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艳辉,李家永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科学》编辑部,北京 100101)
2000-2011年《资源科学》载文被引分析
耿艳辉,李家永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科学》编辑部,北京 100101)
依托中国知网提供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资源科学》2000-2011年载文的被引情况:被引论文的频次分布、被引论文的年份分布、施引与被引期刊情况、被引论文作者分布、高被引频次论文的主题分布,客观地评价了该刊的学术水平、办刊质量。通过分析可以帮助了解期刊出版的一些特点,分析期刊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提高期刊影响力的策略,并有助于分析资源科学学科热点问题以及学科发展的特点。
资源科学;被引频次;期刊;发展
《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体系、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管理服务。《资源科学》原名《自然资源》,1977年创刊,1998年改用现名。本刊截止到2011年底共计出版发行34卷195期,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不含简讯、告示、简介等)3 340多篇,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有关资源分布、利用、配置的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对以往科研成果的继承与借鉴,反映在科技期刊论文中即是以引文(参考文献)为衔接,将科学研究之间的这种传承关系结合到一起。利用引文分析方法对期刊质量进行评估,其目的是从文献引证角度来透视刊物的学术水平及其影响力[1]。同时,通过文献的引证关系,可以看出某一学科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以及核心作者群情况。
为此,本文采用引文分析方法对《资源科学》2000-2011年载文的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获取载文量、被引频次、被引率、篇均被引次数等量化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对期刊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所有的统计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提供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
1.1 被引论文频次分布
被引频次是学术质量以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2]。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系统输入时间段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统计时间为2012年6月5日。检索结果显示本刊在这个时间段共有2 022篇文章被检出,全部被引用,被引率为100%,该被引率显示本刊所载文章的通体学术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这些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见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论文的被引频次集中在0~5次、5~10次、10~20次和20~30次4个区间段,这4个区间段的论文数分别占总发表论文数的32.00%、20.97%、20.62%和10.39%,总计占83.98%,即约80%以上论文的被引频次在30次以下,也即本刊80%的引用主要集中在20%的论文中,这种二八现象在期刊界普遍存在[3]。论文被引频次分布见图1。
图1 《资源科学》2000年-2011年论文被引频次分布
由图1显示,随着被引频次的升高,相应的论文数量呈减少的趋势。被引频次在30以上的有324篇文章,可以说这是最近10年来本刊发表的重要论文,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仅列出被引频次在200以上的9篇论文(见表1)。由表1看出这些文章主要集中在2000-2004年间,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土地整理及集约化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与生态空间占用,这也是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因此,关注优秀专家,针对热点课题来组织约稿,甚至可以缩短优秀稿件的出版周期,以抢占前沿课题报道的先机,有利于提高期刊文章的被引频次,增强期刊的影响力。
表1 《资源科学》2000-2011年被引200次以上的论文
总被引频次主要体现期刊对学术交流的直接贡献,若同时结合期刊所占的社会资源,即篇均被引次数,则更能客观反映这种贡献[4]。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检索出版时间2000-2011年间出版的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统计时间为2012年6月5日。结果显示,12年间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36 119次,篇均被引频次约为14.87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为418次。这些数据在同类期刊中是比较高的,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影响因子在本刊之前的《自然资源学报》,其总被引频次为40 20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3.69次,被引频次超过本刊最高值418次的文章有4篇,被引频次分别为1 056次、678次、490次和471次。可见,本刊还需要争取更多高水平文章以带动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
1.2 被引论文的年份分布
对《资源科学》被引论文的年份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时间上了解被引文献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检索出版时间2000-2011年发表的论文的被引年份分布(见表2),统计时间为2012年5月18日。由表2可以看出,刊出的论文在当年就开始被引用,在发表的第二年被引频次开始显著增加,说明我国资源科学科技工作者较为注重对本刊发表的最新成果的利用,本刊载文的学术性和新颖性也被相关科研工作者所认可。另外,值得注意是,被引频次的峰值主要集中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这与一些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1,5],即并不完全符合普赖斯理论有关“科学论文发表后的两年才能达到被引用的最大值”的理论。2006年以前载文的影响力保持在5年以上。即年引用率,2006年最高,为0.42,其次是2011年,为0.34;2000年最低,为0.14,这可能与当时的网络传播水平较低有关。
1.3 施引与被引期刊情况
施引和被引期刊的多少能反映出期刊影响面的大小、所涉及学科的范围情况。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统计期刊2000-2011年本刊引用他刊和被他刊引用的情况见图2所示,统计时间为2012年5月18日。
由图2可以看出,《资源科学》载文引用期刊数基本呈持续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99种增加到2011年的787种,增加了近7倍,这与我国科技期刊业的蓬勃发展、科技期刊数量迅速增长有关,也表明本刊的影响范围之广。引文来源期刊种类繁多,涉及资源、地理、生态、农业、气象、遥感等领域。其中,2000年载文引用居前10位的来源刊为:《资源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内蒙古草业》、《地理研究》、《园艺学报》、《环境遥感》、《气象学报》、《地理学报》、《冰川冻土》;2011年居前10位的来源刊为:《资源科学》、《自然资源学报》、《地理学报》、《生态学报》、《地理研究》、《冰川冻土》、《农业工程学报》、《地理科学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理科学》。
表2 《资源科学》2000-2011年载文的单篇平均被引频次年份分布
图2 《资源科学》2000-2011年被引期刊数与引用期刊数
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第9卷)》显示,本刊他引率为92%,即自引率为8%。2000-2010年其他年份的他引率也基本保持在90%左右。这符合早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因子的创始人Garfield提出的,专业期刊的自引率应在20%左右,而且随着期刊业的快速发展,同一学科期刊数量的猛增,一种期刊被引用的范围和机会不断增加,期刊的自引率会越来越低[6]的理论。这也说明本刊是一本严肃严谨的期刊。
