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玲李艳明王 敏
护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 玲1李艳明1王 敏2
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人文素养等方面入手,培养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创新能力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新的医学模式的产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本研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我校2010级护理本科学生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校2009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105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人,女100人;2010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103人作为研究组,其中男7人,女96人。两组在年龄、基础文化、高考分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专科升本科、留级、转学护生不计入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制订培养目标学院本着“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培养观念,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培养专业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能独立承担临床护理及社区保健工作的创新型护理人才。
1.2.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融合,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1]。对2010级护生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接触临床,并且每月到附属医院及养老院等养老机构服务,将实践环节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在实验教学中,改变了传统针对一项的操作,教师示教,学生进行练习的模式,转变为小组团体学习,每4~5人为一个小组,以病历为中心,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有疑问要大胆提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三年级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1.2.3 重视学院文化的培育学院定期举办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活动;精心策划5•12国际护士节系列纪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潜能[2]。
1.2.4 改革考评方式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测试、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小组学习汇报、综合能力测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效果评价采用发放问卷的方法,问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沟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一级指标共8项,二级指标共50项,二级指标按照“非常不好”到“非常好”分别赋值1~5分,分值越大说明能力越强[3]。该问卷经过12名护理专家进行内容评价,一级、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0,得到一致认可。于第3学年期末,两个年级均对专业课教师(随机抽取30名)进行问卷调查,而且两个年级护生进行自评。2010级教师和护生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问卷132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98.5%;2009级教师和护生发放问卷133份,回收有效问卷131份,回收率98.5%,其中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99.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专业课教师对两个年级护生的评价比较见表1。
2.2 两个年级护生自我评价比较见表2。
表1 专业课教师对两个年级学生的评价比较(±s)
表1 专业课教师对两个年级学生的评价比较(±s)
年级 理论知识水平 临床技能评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学与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 职业道德2009 70.52±4.33 68.64±3.37 60.05±2.35 66.04±3.52 67.42±3.6561.69±2.63 60.65±4.18 80.94±1.43 2010 74.56±5.85 76.78±3.32 69.66±3.98 73.68±4.77 75.55±4.8670.34±2.47 64.32±2.25 81.05±1.47t-5.33 -16.61 -20.42 -12.87 -13.33 -26.13 -7.88 -0.37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个年级护生自我评价比较(±s)
表2 两个年级护生自我评价比较(±s)
年级 理论知识水平 临床技能 评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学与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 心理素质 职业道德2009 70.66±5.45 68.24±4.36 60.25±2.35 66.34±4.53 68.53±2.2660.68±3.52 58.65±5.26 81.25±2.36 2010 75.87±6.76 76.88±4.42 69.76±3.57 74.62±5.76 76.45±4.8672.44±4.57 66.32±3.65 81.32±1.93t-5.48 -10.83 -19.65 -9.87 -17.23 -20.54 -8.56 0.43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培养创新性、实践性强的人才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高校重点内容之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学院多年以来,培养了一大批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又强的护理本科毕业生,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时代背景、个人知识基础、人才培养方式等,临床护士的服务理念、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3]。因此制订适合学院具体情况、突出专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改革中,学院将一些人文课程,如《关怀理念》等纳入到教学中,使护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人文知识熏陶,同时缩减了理论课学时数,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空间[4]。本研究中,2010级学生在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均明显优于2009级,说明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护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人文知识的能力有显著提高。
我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身特色、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洪芳芳,张萍萍,陈才.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8):2057.
[2]李伍庆.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创新教育的思考[J].护理研究, 2005,19(9):1867.
[3]刘东玲,杨培常,李伟.护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0):2707.
[4]王惠峰.提高护生创新学习能力开展护理创新教育改革[J].全科护理,2009,7(5):1394-1396.
R471
A
1673-5846(2013)08-0412-02
1北华大学护理学院,吉林吉林 132000
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00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H12061)阶段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