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大量胰酶的激活而促使炎性反应的发生[1]。目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于AP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中药大承气汤组方能通过通便作用缓解腹腔肠管内压力胰液易于流出,以及避免腹腔室隔综合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2月194例AP患者,采用中药大承气汤加减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配合中药治疗组AP患者102例,单纯西药治疗组AP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相关检查。入组病例均符合AP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等基线数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①禁食禁饮;②加强生化指标和器官功能监测;③减少胰酶分泌;④维持内环境平衡;⑤加强抗感染治疗;⑥根据疾病具体情况加强肠内、外营养;⑦防治MODS;⑧加强对ARDS患者的治疗。中药治疗组给予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5~20 g、厚朴12 g、枳实12 g、芒硝15~20 g、黄芪12 g、红花6 g等),大黄后下,取汤药300 ml,胃管注入100 ml,3次/d,注入后停止胃肠减压30~60 min。
1.3 观察指标: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治疗后的所有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尿淀粉酶及WBC水平完全恢复到正常;有效:治疗后的所有临床症状体征均有较明显改善,血尿淀粉酶及WBC接近正常值;无效: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血尿淀粉酶及WBC仍异常或转手术治疗[2]。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首次排便、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首次排便、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比较(±s )
表2 两组首次排便、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比较(±s )
评价指标 配合中药治疗 单纯西药治疗 t值 P值住院后首次排便时间(h) 14.87±4.5 31.46±6.37 6.9326 <0.01住院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h) 4.6±0.97 12±1.82 3.9580 <0.01平均住院时间(d) 6.47±1.12 16.53±2.66 3.4055 <0.01平均住院费用(元) 7 530.4±1 682.5 47 344±6 925.8 2.4240 <0.01
大承气汤处方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在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在此方基础上加用“黄芪、红花”等药物治疗AP。既往应用“大黄、芒硝、黄芪、红花”等中药治疗时,发现其能改善胰腺组织学变化,能提高相关细胞器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中药对AP机体细胞因子的影响,延缓疾病的发展;中药治疗可修复受损的肠黏膜,使肠道内毒素细菌移位得到有效控制。AP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胰酶的自身消化作用,中药能有效抑制胰酶分泌,控制其进展[3]。蒽醌类化合物和鞣质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其能:①抑制胰酶分泌,降低胆道口括约肌张力和胰管内压,抑制PLT聚集和小动脉收缩,从而有效改善胰腺微循环;②促使胃肠道活动增强,消除肠麻痹状态[4];③促进胃肠道新陈代谢,有效抑制肠内细菌毒素吸收,通过增加机体免疫力来对抗细菌毒素的作用。硫酸钠是芒硝的主要成分,具有包括泻下、抗炎等在内多种功效。综上所述,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腑泻下等功效,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坏死范围与程度,加快坏死组织吸收。基于以上理论基础,选用大承气汤治疗胰腺炎,与清胰汤比较考虑到其组方配药简单、易记,对广大西医大夫,特别对中医理论了解不深的医生,尤其有益。在非消化期,胰腺的外分泌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其分泌是在进食后才开始,并受神经体液双重调控(体液调节为主)。胰腺对促胰液素促胰酶素的反应在胰腺炎时往往会明显下降,故其分泌会受到抑制。结合对本院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治疗,其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与单纯用西药治疗有明显的益处(P<0.01)。笔者认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承气汤治疗,在缓解患者腹胀、腹痛及降低某些并发症、缩短病程的确收到益处,值得推广。
[1] 董 亮,康 焰.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8):567.
[2] 苏国阳.中药导泻剂胃管注入与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1(5):307.
[3] 陈志荣,李兆申.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J].胰腺病学,2004,4(1):53.
[4] 阎兆平,陈晓理,张 正.大黄与肠道屏障[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17(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