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晨
(四川师范大学 商学院,成都610101)
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大多数属于民营企业。不同的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各不相同,比如美国国会2001年的《美国小企业法》规定雇员人数500以内的都叫中小企业,而我国则以各行业营业额的高低作为划分的标准。据统计,我国大约有中小企业42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缴的税收占比超过50%,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1]。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制度不完善,在对外融资市场中处于弱势和低效率的环境,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本文试就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设进行探索。
我国的中小企业长期处于“内弱外压”的经营环境中,尤其在融资环节遭遇了诸多障碍。根据阿里巴巴集团2010年10月份对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调研显示:63.3%的小企业有融资需求;在有贷款需求的小企业中,75.4%的小企业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下[2]。但是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遇到各类瓶颈,分析其原因,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产品同质性较高,大多不具备资源垄断优势,所以竞争十分激烈,在金融危机时代要想生存下来困难重重。从2010年的四季度开始,特别是2011年上半年,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突出表现在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价格比较高,企业需承担这些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外贸型企业,面对金融海啸带来的外贸订单的大幅下降、内需的疲软和产品同质性的现状,经营者们深感经营不易。2012年,全球经济发展仍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流动性紧张、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增大,经济复苏缓慢。
另一方面,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控制货币投放量和基础投资额等一系列稳健的货币与经济政策,更加强调金融体系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和预防机制建设,这使得央行货币投放总量缩水,各金融机构相应地压缩了信贷投放规模,使得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大。2010—2012年,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倒闭潮。
为了鼓励居民从事商业活动和创业,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设置了较低的门槛:只需通过工商部门的审查,满足注册资本的要求,在指定银行开户,验资时账户有资金即可。这种审批制度的不健全和门槛设置的不科学,导致中小企业管理、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或者根本不设,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也难以辨别。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份额缩水,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获利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
然而,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渐渐在消失。近年来,企业大多遭遇到员工提出大幅上涨工资的要求。制造业工人工资的快速上涨正逐渐动摇着30余年来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基石。
中国劳动力廉价优势的消失,根源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2000年以来,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7%,比1990-2000年低0.5%,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预期来得快,中国即将越过“刘易斯拐点”①,人口红利窗口即将关闭[3]。据预测,中国的劳动力将在未来几年内呈现稳步下降趋势,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年轻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要上缴税金,而不断提高的个税税率则令部分低收入工作者收入减少。
目前,工资上涨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大量中小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在竞争市场中获利,长期通过压低工资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而日益上涨的工资需求和通货膨胀的外界压力,目前已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用工荒”的问题。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已很难招到名牌大学毕业生,它们不得不在内陆城市寻找还敢于冒险和怀揣拼搏理想的年轻人去就业。
资金充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指出,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银行倾向于贷款给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而忽视了中小企业[4]。目前,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外源融资,即通过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开展间接融资。浙江省2010年到2011年7月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图1)就是例证[5]。可见,民间借贷是大部分小企业借贷的主要资金来源。
图1.小企业融资选择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自身生产水平较低,很难达到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抵押、质押或担保条件,信贷审核人员由于受到银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限制,在面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时存在明显的“惜贷”和“惧贷”心理。同时,由于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没有可以覆盖所有企业各方面信息的征信系统,中小企业与银行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难以通过审核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来评价其真实资信状况,很难有效控制放贷风险,结果只能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
除贷款成本外,借贷成本还包括企业贷款抵押评估费用、担保费用、信用担保类公司的中介费用、其他无形费用以及通货膨胀引致的款额缩水等外界因素,借贷的各项成本总和往往令大部分中小企业“望洋兴叹”。其主要原因在于,为追求更大的息差利润,各商业银行纷纷上调贷款利率,使得贷款市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定价持续走高。比如2012年6月底广州民间金融街发布的金融价格为:10天期小额贷款年化平均利率为21%、1个月期为15.22%、3个月期为21.97%、1年期为17.55%、1年期以上为21.91%,虽然10天期利率有所下滑,但是仍然在20%以上;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6月份温州民间借贷平均月利率为1.3%,相当于年利率为15.6%[6]。
虽然这些利率成本都在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4倍范围以内,但是总体来说,成本相对较高。据有关机构测算,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十分困难。
目前,我国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介机构数目相当有限。从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营不善、制度不健全和抵押贷款风险大是中小企业共有的问题,但是国外完善和发达的信用担保中介机构使得大部分银行和非金融机构愿意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由于没有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平衡状态突出,各地中介机构发展步伐不一致,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受到区域性限制。以成都为例,截止2012年,成都的担保机构多达157家,能多方面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而在欠发达地区,挂牌的信用担保机构只有三、四家,且并非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另一方面,已有的担保机构并不一定都具备较高的担保能力。目前,国家对担保机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要求为5000万元,与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相比,资本金明显不足;同时,部分担保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信用担保”功能,他们没有对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进行慎重筛选,为了更具竞争力、节省管理成本,将一些明显有风险的不合格的融资需求报送给商业银行,导致其自身信誉受到质疑,间接影响了担保公司的社会认可度,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更难。
我国早在1995年就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索,对金融机构而言,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存贷款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7]。2012年6月8日,央行对存贷基准利率上下限的调整被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破冰之举。
自利率市场化实施以来,为了加强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和家庭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获得资产多样化选择的机会,各商业银行逐步扩大了旗下的金融产品范围,加快了转型步伐。
