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大学外语类文化课程建设*——以《英语国家文化》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2013-07-05 09:31王湘云朱耀云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外语类多元智能智能

●王湘云 朱耀云

作为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建设强调课程要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由于在以上诸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国家文化》 课程(http://www.westernculture.sdu.edu.cn/index.htm)于2009年首次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而连续获得成功。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的启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对外语类文化课程教学观念定位的启发

尽管我国外语教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就强调跨文化意识和技能在语言教学中的比重,但如何开展外语类文化课的研究却不多。长久以来,我国外语类文化课以简单的传授知识,老师讲、学生听记为主,教学内容往往是国内自编的文化介绍性书籍,常常有数据过时、以文本为主、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匮乏等不足,因此,学习效果往往不佳:语言学习不够精细,文化学习仅限于浅层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其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只有了解了西方文化才能精通西方语言。语言课程与文化因素密不可分,外语类文化课程更是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彼此依存,单纯以概念、信息的灌输或语言操练为中心都不可能建设充满人文价值的课程。如今人们更是认为,文化与人不再分隔,文化是“人的行为方式总和”、“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自我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文化与人及其生命活动之间的整合同一性,更使重视“个别化——对每个个人的尊重”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外语类文化课里有着特别的人文借鉴价值。我们领悟到,在外语类文化课里面,不仅要教授语言,更要求师生在互动中学习和体验文化;不仅要照顾学生的多元智能,也要清楚教师自己的智能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形成注重激发学生多种智能以提高学习效果的课堂微观文化,使文化学习不再局限于语言智能,而是多种智能平行发展、使学生成为“全人(whole-person)”的交流学习。

因此,我们所开设的《英语国家文化》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隶属英语专业知识课的社会文化类课程要求为具体目标:“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现这些教育目标、建设《英语国家文化》课程中,我们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下,重新建构知识观、学习观、智能观和评估观(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英语国家文化》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对比

二、对教学模式的启发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下,结合新建构的知识观、学习观、智能观和评估观,我们设计了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时参考了Stern,1999:500),实线表示直接影响,虚线表示反拨作用。

图1 多元智能理论启发下的《英语国家文化》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处于《英语国家文化》课程教学支配地位,是教学模式设计的出发点,它不但决定着教师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决定着学生特点、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作为教学模式设计核心的学习条件,取决于多元智能以及受多元智能支配的教师特点与学生特点,并受多元化学习成果的反拨作用。学习条件包括教学条件和其他学习条件,而教学条件是我们教学模式设计的重中之重,包括取决于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多元化课堂教学、多元化网络教学以及师/生组织的多元课外活动。而作为多元化教学模式最终成果的多元化学习成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和学生学习条件具有反拨作用。

因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多元化教学条件是取得多元化学习成果的先决条件,也是《英语国家文化》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核心。我们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学导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任务设计、完善多元化评估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进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摒弃传统的“教师写,学生抄,一支粉笔,一个板擦”的教学模式,采用“口授+板书+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图文并茂、音形俱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寓抽象的文化概念于直观的感性形式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课内—课外互动”等多种互动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并辅之于室外教学活动,既可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以“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为指导思想,丰富课程网站教学内容,开设并维护课程网站BBS,开设并及时更新教学博客以及布置Webquest 等网络探究性作业。第三,积极举办并鼓励学生参与外国文化节、外文歌曲大奖赛、外语文化板报和外国服饰展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学习外国文化的实践机会。

我们在《英语国家文化》教学中,并不是机械教条地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室分成不同智能区,或一段时间重点激发某种智能、将每种智能都分开来设计相应的活动,而是从每个学生都拥有多元智能,且智能强项弱项、兴趣和学习策略等各异的现实出发,根据大班授课、自主学习课时少的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设计并实施糅合多种智能的活动和评估细则,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施展智能长项的机会,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效率与信心,另一方面对该智能为弱项的学生,也不失为一种新鲜刺激,使其体验更多尝试,扬长也逐渐补短,促进全面发展。

[1]Berman,M.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Road to an ELT Classroom [M].Wales,UK:Crown House Publishing Ltd.,1998.

[2]Bogdan,R.&S.K.Biklen.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M].Boston:Allyn and Bacon,1992.

[3]Gardner,H.&S.Moran.“The scienc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A response to Lynn Waterhouse”[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6,(4).

[4]Gardner,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1993,2004.

[5]Gardner,H.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6]Kezar,A.“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1,(2).

[7]Kornhaber,M.,E.Fierros &S.Veenema.Multiple Intelligences:Best Idea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M].Boston:Allyn &Bacon,2003.

[8]Puchta,H.&N.Rinvolucri.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EFL:Exercises for Secondary and Adult Student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9]Stern,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10]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1]黄远振.论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12]加德纳.霍力岩等译.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

[13]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李志颖,闫寒冰.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整合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02,(5).

[15]刘森林.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智能化目标[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16]罗忠民.MI 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J].外语教学,2004,(1).

[17]裴正薇.论多元智能型英语教学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a,(3).

[18]裴正薇.多元智能发展观与综合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8b,(6).

[19]裴正薇.多元智能型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c,(3).

[20]沈彩芬,程东元.多元智能理论与外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21]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9).

[22]王红蕾.基于多元智能的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3).

[2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4]中国多元智能网.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EB/OL].2005年11月12日,http://www.dyzn.cn/html/taskb/1126541567.shtml,2010-1-8.

[25]中国心理与教育网.全国“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推广方案[EB/OL].2009年1月14 日,http://www.psyedu.org.cn/html/ky/kysq/5797.html,2010-1-8.

猜你喜欢
外语类多元智能智能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