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之英
(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宁津 253400)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
冯之英
(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宁津 25340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脑血栓;低分子肝素钙;尿激酶;溶栓
脑血栓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脑局部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发生急性脑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软化与坏死,是目前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患者常有偏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临床表现,即出现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脑卒中,完全性脑卒中。尿激酶应用于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而低分子肝钙也不会对血小板功能造成过多影响[1]。药物直接作用于血管,激活体内纤溶酶原,达到溶栓作用。将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显著收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4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心血管会议《对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11例,女性9侧;年龄40~65岁,平均55岁。睡眠中发病5例,打麻将时发病1例,大便时2例,情绪激动时4例,饮酒时发病3例,无明显原因的5例。意识清醒9例,嗜睡的5例,浅昏迷4例,深昏迷2例。眩晕4例,失语2例,头痛3例,左侧偏瘫3例,右侧偏瘫4例,呕吐3例,颈强1例。血压:收缩压≥140mmHg 12例,舒张压≥90mmHg 8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侧;年龄45~64岁,平均54岁。睡眠中发病4例,打麻将时发病3例,大便时1例,情绪激动时3例,饮酒时发病2例,无明显原因的7例。意识清醒8例,嗜睡的6例,浅昏迷3例,深昏迷3例。眩晕6例,失语1例,头痛2例,左侧偏瘫4例,右侧偏瘫3例,呕吐2例,颈强2例。血压:收缩压≥140mmHg 11例,舒张压≥90mmHg 9例。两组年龄、性别、平均血压、临床表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年龄在40~65岁之间;发病6h内呈渐进性加重,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血压在l80/120mmHg以下,排除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无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过敏性体质。排除梗死面积>30%梗死面积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将血压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常规应用活化脑细胞药物、降压药、吸氧等,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每日3次,控制脑水肿,口服尼莫地平片40mg,每天3次,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80mg,每天1次。实验组:应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单位+生理盐水40mL,静脉输注,10min内静注完,每日1次。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7d。对照组仅给予尿激酶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20min内静注完,每日1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颅脑CT检查,确定梗死面积、部位及有无台并出血。记录用药后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血脂、血糖、心电图指标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
1.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意识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l%~100%,上下肢瘫痪恢复为5级,病残程度0级;显效:意识状态恢复,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瘫痪肢体恢复2级以上,病残程度1~3级;有效:意识状态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瘫痪肢体恢复2级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左右,甚至状态及体征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约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约为7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血肿1例,恶心、呕吐1例,转氨酶增高1例,疲倦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转氨酶增高1例,疲倦2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较轻微,未作特殊处理,于停药后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
脑血栓形成是目前人类的主要致残因素,大约有30%的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该病的发病原因为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裂或破溃,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成分黏附、聚集、沉着于动脉壁上,最后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因此在治疗脑血栓时,找到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由于过去对于脑血栓的溶栓治疗中,发现在使用溶栓剂时易出现脑出血的不良反应,往往造成了患者致残或致死。因此,阻碍了人们对脑血栓形成治疗的探索或研究,造成了脑血栓的溶栓治疗停步不前。我院在临床中使用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取得了明显疗效,有效的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这与尿激酶的作用机制是分不开的[2]。尿激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溶栓药物,在人肾细胞中合成、自尿中分离而得,目前多采用基因技术制取,价格低廉,是我国应用最广、最多的溶栓剂。
该药属于一种类似胰蛋白酶的丝氨酸蛋白酶,无抗原性,能直接激活循环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在人体正常血液中形成的复合物称非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酶原,使纤维蛋白酶原从精氨酸一缬氨酸处断裂成纤溶酶,使其作用于血栓表面,溶解血栓纤维蛋白,呈游离状态在血液中运行,能使血小板聚集减少用,并迅速渗入血栓内部,使血栓溶解。尿激酶激活血栓内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被激活后的纤维蛋白溶酶原具有很强的通透性和渗透性,作用于血栓中心部位,使无活性的纤溶酶转为有活性的纤溶酶栓,或阻止新的血栓形成。尿激酶是抗血栓主药,能够阻止红细胞凝集,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从而达到溶栓目的。尿激酶半衰期时间20~30min,能够阻止血小板网状结构断裂,聚集红细胞溶解血栓,溶栓后再梗死,最终排出体外。该药是预防再梗死应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再通血管再闭塞,在临床使用中用中等剂量,短期应用,安全有效,对发病时间不超过24h内的患者溶栓效果最好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形成药,是通过酶学或化学降解产生,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分子量越低,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越强,该药中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的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大约为3.5h,既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又降低了出血的危险,可有效抑制体内外血栓的形成,且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另外,低分子肝素钙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强血细胞表面电荷的作用,但低分子肝素钙其对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较差,在应用中一般不单独使用。目前低分子肝素钙在临床上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具备稳定的高强度抗凝作用效果良好,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体内纤溶酶活性,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栓作用,降低血小板聚集力、沉集,抑制血栓形成以及血管进一步梗死,起到了抗血栓及抗凝作用,在发挥抗血栓作用时,出血并发症少,具有能够有效改善缺血半暗区的供血,促进血管再通,防止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作用,吸收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对于脑血栓患者应及早治疗,最好在发病后4~6h尽早使血管再通,使脑梗死区的微循环得到快速恢复,从而获得脑血流的早期再灌注,降低因缺血而对神经细胞及其它身体功能造成的损害。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可以促进释放纤溶酶激活,能够溶栓、降纤,起到血管再通作用,迅速恢复使脑代谢,使损伤的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且安全性较大。在本文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脑血栓疗效要好于单独使用尿激酶治疗,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中两者联合用药安全有效。综上所述,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具有抗血栓、抗聚集与溶解血栓双重功效,二者联合使用,满足脑血栓的治疗要求,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有效避免了血栓再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很好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两者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血栓的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张永花,刘晓玲.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7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25.
[2] 徐爱妮.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119.
R743.3
B
1671-8194(2013)17-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