我国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仍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较少涉足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领域,但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8]。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增加收入来源,纷纷适时地推出了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见表1)。
表1.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新产品
从表1可见,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走在了前列,利率市场化对这些金融机构有效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了影响。
中国金融市场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目的是培养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为全面服务的金融体系,而其中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担保的信用中介公司,也是改革的扶持对象之一。与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担保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管理成本较低,可以优化管理流程,在贷款过程中可以时时观察、追踪对方的商业信用和资信度,并要求对方提供更为有力的贷款依据。所以,担保机构可以很好地发挥银行与贷款需求方之间的中介服务作用,从而克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高交易成本[9]。此外,与银行严格且固定的贷款模式相比,担保机构可以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灵活多变的融资模式,可以起到部分财务管理的作用,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大大节省了贷款方与银行周转的时间。因此,担保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对面临诸多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个利好信息。
另外,利率市场化还起到了“市场监督”功能,即政府加大了对中介机构的整顿力度。从2010年起,北京、广州、江浙等地的监管部门借年审换证进行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同时多地的担保牌照也暂停审批。如2010年底,温州具备“两证”的担保公司52家,至今年5月只有20余家[10]。这里面出局的多是民营担保公司,他们原本就没有与银行进行担保合作,而是充当“民间借贷”的中介,却依旧做“瓜分贷款”的业务。可以说,利率市场化不仅给担保市场注入了生命力,还将优胜劣汰机制引入了担保机构。
从长远看,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动的宏观政策鼓励下,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势必会重新划分我国融资市场的格局。由于利率市场化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借贷审核制度更为严苛的间接融资问题。当大部分金融机构出于自身盈利考虑而收紧对中小企业贷款时,发展良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这就催生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企业的直接融资往往是优于间接融资的,因为可以由企业自己来控制发债规模、偿债时间和债面利息,并且通过债面利息率体现企业自身对未来发展的较为精准的预测,免去了从银行等机构贷款的各种手续和附加成本。然而,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而言,间接融资本来就很困难,如果再没有直接融资渠道,就只有坐等关门。我国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12年5月22日由沪深交易所公布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规定,试点期间,凡是符合工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的未上市非房地产、金融类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只要发行利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3倍,并且期限在1年(含1年)以上,就可以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私募债券的启动,将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一条新路,这一方面弥补了债券市场的制度空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也为合格投资者提供了创新的投资渠道,对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近年来高速的,经济发展证明,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大企业一样的生命力。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正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扩大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严重的国际背景下,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促进本国经济健康发展是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攻关课题,其中的关键在于建立起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和融资环境,帮助优质中小企业走出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境。基于此,笔者尝试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目前,由于我国商业环境复杂,行业种类过多,导致中小企业界限的划分不清晰。因此,应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有了明确界定后,才能对这些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财政税收减免和金融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强化融资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组织体系在设置上已经基本健全,但是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另一方面,现有的大部分银行还是偏向于向大企业放款,信贷产品也主要支持其融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增开中小型银行或网点的方式来满足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并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或为其提供金融产品。
在直接融资环节,中小企业私募债是高风险债券,一旦发生违约案例,投资者必须有足够的承担风险能力。鉴于私募债的高风险性,私募发行不宜一步到位,应采取试点推进的思路。初期要注意控制发行主体条件和试点规模,范围不宜过宽,并应建立风险缓冲机制,避免将风险传递到整个实体经济。同时,尽快推出有针对性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规范条例,并完善与之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出提供完善的外部法律保证体系。
社会信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规模。中小企业及企业主有很多经营数据和信息可反映其经营情况和信用特征,因此,应加快建立覆盖企业经营各个方面的征信体系,丰富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和征信数据,建立小企业综合信息平台,最终达到破除借款方与贷款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目标。
企业私募债的发行涉及诸多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非理性的。所以,要从外部法律的设置入手,规范诸如银行、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基金和社会养老基金之类的机构投资者来从事中小企业公司债或私募债投资,在发债环节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以完善对发债企业的监管。
注释:
①刘易斯拐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它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变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②合并后的新的平民银行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27个分行,400多个营业网点;目前平安集团共有超过7000万个人客户和200万公司客户,平台巨大。
③目前,招行已与国内外超过250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
④截止2012年7月末,广发银行已设立67家“小企业金融中心”,预计到2013年全行超过50%的分支机构将成为中小企业特色支行。
⑤截止2012年6月底,兴业银行自定义小企业贷款余额(含贴现)989.44亿元,较年初增长19.8%。
[1]李子彬.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现状与政策(2007-2008)[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2]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1年沿海三地区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EB/OL].[2012-02-09].http//www.aliresearch.com/?m-cms-q-view-id-70350.html.
[3]蔡 昉 称 中 国 人 口 红 利 在 2013 或 2015 年 将 消 失 [EB/OL].[2011-06-15].http://www.caijing.com.cn/2011-06-15/110746467.html.
[4]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EB/OL].[2012-11-02].http://www.pbc.gov.cn/.
[5]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EB/OL].[2011-07].http://www.nsd.edu.cn/cn/userfiles/Other/2011-10/2011101111380341883345.pdf.
[6]邓莉苹.高融资成本让中小企业陷恶性循环[EB/OL].[2012-07-21].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2-07-21/668708.html.
[7]陈晶,曹艺.浅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34-35.
[8]魏皓.商业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业务初探[J].经营管理,2011,(3):39-41.
[9]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4):82-85.
[10]民营担保业整体洗牌:几家担保公司曝违规丑闻引发业界震荡,全行业亟须重建游戏规则[EB/OL].[2012-10-25].http://www.time-weekly.com/story/2012-10-25/127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