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伟,高建忠,郑虎林,李 军,刘彦西(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对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6例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采用不同的治疗方,从而探讨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6例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研究组男11例,女7例,年龄21~64岁,平均(42.1±1.3)岁。患者致伤原因为车祸伤患者12例,坠落伤患者3例,跌伤患者1例,其他伤患者2例。术前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为3~5分患者4例,6~8分患者6例,9分及以上患者8例。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20~62岁,平均(42.7±1.0)岁。患者致伤原因为车祸伤患者11例,坠落伤患者4例,跌伤患者1例,其他伤患者2例,术前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为3~5分患者3例,6~8分患者5例,9分及以上患者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术前GCS评分结果、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如补液、观察患者生病体征等。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具体做法为于患者入院后六小时内对其进行清除脑部血肿,并给予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颅内高压进行改善,患者出现颅内淤血、静脉渗血、蛛网膜下腔分散积血等现象,将患者颅内外侧裂池蛛网膜进行挑破,并给予反复冲洗,包括硬脑膜下,之后对患者颞肌瓣与硬脑膜进行减张紧密缝合,使颞肌与侧裂区脑组织表面进行附帖,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具体做法为对患者进行丹参、尼莫通、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促进脑部细胞代谢,对患者脑水肿现象起到减轻作用,并进行溶栓。观察并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成功、死亡、致残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与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并给予GO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分析,详见表1。研究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死亡率为22.22%,中残率为11.11%,重残率为5.56%,植物生存率为0.00%。对照组保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为33.33%,中残率为22.22%,重残率为16.67%,植物生存率为5.56%;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61.1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例(%)]
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是指人体头部侧裂周围发生的相关脑挫裂伤、脑内血肿以及血管损伤,是引起患者小脑幕切迹疝的主要原因[1-2]。发生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常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现象,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3-4]。
本文研究可知,对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患者若发生继发性脑梗死,则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的颅内减压,使患者颅脑脑水肿现象加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而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及时对患者颅内进行减压,促进水肿情况好转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使用手术治疗方法对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中残率、重残率以及植物生存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绍明,曹天锡,熊志刚,等.颅脑外伤后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22(3):365.
[2] 周志武,赵开胜,马 剑,等.颅脑损伤致双瞳孔散大患者的手术方法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9(9):376.
[3] 禁志谋,杨振铭,杨 波,等.急性硬膜外血肿并发远隔血肿部位脑梗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7(2):297.
[4] 黄绳跃,王开守,黄克清.颅脑损伤与大面积脑梗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14(6):48.
[5] 郭申林,苏慧琴,周解围,等.外伤性侧裂区域脑挫裂伤36侧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16(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