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伟,郑 园,王 新(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江苏 涟水 223400)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其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技术,在临床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损伤小、康复快、痛苦小等多项优点,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现已广泛用于多个科室[1]。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由于患者的救治不及时等原因往往合并胆总管结石,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可单一切除病变胆囊,而忽略同时存在病变的胆总管,往往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准确的把握该病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文章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随机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进行治疗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68例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右上腹痛、黄疸、发热、寒战等胆管炎症状,术前均行B超、CT和/或上腹磁共振、MRCP等检查确诊为肝胆管结石。男36例,女32例,年龄18~71岁,平均(45.8±11.2)岁。其中左肝管结石37例,左右肝管结石31例。68例术中发现合并胆管狭窄者50例,肝纤维化35例,其中左肝外叶最为明显,多达25 例。另有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等证实合并有胆管癌。同时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患者收住院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病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给予开腹胆囊切除取石术,试验组在腹腔镜下进行操作,患者均采取仰卧全身麻醉[2]。
1.3 疗效评价标准:复发:术后行T管造影和胆道镜等检查未见结石,在术后1 年内无自觉症状,且B超等检查无结石的患者在1年后再次发生结石;残留:患者在1年内发现结石[3]。
2.1 两组患者术后胆总管的通畅程度比较:见表1。试验组的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6%>82.4%),部分阻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胆总管的通畅程度[例(%)]
2.2 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见表2。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术后有切口感染者4例,均出现在对照组,合并肺部感染者6例,试验组2例,占5.9%,对照组4例,占11.8%;胆漏的发生率为8.8%,为3例。总的发生率对照组为对照组为29.4%,明显高于试验组8.8%。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例(%)]
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多数地区都有着高发病率,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胆管梗阻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展开,探讨该病的临床治疗新策略也成为临床医生工作的重难点[4]。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取石术能将结石、狭窄胆管和肝病灶一并切除,充分满足其治疗原则,并且疗效肯定,同时消除其癌变的风险性。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取石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肺感染、胆漏、肝衰竭、胸腔积液、膈下感染、胆道出血等。如何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对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重视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非手术治疗控制胆道感染,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重症胆管炎治愈或胆道引流后3个月再手术。术后仍然要重视患者的炎性反应处理,对切口进行护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本试验研究结果证明腹腔镜对于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服治疗组。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行胆囊和胆总管取石术更易被患者接受,且效果明显,可以明显解除患者因结石引起的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复发率低,在临床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可以作为首选术式进行考虑。
[1] 范康川,梁旭康,李建南,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09,3(4):738.
[2] 宋雪松,张维屏.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员1696例的治疗体会[J].腹腔镜外杂志,2007,12(3):256.
[3] 吴 强,李 勇.无症状性胆囊结石的治疗与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0):35.
[4] 赵智力,韩朝阳,付艳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