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农业局 吴作平 彭新红
湖口县耕地25万余亩,其中棉花10万亩、水稻14.5万亩、其他农作物0.5万亩。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镇就业发展,农村务农劳力越来越缺乏,加上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业对外交往的增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形势日益严峻,对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针对这一实际,2011年以来,湖口县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事关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惠民工程,作为事关农产品安全和农村生态安全的民生事业,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湖口特色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模式。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一项新生事物,在起步阶段,必须强化组织保障,整合优势资源,聚力高位推动。
一是领导强力推动。湖口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防治工作方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调度。主要领导坚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检查。同时明确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并将统防统治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目标考评。
二是政策给力推动。2012年全县共整合300万元资金,其中县财政预算资金100万元,其他涉农项目资金100万元,乡镇配套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统防统治工作。目前,共补贴合作社机械、器具、农药等购置200万元,奖励示范合作社建设10万元。三是宣传助力推动。通过大力宣传,实现了广大农民对专业化防治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是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中介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必须依托各类社会能人做强做大专业化防治组织。
一是依托有实力的农资经营者领办合作社。引导农资经营者发挥资金、信息、人脉等优势领办统防统治合作组织,实现经营农资到经营服务的转变。大垅乡“田园牧歌专业防治合作社”,是农药经营商创办的一个专业化防治组织,注册资本30万元,拥有车载式、担架式、背负式喷雾器33台,专业防治班组6个,专业防治人员60人,防治面积达到3120亩,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
二是依托有防治需求的种植大户创办合作社。针对种粮大户、种棉大户防治面积大、服务需求大等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大户创办合作社,或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全程承包合同,扩大统防统治面积,实现规模化经营,对农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依托有技术的农业机耕手建强合作社。引导懂技术、善操作的农业机耕手创办或加入合作社,使单一的机械化耕作与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有机结合,拓展业务,发展栽插、防治、收割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县有专业化防治组织60余家,其中标准合作社33家,拥有专业化植保机械总计407台套,从业人员近400余人,日作业能力超过6000亩。
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是统防统治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既要引导合作社走市场化动作的路子,又要在从业标准、经营管理、防治技术等方面切实加强监管。
一是统一建设标准。要求示范合作社必须达到“七有”标准:即有法人资格、有固定场所(含仓库)、有施药器械、有专业人员、有防控队伍、有技术规程、有服务档案。
二是统一收费标准。对于全程承包防治的,确定早稻80元/亩,中稻120元/亩,晚稻100元/亩,棉花220元/亩。对于代防代治的,由种植农户自备农药,机防组织代施药,每亩收10元劳务费。
三是统一检查考核。对专业化合作社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农业部门除定期指导检查外,每年还都组织一次集中考核,分类评定。95分以上的定为A级示范点,奖励4万元,推荐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88分以上的定为B级示范点,奖励3万元,推荐申报市级示范合作社;80分以上的定为C级示范点,奖励1万元。合作社规范建设,既预防了合作社建设中的参差不齐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合作组织间的无序竞争。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既涉及群众工作,又涉及专业技术。县、乡、村三级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是推进专业化防治的有效举措。
一是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县级主要抓工作部署、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病虫测报、督促检查;乡村主要抓群众发动、合作组织建设、示范点建设。同时明确每个乡镇要创建2~3个标准化的示范合作社,打造一个500亩以上的标准化作业区,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在县里成立一个合作总社,乡镇设立分社,统筹调度,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
二是落实跟踪服务人员。建立农技人员包乡挂村联系制度,县植保站农技人员联系乡镇,乡镇农技人员联系合作社。同时安排乡村干部包村组、包农户,相关责任人员做到全程跟踪、一包到底。三是落实防治现场指导。每次防治现场,安排有关责任人员现场监督,杜绝不履行协议服务,杜绝使用不合格农药,杜绝违规违章操作。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湖口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和群众普遍认同,统防统治面积成倍增长,专业化防治率达44%,既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保障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又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