从图2可以看出,本刊载文被引期刊数在2000-2007年(包含2007)间的数量一直高于引用期刊数,各年份数量分别为:460种、597种、546种、572种、642种、688种、605种和551种,数值波动不大。而2008-2011年分别为471种、368种、286种和89种,但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预计几年后2008-2011年所载文被引用的期刊数有可能会超过引用期刊数。以上数据表明,本刊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发表的论文质量较高,被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所认可和引用。2000年载文被引用较多的前10位期刊为:《资源科学》、《自然资源学报》、《安徽农业科学》、《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草业科学》、《水土保持研究》、《农业工程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为:《资源科学》、《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广东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中国农学通报》、《水电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学报》。
1.4 被引论文作者分布
优秀的稿源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分析优秀作者的信息,抓住这些在国内外科研领域有出色成就的人才,可以有针对地进行约稿,获得更多高被引的文章。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统计期刊2000-2011年载文作者的引用情况,共检索到4 494名作者,被引100次以上的作者占总作者人数的4%,这说明本刊要想进一步提高影响因子和影响力,在吸引和挖掘优秀作者上还要继续下工夫。被引频次在1 000次以上的有3位作者,分别是谢高地、成升魁和鲁春霞;在500~1 000次以上的有8位,分别是张凤荣、闵庆文、于贵瑞、黄贤金、赵士洞、王青、摆万齐和顾晓薇;100~500次的有182位,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
受篇幅所限,本文仅列出被引频次位于前20位的作者及单位(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这些作者主要分布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2名)、东北大学(3名)、中国农业大学(2名)、北京大学(1名)、南京大学(1名)和南京农业大学(1名)等国家知名院所。这也从侧面说明本刊是被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所认可。在这20名作者中,有11名是(或曾是)本刊的主编、副主编或者编委。本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都是在资源科学领域取得瞩目成绩的知名专家。
表3 《资源科学》高被引频次论文作者及机构列表
1.5 高被引频次论文的主题分布
现将2000-2009年发表的文章在3年内被引频次超过10的文章的主题列于表4。借此可以分析最近几年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资源科学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土地资源、资源生态、水资源、资源经济、能源与矿产资源等方面,且最近几年学科交叉现象比较显著,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信息类的论文越来越多,这与《资源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年)》的描述是一致的:为解决当代复杂而严峻的人口激增、粮食紧张、资源短缺、环境退化和能源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许多学科彼此交叉、相互渗透、形成综合与交叉发展的新学科领域,资源科学是其中一个突出代表[7]。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表4 2000—2009年高被引频次论文的主题分析
年份文章数/篇 总被引频次200837538 200942593 201014230 2011主题资源生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消费与价值化、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植被NPP、植被的生长适宜性分析、资源承载力计算)、能源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活能源消费分析)、资源经济(循环经济)、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结构优化、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耕地资源的质与量)、气候资源(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资源法学(油气资源合作的国际法保障)、水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能源与矿产资源(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沼气资源、区域煤炭资源开发、铁尾矿利用)、土地资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耕地非农化分析、土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与影响因素、农地规模经营意愿与影响因素)、资源生态(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动态保护)、土地资源(基于碳平衡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力、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水资源(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文分析方法)、资源经济(循环经济)、资源信息(基于DEM与数字化河道提取河网)、气候资源(区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旅游资源(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分析)能源与矿产资源(碳排放与碳减排、低碳经济、)、资源生态(生态补偿机制、区域生态足迹与未来发展情景)、水资源(区域水污染与经济发展、闸坝对污染河流的水质水量影响)、土地资源(农地市场流转与城市化及经济的关系、土地集约利用)、资源生态(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能源资源(碳排放量测算)、土地资源(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220
(1)本刊被引率为100%,被引频次在30以上的有324篇,篇均被引频次为14.87次,80%的引用主要集中在20%的论文中。
(2)刊出的论文在当年就开始被引用,刊出后第二年被引频次开始显著增加,被引频次的峰值主要集中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不完全符合普赖斯理论。
(3)施引期刊显著增加,由2000年的99种增加到2011年的787种;被引期刊数量较稳定,2000-2008年在400~700种之间,两方面的期刊种类繁多,涉及资源、地理、生态、农业、气象、遥感等多个相关领域。
(4)被引100次以上的作者占总作者人数的4%,高被引频次作者主要分布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一些我国知名院校。
(5)资源科学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土地资源、资源生态、水资源、资源经济、能源与矿产资源等方面,且最近几年学科交叉现象比较显著,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信息类的论文越来越多。
本刊是被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认可的优秀期刊,影响力广,刊载的论文质量高,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吸引和挖掘优秀作者上下功夫。
(2)关注学科热点,有目的地进行组稿。
(3)进一步发挥编委的作用,不仅要利用编委为期刊审稿,把好发表文章的质量关,还要多关注编委们的研究动向,积极向编委约稿或者请其组稿。
[1]杨彩霞.《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2007年论文被引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77-81.
[2]丁佐奇,郑晓南,吴晓明.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67-470.
[3]程郁缀,刘曙光.论文质量、期刊质量与期刊影响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5):64-69.
[4]汤晓浩.《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2010年载文被引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sup1):64-68.
[5]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韩秀兰,陈秀娥.《中国图书馆学报》自引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22(6):69-74.
[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2009资源科学学科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强士端)
G252.8
:A
:1673-0143(2013)04-0052-05
2013-04-16
耿艳辉(1977—),女,编辑,博士,研究方向:期刊出版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