勾结,为自己制毒贩毒提供了便利,很多士兵也吸食毒品,极大败坏了军队的名声。在“金三角”的毒枭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上世纪的“鸦片将军”罗兴汉和“鸦片大王”坤沙了。有媒体曾做这样的比喻,如果把“金三角”地带称为“鸦片王国”的话,那么罗兴汉就是这个王国的创建者,而坤沙则是这个王国不折不扣的“第二世”。
“鸦片将军”罗兴汉
罗兴汉是缅甸掸邦人,出生于1934年。14岁那年,罗兴汉考入当地小学,毕业后进入军事进修班。他学习成绩平平,却志向远大。在进修班读书的罗兴汉一度混迹于当地国民党部队残部,为当时的军官跑腿打杂,从军事进修班毕业后进入当地杨家家族武装队任分队长。
后来的杨家武装受到缅甸政府军的围攻,溃败的杨家武装投靠滞留在缅甸的国民党部队残部。然而好景不长,1961年,国民党部队残部撤回台湾,失去保护的杨家军再次受到缅甸军方的打击。罗兴汉趁机带领一小分队“杨家军”回到果敢地区替贩毒分子卖命,专门押送毒品。正当生意兴隆之时,罗兴汉集团走私的鸦片被政府军缴获,罗兴汉被逮捕入狱。缅甸军方情报机关私下里暗示罗兴汉,只要他的武装集团效忠于政府并同反政府武装作战,他不但可以获得缴获的鸦片,还有权使用政府在掸邦控制的公路和城镇走私毒品。罗兴汉欣然接受缅甸政府提出的条件,他带着缅甸政府配备的人马收编了杨家武装,当上了果敢县人民主席。
罗兴汉利用缅甸政府提供的有利条件变本加厉的倒卖鸦片,每年的收入高达六七百万美元。罗兴汉靠倒卖鸦片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拥有过千匹骡马规模的马帮,他还自建若干个海洛因提炼工厂?,有许多宽大的毒品仓库。罗兴汉凭借着自己的武装组建了从鸦片生产到鸦片及其提取物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他成为了“金三角”地区真正的“鸦片将军”。
迅速崛起的罗兴汉让缅甸政府如坐针毡,1973年,缅甸当局宣布解散地方自卫武装,一切武器上交政府。而此时的罗兴汉已然根繁叶茂,拒不理会政府的命令,做好了与政府军对抗的长期准备。1973年,缅泰两军在美军的协助下围剿罗兴汉,在强大的政府军攻势下罗家军连连溃败,罗兴汉一手经营的“鸦片帝国”迅速土崩瓦解。曾经不可一世的罗兴汉如同丧家之犬,越狱之后四处逃窜。
“鸦片大王”坤沙
就在罗兴汉与缅甸当局周旋之时,另一个庞大的“鸦片帝国”迅速崛起。而这个帝国的“国王”正是“金三角”赫赫有名的坤沙。1933年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的坤沙经历了许多磨难。
据坤沙自己说,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当地的村长,祖父死后他继任村长,并组建了一个小规模的贩毒武装。这支队伍在坤沙的苦心经营下迅速成长,坤沙取得了缅甸大片土地的控制权并将它们发展成鸦片生产地。短短几年的时间,坤沙已经成为“金三角”举足轻重的人物。
1961年,国民党部队残部接到命令撤回台湾,失去了庇护的地方自卫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缅甸当局认为地方武装过于壮大,可能会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因此下令解散地方武装。实力强大的罗兴汉集团不理会当局的命令,继续对抗缅甸政府军。识时务的坤沙于1962年宣布效忠于缅甸政府,他本人被任命为“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指挥官”。拥有合法身份的坤沙一面在自己控制的地区设关卡征收毒品过境税,一面发展罂粟的种植,同时建立吗啡和海洛因提炼工厂,苦心经营自己的“鸦片王国”,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罗兴汉在政府军强大的攻势下溃败,而坤沙却坐收渔利,收编了溃散的罗兴汉余部。坤沙不久便控制了“金三角”地区绝大部分毒品的生产和运输,一跃成为“金三角”最大的毒贩集团,为此他还洋洋得意地自称“鸦片大王”。
1969年,正当坤沙的贩毒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遭到缅甸军方的诱捕。后来在泰国政府的斡旋下,被监禁两年的坤沙得以重获自由。获释的坤沙重整旗鼓,继续他的贩毒事业。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坤沙的事业达到了巅峰。他鼓励辖区的人们种植鸦片,征收鸦片税,还走私翡翠、宝石,甚至贩卖军火。仅仅1988年征收的保护税就达到了两亿美元,1989年更是达到了四亿美元。美国当局曾经悬赏200万美元捉拿这个世界头号毒枭。
坤沙不仅仅是一个鸦片贩子,“金三角”的地方武装集团中很多士兵都吸食鸦片,就连称雄一世的罗兴汉也曾染上烟瘾,甚至政府军士兵也因吸食鸦片而臭名昭著。然而坤沙却治军有方,恩威并施,从不允许自己的部下吸食鸦片,否则一律枪决。坤沙说,他是掸邦的领袖,贩毒是为了他的民族解放。尽管有人对此不无调侃地说:“坤沙们如果是革命军,那世界上所有的毒贩都是革命家了。”由此可见坤沙绝非一般。然而,在这场较量中没有人不佩服坤沙高明的投机行为。他凭借自己的智慧把一场从事毒品活动的肮脏勾当化为“神圣”的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不管他是否愚弄了掸邦人们,但他成功塑造了自己在反政府武装人士中的形象,博得掸邦反政府人士的拥戴和赞誉。见过坤沙的人都觉得他非常的面善,而且很随和,像个白面书生,并非人们惯常印象中认为的凶神恶煞的毒枭。据熟悉他的人称,他对待同伴讲义气,对掸族人重感情,还经常对下属嘘寒问暖,深得人心。
90年代,坤沙的“鸦片帝国”开始没落。1993年,坤沙宣布独立,成立掸邦共和国,自任总统。其实这时候的坤沙内部已经开始分裂,他不得不卸下总统的桂冠。随着形势的恶化,坤沙军队内部彻底决裂。大势已去的坤沙被迫于1996年向缅甸政府缴械投降。之前的缅甸政府虽然叫嚣一旦抓获坤沙就将其绞刑,然而,他最终还是获得了缅甸当局的特赦。随后,他携带家眷移居仰光。2007年10月26日,坤沙于仰光病逝,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他死于何病,一代毒枭就这样命丧黄泉,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传奇。
“金三角”演绎了大毒枭们个人传奇,也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这座世界的毒窟贻害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却从不曾为此埋单。迫于世界舆论和有关组织的压力,“金三角”有关国家和地区最终于2005宣布停止罂粟的种植并引导当地人们种植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根据我国云南禁毒部门获取的数据来看,2006年“金三角”地区的罂粟面积大约为20万亩,达到近一百年来的最低点。这至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